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歷史的女人——第1532期) 1934年,為了革命事業(yè),在監(jiān)獄中受盡酷刑依然不松口的何寶珍,被反動派殺害。劉少奇就這樣,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但是當時的革命形勢異常嚴峻,容不得他沉浸在悲傷里,他要繼續(xù)工作,繼續(xù)革命。作為革命領導人,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加上又有胃病,生活十分辛苦。因此,過了一年后,在1935年,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再次建立革命婚姻。有關這次婚姻的女主角,頗為有個性,一生也是一個小傳奇——她22歲嫁劉少奇,相守4載自然分開,一生再未婚,壽長100歲。她之詳情,且看下文。 一:出生及求學。 1913年,是一個頗有意思的年份,首先這年的立春、除夕、春節(jié)相連。其次是這年發(fā)生了好幾件大事,最有代表的有三件:其一是大軍閥袁世凱當選了大總統(tǒng),其二是孫中山發(fā)動了二次革命,其三是著名的宋教仁被暗殺。 在這個別樣的年份里,該年2月3日,在廣東文昌縣湖山區(qū)的茶園村謝家,一個女嬰降生了——在她之前,有7個哥哥和姐姐,作為謝家第8個孩子,她成為最小的那一個,因為小,因為排在最后,所以她的父親謝德富給她取了一個挺有趣兒的小名,叫阿尾。 阿尾的父親謝德富是普通農(nóng)民,孩子多,生存負擔比較重。加上家里農(nóng)活也比較多,因此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參加勞工,為家庭分憂。比如阿尾,她雖然是女孩子,但是長到5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家里干活了,每天在家里的后山放牛,有時候還要去割草。 放了三年牛,當然也會做別的家務活。長到8歲的時候,她父親謝德富就送她去學堂讀書。在這一點上,也足見謝德富雖然是農(nóng)民,但是他的思想認識還是比較開明的。以當時之歷史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父輩們,并不認為女子讀書有什么用的。然謝德富有此見識,還是頗為值得稱道的。 既然女兒上學,自然就不能總是叫阿尾,會被同學嘲笑的。因此,謝德富給女兒取了一個學名,叫謝瓊香。謝瓊香在學校讀書很用功,在1924年,11歲的時候,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海南公學。正處于對知識渴求期的謝瓊香,在這里第一次接觸到了進步的革命思想,這讓年少的她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仿佛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嶄新的革命思想在她的腦海中埋下了一粒強壯的種子。 兩年海南公學畢業(yè)后,在1926年,她又以優(yōu)良的成績考入海南省立第六師范。在這里,她心中那顆革命的種子還是發(fā)芽,她在課余開始參加革命活動。第二年二月,便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共青團。但是兩個月后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對她刺激很大,這個事件便是蔣介石發(fā)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如果說沒有這個事件的刺激,那么她心中的革命種子,還只能慢慢發(fā)芽和成長。但是這個事件猶如一陣強心劑,使得她心中的革命種子突然破土成長,讓她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更加強烈。不久后,她在組織的安排之下,離開學校,回到故鄉(xiāng)文昌縣開始了自己的革命實踐生涯。 二:出現(xiàn)在東亞各國的革命少女。 謝瓊香天生具有一種很強的組織能力,在組織安排下,回到文昌縣湖山區(qū)后,她先后組建了四個組織,分別是該區(qū)農(nóng)民解放協(xié)會、婦女解放協(xié)會、兒童團,以及湖山區(qū)農(nóng)民武裝隊伍。