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我們知道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也就是平 仄組合,但實際上由這四種格式又能演變出 十多種變格,這是因為有的位置的字可平可 仄。這里以七絕為例,四種基本格式為: 1、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 2、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 3、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韻) 4、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韻)。 我們發(fā)現(xiàn),可平可仄的位置基本是在第一、 的位置上(打括號的位置),這就涉及到 格律詩的一個重要口訣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里,一三五和二四六指的是字在句中的位置。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在七言格律詩 中第一三五的位置上平仄基本可以自由運用,而二、四、六的位置上平仄是固定 的,必須分明,如果是五言格律詩,就是 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舉例如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注:白 字在古音中為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是五絕的仄起首句不入韻式,它的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的基本格式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打括號表示可平可仄,結合上面的那首《登 鸛雀樓》,發(fā)現(xiàn)第三句的第一個字“欲”正是 根據(jù)可平可仄用了“仄”聲字,這就是“一三五 不論”的實際應用,再看其它二四位置上的 字,完全符合正格的平仄,這就是“二四六 分明”的原則。但是,口訣口訣,并不是定理,它表明了平仄的一種靈活運用,而不是無論何時都可以 采用,比如“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如果也 說一三五不論而將第一個平用為仄,就成 了“仄平仄仄平”,就是犯了詩中一個大忌 孤平,另外“仄仄平平仄仄平”也是同 理,第三字不能換用仄。因此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綜合考慮進行使用。另外也正因為有了“二四六分明”的原 則,所以能快速的初步檢查出一首詩是否符 合格律,也就是在二四六的位置上,要么 是“平仄平”,要么就是“仄平仄”。 (二)平仄應用禁忌之:孤平 首先明確一個背景:為什么格律詩會有平仄 的要求?就是為了吟誦起來有高低起伏、錯 落有至的韻律感,達到悅耳動聽的效果,不 至于單調(diào),另外要盡可能多平聲而少仄聲, 這樣整體音調(diào)就會高亢清朗、意味悠遠。 孤平,從字面意思理解即為在一句詩中,除 去最后一個韻腳外(因韻腳本來就為平 句只有一個平聲字就叫犯孤平。由 前面的背景所知,只有一個平聲字顯然就違 背了要高低起伏和多平聲的詩句要求,因此 出現(xiàn)孤平是為失律,是作詩中的一個大忌。 上面關于孤平的定義觀點是王力(中國現(xiàn)代 語言學奠基人之一、《詩詞格律十講》作 者)所倡導的,不過還有另一派對孤平的定 義是指在詩句中的任意位置,只要出現(xiàn)“兩 仄夾一平”即為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但是出現(xiàn)兩仄夾一平的詩句還是比較多的,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平平仄平仄,仄中平平仄 飛絕”即兩仄夾一平,按照這個觀點,這 可也犯孤平,但整句5字就有三平,還犯孤 平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另外,在七言中,對句的頭三字以“仄平 仄”的格式出現(xiàn)非常普遍,如: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對句中“樹陰照”即兩仄夾 同樣的還有 李白的“忽聞岸”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仄仄仄平平 可見此句式幾乎是得到了大家認同的, 另外,在七言中其他部位也有“仄平仄”,同 樣來自李白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平平仄仄仄平仄,中仄平平平仄平。 “碧空盡”同樣是兩仄夾一平,像這樣使用的 有很多,如果按照“兩仄夾一平”的觀點來定 義犯了孤平,似乎就不太準確了,實事上這 兩種孤平的觀點也一直在爭論之中,并沒有 定下來,現(xiàn)在一般所奉行的是王力的定義, 對于我們來說能做的就是盡量都避免吧。 (三)平仄應用禁忌之:三平尾 首先說“三平尾”,三平尾也稱為“三平調(diào)” 即句中尾部三字全為平聲,如: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要避免出現(xiàn)三平尾的 原因也是為了保持吟誦 的韻律感,不使其單調(diào)。 另外還有相對應的“三仄尾”,如:平平仄仄 仄,但對于三仄尾,普遍的觀點是無需避 忌,因為在唐代的格律詩中出現(xiàn)較多,或許 可按一三五不論來處理,可以當做一種變格 使用。如: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平平仄仄仄,平中仄平平。