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于孤獨的詩詞有很多,柳宗元看著空山和孤舟,寫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白坐在山石上感嘆人生,寫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宋代的蘇軾在貶謫之地含著淚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肮陋殹睂τ谠S多人來說是一個不速之客,無論是在喧囂的宴會上,還是在寒冷寂靜的深夜里,“孤獨”總會莫名其妙的來臨。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你只有學(xué)會面對孤獨,理解孤獨,享受孤獨,你才能夠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 千年前的一個夜晚,唐代詩人張繼落榜了,他在姑蘇城外的一艘客船上寫了著名的《楓橋夜泊》。其實在唐代像他一樣難以入睡的還有韋莊,韋莊不是因為落榜,而是因為漂泊。韋莊在夢中驚醒,寫下一首詩,將孤獨之美寫絕了。 《含山店夢覺作》唐 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韋莊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yīng)物的四世孫,出身名門的韋莊也是一個才華出眾、仕途順利的天之驕子。作為五代前蜀宰相,韋莊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并稱“溫韋”,以詩見長。其詩風(fēng)格清麗,意蘊深厚,發(fā)人深思。這首《含山店夢覺作》就是其表達羈旅鄉(xiāng)思的一首經(jīng)典代表作。 晚唐政治黑暗,戰(zhàn)亂不斷,許多文人為了生計,不得不輾轉(zhuǎn)奔波,四處飄零。生活的辛酸和懷才不遇便成了那個時代很多讀書人心中難以言說的痛。于是凄涼落寞之感就變成了一種人生常態(tài)。韋莊也是如此,不過他的孤獨中卻有著豁達與灑脫,沒有悲切之感。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習(xí)慣了輾轉(zhuǎn)流離、習(xí)慣了四海為家,揮一揮衣袖,不過是重走天涯。韋莊將“流離”“別家”當(dāng)作一種習(xí)慣,沒有傷感與落寞,反而有了一些瀟灑。那作客天涯的孤獨,在旁人看來也許覺得很心酸悲涼,但是在詩人看來,反而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這是屬于晚唐詩人的特殊氣質(zhì):在亂世中沉浮,在混亂中自保。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比欢监l(xiāng)之情仍然會在某個時候突然襲來,這一次是在夜深人靜的半夜,夢中醒來突然發(fā)覺自己身在異鄉(xiāng)。深夜寂寞、羈旅天涯,只有一盞孤燈相伴。他想回到家鄉(xiāng),不過只能在夢中回到了久別的故鄉(xiāng)。夢醒了,心涼了,故鄉(xiāng)仍舊很遠,眼前只有一輪明月斜斜地掛在山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明月”是最有思念色彩的意象了,正當(dāng)詩人無比孤獨而無奈時,一輪“斜月”映入眼簾,讓詩人的感傷又更進一層,此情此景,令人傷感。 韋莊一生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飽受流離之苦,直到60多歲才安頓下來。這種人生的孤獨與漂泊之感,在這首詩中有深刻的體現(xiàn),不過這首詩的孤獨之感卻不甚哀傷,而是有種灑脫。面對無法避免的困境,不要害怕,不要逃避,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自己的風(fēng)度和樂觀的態(tài)度,即使生活再難,人生再苦,也一定要笑著度過,畢竟經(jīng)歷過風(fēng)雨,方能見彩虹。就像韋莊,面對漂泊的大半生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深沉厚重,極有風(fēng)度,這也是他能成為前蜀宰相的能力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
|
來自: 我的學(xué)校西亞斯 > 《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