機構組建起來后,組織任命她為該地區(qū)的婦女解放委員會的主任、兼任該地區(qū)的共青團書記。因為成績突出,該年8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被組織安排擔任湖山區(qū)和文昌縣的負責人。 但是隨著反動派的瘋狂鎮(zhèn)壓,地下工作開展越來越困難,風險也越來越大。在1927年11月的時候,反動派的殺戮越來越緊密,她無奈之下,只好帶著家人東躲西藏,逃到一座荒島。 經(jīng)歷過一段異常痛苦的日子之后,數(shù)月之后,她才在組織的安排下,回到湛江,然后繞道前往香港。這時候,已經(jīng)是1928年的4月了。 謝瓊香在香港,在廣東省委的安排下,負責掩護工作。掩護工作,風險極高,非常具有考驗性。但是謝瓊香表現(xiàn)出色,該年下半年的時候,她又被派往新加坡,先后在中共南洋臨時委員會機關印刷廠和臨委秘書處工作。 一年多后,在1930年的三四月份,謝瓊香又被組織安排,前往馬來西亞共產(chǎn)黨中央秘書處開展工作。在這里,她積極工作,表現(xiàn)突出。但是對于謝瓊香而言,她更像回到祖國,深入一線去開展工作。這個目的,在兩年后終于實現(xiàn)。1932年初,她被組織調回福建,在福州和廈門黨組織工作。但是謝瓊香覺得這里仍然不是革命的最核心,她要去瑞金,但是條件不成熟,直到1934年夏天,她才終于找到一個機會,秘密來到了她向往的革命圣地——瑞金。從此,她的人生和革命事業(yè),都將在這里發(fā)生巨變。 三:長征路漫漫,她22歲嫁給劉少奇,相守4載后自然分開。 1934年夏天,謝瓊香被調往江西瑞金中央蘇區(qū)時,被安排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政治保衛(wèi)局開展工作。但是,她在瑞金停留的時間并不長,因為反動派的軍隊瘋狂圍剿,中央紅軍的主力為了避其鋒芒,便開始了長征。 就這樣,謝瓊香在該年10月,與紅軍隊伍一起轉移。 當時,數(shù)萬中央紅軍隊伍中,女紅軍一共有30名,年齡最大的是34歲,年齡最小的是19歲。34歲的女紅軍是蔡暢,19歲的女紅軍則是鐘月林。而21歲的謝瓊香,在這30名女紅軍中,屬于年齡偏小那一部分。 長征開始后,30名女紅軍基本多被編入衛(wèi)生部干部團。謝瓊香她們的主要工作是宣傳和民運。一方面要沿路搞好革命思想的宣傳工作,另一方面還要負責照顧傷病員。此外,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籌措糧款??芍^是責任艱巨。 原本已經(jīng)進入蘇區(qū),成為中央紅軍的一份子,謝瓊香早已聽聞紅軍領導人之一劉少奇的名字,但是她卻一直沒有見過劉少奇。直到,該年年底,即12月1日。隊伍來到湘江,敵人為了阻止紅軍隊伍過河,空襲湘江上的4座浮橋和紅軍隊伍。謝瓊香等衛(wèi)生部的女紅軍在警衛(wèi)營的掩護下,死里逃生,總算過了湘江。因為需要一名挑夫工作人員幫忙挑東西,她去找負責后勤的領導人劉少奇,就這樣,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 不過在她和劉少奇結為革命伴侶之前,在長征中,謝瓊香的經(jīng)歷頗為值得一提。因為,她在這次長征中,經(jīng)歷了十分殘酷的考驗,多次都在是死亡線上戰(zhàn)斗,最終戰(zhàn)勝死神活了下來,比較有代表的是長征經(jīng)歷有兩件: 第一件是過瀘定橋。1935年5月,謝瓊香跟隨紅軍隊伍來到大渡河安順場。稍作休息后,將要開始一次更艱苦的行軍。那就是前往瀘定橋,可是從安順場到瀘定橋之距離遠達320里。按照組織上的要求,這次行軍任務的時間只有三天??墒侵x瓊香偏偏在此時生病了,高燒不退,身體無力。董必武見謝瓊香如此情況,根本跟不上部隊,便把自己的馬讓給她騎。后來,謝瓊香回憶起此事,說“董老(董必武)”是她的救命恩人。 且說即將抵達瀘定橋時,天色忽變,下起了瓢潑大雨,道路泥濘,根本無法順利前進,隊伍在雨里、泥里艱難而行。修養(yǎng)連的負責人認為謝瓊香這樣子怕是無法跟著隊伍走了,便對她提出建議,想把她留在老鄉(xiāng)家里養(yǎng)病。謝瓊香一聽,擔心在此脫離隊伍,以后就跟不上了。她不甘心放棄,拒絕了修養(yǎng)連干部的提議,表示自己一定要跟上隊伍。但是此時此地之情況,已經(jīng)無力攜帶她了,她必須要靠自己了。 就這樣,在大部隊過去之后,她在后面,一個人,在地上爬行。 等她跑到瀘定橋頭的時候,大部隊已經(jīng)過去兩個小時了。 她的手、腿都磨破了,她的眼里噙著淚水,但是她堅強地咬了咬牙,爬上了鐵索,一點點往前挪動身體,光是過橋,就用了半個多鐘頭。 