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一個追求成功的人來說,目標就是燈塔,始終指明航行的方向。一個沒有目標的人,猶如水上浮萍,四處飄蕩,很難成就大事。 哈佛大學曾經(jīng)在一群智力與年齡相仿的青年人之間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這次調(diào)查正是以“人生目標和成功之間的關系”為主題。調(diào)查結果如下:占3%的有清晰目標的人后來幾乎都能夠成為各個行業(yè)的精英或者領袖;占10%的有清晰但是短暫目標的人也能夠成為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中上層;占60%的有模糊目標的人基本上成為大眾群體,生活在社會中下層,業(yè)績平平;占27%的沒有目標的人,沒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他們對生活十分不如意,常常怨天尤人。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顆耀眼的明珠——比塞爾,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慕名前來??墒?,在肯·萊文發(fā)現(xiàn)比塞爾之前,這里只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地方,沒有人能夠從這里走出茫茫大漠。據(jù)說,并不是當?shù)厝瞬辉鸽x開這個荒涼的地方,而是他們多次嘗試仍然無法找到從這里走出荒涼大漠的辦法。 在發(fā)現(xiàn)比塞爾后,肯·萊文通過手語詢問當?shù)厝藷o法離開這里的原因,結果人們都給了肯·萊文同一個答案:無論從這里向哪一個方向出發(fā),最終的結果都是重新回到出發(fā)的地方。 比塞爾人為什么無法離開這個地方呢?肯·萊文為此頗費腦筋。最后,肯·萊文雇傭了一個比塞爾人為他帶路,嘗試尋找比塞爾人無法離開這里的原因。他們牽了兩峰駱駝,帶了足夠飲用半個月的水出發(fā)了,但是肯·萊文卻沒有將離開比塞爾的愿望寄托在指南針等現(xiàn)代設備上,他將這些現(xiàn)代設備收起,只用一根木棍,跟在為他帶路的比塞爾人后面。 他們行走了10余天,行走了約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上,他們果然回到了出發(fā)的地方。這次失敗的經(jīng)歷終于讓肯·萊文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無法走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認識北斗星。 撒哈拉沙漠浩瀚無邊,比塞爾又處于這個沙漠的中間。一個人只憑借著自己的感覺走出比塞爾,就會走出許多形狀不一的圓圈,他們的足跡宛如一把卷尺。而撒哈拉沙漠中沒有任何可供人們當作參照物的物體,如果人們沒有指南針,也不認識北斗星,那么離開比塞爾的愿望永遠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 找到的答案后,肯·萊文離開了這里。在他離開時,帶了一位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為他引路的年輕人??稀とR文告訴阿古特爾,只要他白天休息,夜晚向著北斗星前進,終有一天會走出這片沙漠,阿古特爾按照肯·萊文的方法,果然在三天之后來到大漠的邊緣。由此,阿古特爾成為比塞爾的開闊者。比塞爾的人們在這座城市的中央為阿古特爾豎立起一座銅像。在銅像底座上,人們刻上了一句話:新的生活從選定方向的那一天開始。 肯·萊文和阿古特爾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那么人生便有了前進的動力,就有勇氣改變生活和工作中不理想的現(xiàn)狀。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像在沙漠中毫無目標地行走,時間浪費在徘徊的旅途上,注定永遠不會到達最終目的地。遠大的目標,會在人心中產(chǎn)生一股巨大的潛能,讓你擁有成功的動力,進而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