|
本期主播丨楊槍槍 親愛的,今年你回家過年了嗎? 去年春節(jié),甘肅一位女孩回家路上,大雪封山不通車,只能徒步拖著行李箱前行。 父親來接女兒,二話不說扛上箱子,走在白雪茫茫的山路上,女孩拍下父親的背影讓人淚目。 來自人民視頻 摩托車隊有人負責帶路、有人負責斷后、有人負責裝備,互相照應(yīng),一路上跨越幾個省,幾千公里路途,甚至風雪兼程,一心朝著家的方向前進…… 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多個城市倡導(dǎo)大家就地過年,甚至為把打工人留下來,多發(fā)好幾倍獎金。 可見,回家過年是中國人非常深的情結(jié)。 自古以來,中國春運像一場盛大的遷徙,幾十億人次的人口流動,成為了全球罕見的現(xiàn)象。 家是中國人出發(fā)的起點,也是最后的歸途。 無論多遠,這一年經(jīng)歷了什么風雨坎坷,“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疫情擋住了回家的腳步,卻擋不住對家的思念。 為什么中國人喜歡回家過年,不管經(jīng)歷什么千難萬阻,隔著幾千里山海河川,都想要回家? 回家,聯(lián)結(jié)生命滋養(yǎng)的源頭 朋友旅居國外多年,有一年幾位華裔組了個局,約好一起看春晚過年,朋友提早一個月請好假。 大家看著春晚,互相調(diào)侃說:
說著說著,一屋子人卻紅了眼眶,聲音哽咽了,似乎有資格批評下春晚,讓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多年未歸的游子,還跟祖國跟家鄉(xiāng)保持著某種聯(lián)系。 朋友說:“出國越久越是愛國,一點不假。漂泊異國他鄉(xiāng),思念著家人、家鄉(xiāng),內(nèi)心脆弱不堪,一點情緒都難以抵抗?!?/span> 家對每個中國人都是如此重要,它是我們生命能量滋養(yǎng)的源頭,是我們的根,無論我們走多遠,始終都是跟家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 另一位朋友一直四海為家,有天到了一個美麗的古鎮(zhèn),不知為何決定留下來,并從此扎根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 有一年她查了家譜,才知道原來祖輩世代武將,康熙年間曾調(diào)任地方任職,駐守的地方正是這座小鎮(zhèn)。 有人問,為何來這個偏僻的古鎮(zhèn)? 她開玩笑說,是命運的大手安排的。她對那片土地有著說不清的深情和愛,實際上是祖先能量的召喚,冥冥中生命的聯(lián)結(jié)。 家族系統(tǒng)排列中,經(jīng)常會做一個冥想練習: 孩子的身后站著父母,父母后面站著祖父母,祖父母身后站著他們的父母,依次冥想,在我們的身后站著無數(shù)祖先,每一對父母的雙手都放在孩子的肩上,給他們力量和支持,代代相傳。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從來不是孤單一個人,背后都有祖先家族支持的力量,這個能量是巨大的。 一個孩子無論漂泊多遠,都會落葉歸根,都會回到家里,這就是心靈的呼喚,家族歸屬感。 每一次當你形單影只,覺得自己單兵作戰(zhàn)漂泊在大城市,仿佛一葉孤舟,無依無靠時,每一次當你覺得自己撐不下去時,請想象你的身后站著你的父母、家人、你的祖祖輩輩,整個龐大的家族能量都在支撐著你。 當你接引到這個支持的力量,相信沒有什么跨不過去的坎。 也是這股力量牽引著我們,內(nèi)心感到無論多遠都要回家過年。 我們在外漂泊了一整年,和故鄉(xiāng)的聯(lián)結(jié)越發(fā)微弱,回家是修復(fù)和家族的聯(lián)結(jié),讓我們的生命得到能量補充。 母親養(yǎng)育我們,照顧飲食起居,給予情感、愛的呵護,和母親的關(guān)系影響著我們的人際、情感、親密關(guān)系、家庭、婚姻等。 父親教育我們,建立規(guī)則,教我們?nèi)绾卧谏鐣猩?,和父親的關(guān)系影響著我們的事業(yè)、力量感、自我身份、財富關(guān)系等。 