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四)平仄應用禁忌之:平頭 平頭,即對句一、二字不能與出句的 字頭兩個字平仄相同,不過因為一三五不論 的原因,第一字基本是可以的,關鍵是第 字不能相同,但這已經(jīng)在格律詩的四種基本 格式中規(guī)定了本來就不一樣,所以只要按照 格式進行,就不會出現(xiàn)平頭的情況 (五)平仄應用禁忌之:失對、失粘、失替 失對:對,對立、相反,指一聯(lián)中對句和出 句的文字平仄要相反,如果出現(xiàn)相同,則為 失對。 失粘:粘,粘連,指上聯(lián)中的對句與后一聯(lián) 中的出句第2、4、6字的平仄要相同,如不 同則為失粘 失替:替,交替,指句中2、4、6位置應平 仄交替,如“平仄平"或"仄平仄",如不符合就 是失替 出現(xiàn)這三種錯誤都是改變了基本格式的要 求,是格律詩不允許出現(xiàn)的,否則最多只能 稱為古體詩了。避免方法同“平頭”一樣,按 照基本格式來寫即可。 (六)平仄應用時需避免的:四平頭 四平頭指連續(xù)兩聯(lián)四句中的開始部分在結構 上面雷同,這雖然不是必須避忌的問題,但 重復的結構讓整體沒有了豐富的變化,略顯 呆板,也是需要盡量避免的。 出現(xiàn)四平頭的一個著名例詩來自陸游的《雪 中二首其二》 春晝雪如篩,清羸病起時。 跡深驚虎過,煙絕閔僧饑。 地凍萱芽短,林寒鳥唏遲 西窗斜日晚,呵手斂殘棋。 其中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跡深”、“煙絕”、“地凍” “林寒”即為結構雷同,都是各為單字的一名 詞加一形容詞(動詞)組成,這就是“四平 頭”了。 (七)對平仄錯誤的補救:拗救( niu iu) 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名、地名等專 屬詞或的確找不到更好的可替代詞語,在詩 句中還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平仄不對的情況,這要 怎么破呢?別擔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一一那 就是“拗救”。 在格律詩中,出現(xiàn)平仄不依規(guī)則的字是為“拗 字",此句也就被稱之為“拗句”,拗,也就是讀 起來不順的意思,但它表示自已還可以搶救 下,也就是可以進行“拗救”,拗救即是對 拗句進行的補救,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將其它 位置的仄聲字改為平聲字,它有三種情況: 出句自救 出句自救適用于出句為“平平平仄仄"的句式 中,當出現(xiàn)平仄出格的情況時,可以在本句 中進行自救。 如五律中出句本來應為:平平平仄仄,但是 如果第三字用了仄聲字,就變成了:平平仄 仄仄。這就成了拗句,可將第四字改成平聲,即成為:平平仄平仄,這叫做“三拗四 救"。如果是七律,由于第一字不論,第二字 平仄有規(guī)定,因此拗救也只出現(xiàn)在后面五個 字,與五律的情況是相同的,只是成為了“五 拗六救。舉例如下 王維所作一首詩中有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句平起仄收的格式只有“平平平仄仄” 種,但這里的第三字用了仄,就不合律了, 因此成了拗句,需要拗救,就將第四字改為 了平,即三拗四救。 2、對句相救 對句相救適用于出句為“仄仄平平仄”的句式 中,當出現(xiàn)平仄出格的情況時,可以用對句 進行相救。 如五律中的出句本來為仄仄平平仄,如果第 四字用成了仄聲,就變成了:仄仄平仄仄就需要將接下來的對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 字變?yōu)槠铰暎桑浩狡狡截破?。舉例如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第四字本來應為平聲,但卻用了不”這 個仄聲字,于是在對句的第三字用了“吹”這 個平聲字進行對句相救。 3、孤平拗救 孤平拗救適用于“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由 第五字為平知道這是一個押韻的對句,根據(jù)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來說,第二字的 平不能變,如果第一個字用成了仄,成為 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這種情況下就需 要將第三字變成平聲來補救,也就是句內(nèi)自 救了,也稱為“孤平拗救"。舉例如下,李白 的詩句: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其中對句本應為:平平仄仄平,但是他用了 “月"這個仄聲,就成了:仄平仄仄平,于是 將第三字原本的仄聲字改為了“明這個平聲 字,實現(xiàn)了孤平拗救。 (八)如何修改文字而合律? 當出現(xiàn)平仄問題的時候,雖然大部分能進行 拗救,但總是讓人心里不舒服的,特別是對 于完美主義者或強迫癥來說更是如此,因此 還有另一種更好的方式來使不合律的變得合 律,這就是進行文字替換 同一種事物總是會有多種文字來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而它們的平仄也是不同的,我 們就可以進行互相更換,以使其合乎格律。 比如紅色,有“紅、緋、朱、赤”等文字可以 表示,它們的平仄分別是:平、平、平 仄,就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替換。 又比如中國,有“華夏、神州、九州、赤縣” 等詞語可以表示,它們的平仄也是不同的: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也可以根據(jù)需要 使用。 這要求我們平時多做積累,了解更多的文字 知識,就不會出現(xiàn)“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形 了,做起詩來也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