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銀兩多以馬蹄形的元寶出現(xiàn),故亦稱為寶銀。經過熔鑄,又可分為大錠、中錠、小錠,通稱銀塊或銀錠此外還有碎銀。此銀錠是清朝歷史上的一個見證,有極大的收藏價值。 ![]() 在收藏市場上,同規(guī)格的官鑄銀錠與私鑄銀錠的價格相差很大,官鑄銀錠的標價往往是私鑄銀錠的數(shù)倍甚至十多倍。 清代是中國銀錠鑄造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由于地域不同,鑄造工藝流程不同,各地銀錠的器型各異、形式多樣、名稱繁多,深受銀錠集藏者喜愛。銀錠具有較高的保值功能。 ![]() 除了官府鑄造銀錠外,民間的錢莊、銀號、銀行、票號等金融機構也鑄造銀錠。北京有十足銀、松花銀,天津有化寶銀、白寶銀、老鹽課銀,濟南有高寶銀,上海有二七寶銀,蘇州有蘇元錠,揚州有揚漕平銀,鎮(zhèn)江有公議足紋銀,杭州有元寶銀、小錠子,漢口有公估二四寶銀,武昌有武昌關錠、昌關子,長沙有用項銀、十足大寶銀,九江有二四寶紋,廣州有藩紋、鹽紋、關紋,西安有十足銀,甘肅、新疆有足紋銀等。 銀錠的成色(即含銀量)都基本在95%以上,銀錠的顏色除有包漿外,都應是雪白色的發(fā)出寶光。 ![]() 明代銀錠美觀大方,現(xiàn)在大都以明代銀錠作為中國銀錠的代表造型。清代的銀錠器形種類繁多,大體以元寶形、圓形、長方形、砝碼形、腰形、牌坊形為主。又分為4種:寶銀,中錠,小錠和不足一兩的滴珠。 市場上 流通的銀錠有許多贗品,這些贗品的造假主要有幾種:一是用鉛錫假銀;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三是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后灌入鉛,再封焊洞口;四是用新白銀鑄老銀錠。 |
|
|
來自: 新用戶3670525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