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篇《漫談慢性腎臟?。ㄒ唬?/a>》 四,腎小球濾過率的評估就如前文所述,腎臟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排泄代謝產物;通常我們把這個功能叫腎小球濾過率。 習慣上,我們把血肌酐清除率等同于腎小球濾過率。即根據(jù)血肌酐水平、24小時的尿肌酐水平等,計算出血肌酐清除率。 但是,嚴格的說,血肌酐清除率≠腎小球濾過率。因為腎小管可以分泌肌酐;而這個功能會隨著腎小球濾過能力下降而增強。此外,當腎功能顯著下降后,腸道的肌酐清除能力也會增強。 考慮到西咪替丁對腎小管分泌肌酐的抑制能力?,F(xiàn)在也開展了大劑量西咪替丁口服抑制腎小管功能,然后再測定24小時的尿肌酐、血肌酐來估算相對精確的腎小球濾過率。 很顯然,這樣測算出腎小球濾過率相對麻煩。在今天我們更多參考血肌酐等檢驗結果,然后再使用經驗性公式計算腎臟功能。普遍采用的有MDRD公式、CKD-EPI方程。Cockcroft-Gault方程是在標準化肌酐測定使用之前開發(fā)的,現(xiàn)在通常不再使用。而MDRD公式對腎功能輕度下降者會高估腎功能。 但還需注意,截肢者、肌肉萎縮、或肌肉過度發(fā)達者的血肌酐數(shù)值容易誤導我們。此時,根據(jù)胱抑素C數(shù)值并聯(lián)合血肌酐,采用CKD-EPI方程來計算則更可靠。 選擇合適的經驗公式來估算腎臟功能 五,慢性腎臟病的診斷診斷慢性腎臟病的目的是預測病人的結局,指導治療。在過去,我們單純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GFR)做分期;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決定病人預后的不只是腎功能,還包括:導致慢性腎病的病因,尿白蛋白量。 因此,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包括3個角度: ●病因診斷 ●GFR的6個分期(G分期) ●白蛋白尿的3個分期(A分期) GFR分期; ●G1?GFR大于90mL/(min·1.73m2) ●G2?GFR為60-89mL/(min·1.73m2) ●G3a?GFR為45-59mL/(min·1.73m2) ●G3b?GFR為30-44mL/(min·1.73m2) ●G4?GFR為15-29mL/(min·1.73m2) ●G5?GFR<15mL/(min·1.73m2)或已規(guī)律透析 尿白蛋白量的3個分期(根據(jù)尿白蛋白/尿肌酐,ACR): ●A1?ACR小于30mg/g(<3.4mg/mmol) ●A2?ACR為30-299mg/g(3.4-34.0mg/mmol) ●A3?ACR大于等于300mg/g(≥34.0mg/mmol) 大體上,我們可以根據(jù)GFR、ACR來估計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后(尿毒癥發(fā)生風險、ESRD、心血管死亡風險)。 ![]() 顏色越深則風險越高, 根據(jù)上圖,顏色越深則病人的風險越高。其中黃色是中危,橙色是高危,紅色是極高危。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風險是一個連續(xù)譜,而不是絕對分層。比如,GFR為29的跟16是同一個分層。但實際上,29的風險其實是遠低于16。 另外,該圖并沒有考慮病因對病人預后的影響。梗阻性腎病(腎結石所致)的慢性腎病患者的風險就遠低于糖尿病患者。因此,該風險圖實際上是針對同一個病因的風險分層。不同病因者不能做對比。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風險偏高 六,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目前已經很清楚,GFR顯著下降、尿白蛋白量顯著偏高是兩個獨立的預測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 慢性腎病患者往往最終結局是:
很多研究也證實,很多病人之所以沒有走向尿毒癥,并非其他原因,而是因為更早的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死去-----某個意義上講,尿毒癥跟心腦血管死亡存在競爭關系。 實際臨床干預時,對腎臟的保護性治療往往也降低了心腦血管風險。 慢性腎病患者往往最終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未完待續(xù)) 參考資料: 1,Uptodate臨床顧問 2,《Comprehensive Clinical Nephrology》(第6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