我們在節(jié)日里越充分和父母、家人聯(lián)結(jié),感受愛,感恩父母,修復(fù)和父母的關(guān)系,聯(lián)結(jié)家族祖先的力量,我們的內(nèi)心就會越來越完整,越來越有力量。 同時,調(diào)和外在的人際關(guān)系,疏通自己的財富、事業(yè)道路。 回家,回到生命的源頭,調(diào)和內(nèi)在關(guān)系,外在的人生路才會越走越順。 回家,重新喚醒對愛的需求 美學家蔣勛回憶母親:他在做功課,母親在切蒜,蒜的味道彌漫過來圍繞著他,這個的味道一直陪伴他長大…… 母親去世很多年后,他仍然覺得好多氣味都包圍著他,好像母親并沒有走。 他說:“我感謝這些氣味,它告訴我生命是值得感謝的。因為有人為你煎那條赤鯧,為你把蒜泥切這么細,這是家人真正的關(guān)心。” 我想這就是家的味道,只有家人才能為你做到這么細致,這么長久,久到氣味刻在生命里。 那個味道代表了母親的愛,家的聯(lián)結(jié),是彼此情感的互動和愛的交流。 即使很多年后,物是人非,家?guī)淼挠H密的聯(lián)結(jié)、愛的聯(lián)結(jié),依然被深刻地銘記在生命中,刻在心里。 一個孩子,對自己可以被很好照顧這件事是確信的,對愛與被愛十分確定,他無論走多遠,心里始終有一種篤定、堅定和從容不迫,他對他人、對世界會抱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善意。
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們匆匆忙忙,感情越來越稀薄,漸漸活得越來越冷漠、麻木。 不是我們不需要親密,不需要情感的聯(lián)結(jié),而是我們用情感的疏離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但是,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回家就是對歸屬感的需求、對愛、對情感聯(lián)結(jié)的需求,對這份心靈需求的重新喚醒。 生活在擁擠的城市中,越是熱鬧,人越是都害怕孤單和寂寞。
而家的歸屬感是,無論你身處何處,走多遠,你知道有個家在等你,家里有人在關(guān)心、惦念著你。 你可以在家里被理解、被接納、被關(guān)懷,從中得到溫暖,獲得幫助和愛,消除那些即使在擁擠人群中仍然體會到的孤獨、寂寞感,內(nèi)心有一種踏實、安全、信任感。 這些感覺有時候是媽媽做飯的獨特香味、老家秘制火腿的咸鮮、被不善言辭的爸爸嘮叨、家里小貓蹭過腳背毛茸茸的柔軟……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歸屬和愛的需求”是人重要的心理需求,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才有可能去到更高的層次——“自我實現(xiàn)”。 心理學大量研究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對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業(yè)余生活單調(diào),缺乏興趣愛好等。 中國人是群聚性的自我,這是源于人的社會本能屬性。 我們尋求歸屬,努力和他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聯(lián)結(jié),讓我們體驗到幸福感、安全感、愉悅感,心靈得到滋養(yǎng),獲得力量,更好地走外面的人生路。 回家的歸屬感可以抵御人生中的漂泊、分離與孤寂的感覺。 回家就是對情感、對親密、對愛的重新喚醒、重新聯(lián)結(jié),保持持續(xù)的生長力。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家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回家是一年到頭的精神慰藉和精神獎勵,是最后的那個年終獎。
![]() 回家,回來活真實的自己 那些昔日北上廣城市里,掌控著經(jīng)濟方向標的艾米麗、黎貝卡、海倫娜們紛紛回到家,變成了村里的王桂花、張彩霞、李茉莉們。 我們在社會擔任各式各樣的角色,就像演員披上不同的戲服出演不同的角色。 社會在我們身上烙下它的標準,我們套上了“社會可接受”的外衣,榮格稱之為“人格面具”。 但當我們從外面打拼的世界,退回到自我空間時,我們需要脫下戲服、摘下面具,放下我們秀給這個世界的人格面具,回到本來真實的自己。 回家是回來自己最初生長的地方,回到最初真實的、沒有任何掩飾和包裝的自己,回來和真實的自我聯(lián)結(jié)。
布琳·布朗博士在《歸屬感》一書里寫到: 只有在我們向世界展露真實的、不完美的自我時,當我們完全屬于自己、相信自己時,真正的歸屬感才會出現(xiàn)。 真正的歸屬感是要你做真實的自己,不要求你改變的,當你更加真實、更加勇敢面對自己,才能更堅定、友善地擁抱生活。 而唯有在家里,我們才能卸下偽裝、放下防備,如此真實地做自己。 在家里,你并不用帶著頭銜,扮演某種身份角色,才值得被尊重、被認可、被接納、被喜歡。 回家就是回來做真實的自己,重新和內(nèi)在的真我建立聯(lián)結(jié),激活自己最真實、最坦然的面向。
我們在內(nèi)心中生出一種確定感,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當越來越能整合好內(nèi)在真我時,我們就能越來越勇敢自信地以真實的自己行走在世間。 ![]() 回家是為了更好出發(fā) 蔣勛的文章《過年是件大事》寫道:
過去春節(jié)儀式感很足,準備豐盛的食物,一家人團圓,熱熱鬧鬧,貼對聯(lián),擺香案,祭祀祖先,感恩這一年的庇佑,祈求來年家人健康平安,五谷豐登。 這些儀式寄托著我們心中的希望,表達了對春節(jié)的重視、對祖先的尊重、對生命的敬重、對天地對糧食的感恩、對萬物的敬愛與珍惜。
家是根基,滋養(yǎng)的源頭,回家是提醒我們重新和生命的源頭聯(lián)結(jié),補充我們的生命能量。 春節(jié),這個中國人心中分量最重的節(jié)日,特有一種治愈的力量: 哪怕過去一年過得再糟糕,再不順,我們也可以經(jīng)過一個喜慶節(jié)日的安慰和洗禮,將悲觀化為樂觀,把沮喪和失落化為希望和信心。 回家是為了更好的出發(fā),經(jīng)過休息,整合,療愈,積攢能量,重整身心后再一次滿懷信心和希望重新出發(fā),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更多新的美好。 臺灣原住民阿美族有一段古老的詩歌:
![]() 心里有家,內(nèi)心有歸宿,處處是家 回家,不僅僅是身體上、物理上回家,還是心靈真正回家,身體、心靈、靈魂合一,和家人互動融合,彼此溫暖和支持。 身、心、靈同回家,在家里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和精神的慰藉,在培育我們長大的根系上,生長出全新的、成熟的、合一的自己。 網(wǎng)友說,千斷,萬斷,斷不了的鄉(xiāng)愁;千想,萬想,一心想著回家。 因為疫情的緣故,今年很多人為了更大的家,無法回小家過年,愿所有沒能回家過年的人,所愛雖隔山海,但祝福、溫柔和愛從未間斷。
如果家不像家,如果心里沒有歸宿,在哪里都是流浪。 如果心里有家、有愛,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家,不必趕在春節(jié),什么時候回家都是團聚。 心里有家,內(nèi)心有歸宿,此心安處是吾家,處處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愛的聯(lián)結(jié)。 祝福你,每個漂泊的異鄉(xiāng)人,每個還未找到心靈之家的靈魂,待疫情退散,春暖花開帶著愛回家! 參考資料: 《歸屬感》布琳·布朗 《過年是件大事》蔣勛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追隨直覺之路》約瑟夫·坎貝爾 《春節(jié)頭等大事——回家過年》澎湃新聞 ![]() ![]() 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