過了橋后,她利用超人的毅力,加緊力量追趕隊伍,終于在翻越夾金山之前,她趕上了大部隊。 第二件是過草地。在長征中,謝瓊香還遇到了一次挑戰(zhàn),那就是過草地。1935年8月21日,謝瓊香跟隨部隊開始過松潘大草地,每人僅帶了15斤口糧。但是該地區(qū),時而大風,時而大雨,時而冰雹,天氣變化令人猝不及防。身體受凍不說,口糧也很快吃完了。謝瓊香就和戰(zhàn)友們挖野菜等物來充饑,其中之饑寒交迫是今人所無法想象的。經(jīng)歷一周后,謝瓊香和許多戰(zhàn)友終于在死亡線逃了出來。 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在該年10月,謝瓊香隨著隊伍來到了陜北。 在這里,她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婚姻。 在陜北瓦窯堡,她和劉少奇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 她結婚了——對于謝瓊香而言,來到陜北和結婚,是一次洗禮和新生,所以她就改名,叫謝飛——(因謝瓊香在此改名,故以下都寫作新名謝飛)。 從此,她將要以一個嶄新的自己——劉少奇之妻子投身革命事業(yè)。 但是婚姻,在任何時候,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有其利弊。 婚姻之利在于組建家庭,以享受家庭之溫暖和快樂。 而婚姻之弊則在于容易令人被動受制于家庭的各種情感關系之困擾,阻礙了個人之發(fā)展。 不過這種矛盾,要在一段時間之后,才令謝飛感到苦惱。 一開始,主要指在1936年到1937年之間,謝飛的主要工作是作為劉少奇的秘書——負責收發(fā)文件、傳遞信息情報等。但是這些工作對于謝飛而言,早已是輕車熟路,因為在之前好些年的時間里,她一直從事的就是秘書工作,并且奔波與東亞各國,經(jīng)歷了各種考驗。所以,跟隨丈夫劉少奇從事秘書工作,她都能順利完成任務。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順利,或者說秘書工作對于謝飛而言,太過簡單。所以,她漸漸不滿足于做這類工作?;蛘哒f,她希望去做一些更艱巨的工作。另外,因為和丈夫劉少奇是上下級的關系,夫妻加上下級,此外還有性格因素——謝飛屬于剛性性格,難免會產(chǎn)生一定的摩擦。 總之,各種綜合因素導致他們之間的感情產(chǎn)生了一定的嫌隙。此外,他們結婚后,因為奔波于革命工作,也沒有生育孩子。最后,導致了他們的婚姻感情的逐漸冷淡,乃至分開。 四:一生再未婚,獻身革命工作。 謝飛和劉少奇的婚姻,開始于患難之后,結束于自然分開。 這種自然分開,有感情因素,但更多的應該是性格因素。 謝飛與劉少奇沒有明確的分開時間,但是根據(jù)他們之間的個人履歷來看,他們之間的婚姻過程應該是這樣的:1935年結婚,相處比較密集的時間是1936到1937年12月,該段時間,謝飛作為秘書跟著劉少奇前往北平、太原等地開展革命工作。但是到1937年年底,也就是12月份回到陜北后,謝飛就不再擔任劉少奇的秘書工作,而是申請去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讀書,并且一讀就是兩年。 這個變化,可以看作是謝飛和劉少奇的感情出現(xiàn)問題,但是劉少奇選擇了尊重謝飛的選擇。在謝飛的履歷上顯示,1938年,她還和劉少奇前妻所生育之子女劉云斌和劉愛琴一起生活,更多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孩子需要“母親”的照顧和陪伴。這一年,謝飛和劉少奇的夫妻關系,尚存。 但是到1939年4月,謝飛從中央黨校和馬列學院畢業(yè)之后,他們的夫妻關系基本徹底結束,但是他們的分手方式是自然分手——就這么分開了——因此,從謝飛和劉少奇結為夫妻算起,至今大約4年左右的時間。 在此之后,謝飛一生未再婚,她開始了自己新的革命歷程,她終于可以獨當一面開展工作,展示自己的巾幗女英雄的風采了,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建國前。和劉少奇自然分手后,謝飛一直都在戰(zhàn)斗一線開展革命工作,1939年至1944年,主要在鄂豫皖區(qū)黨委、皖南新四軍軍部負責宣傳、地方黨委等領導工作。1945年,她在兼任新四軍浙東縱隊余上特務營政委期間,也有杰出的戰(zhàn)績表現(xiàn),帶領隊伍與敵戰(zhàn)斗幾十次,皆取得勝利佳績,因此有了“謝團長”之稱號。 第二個時期是建國后。建國之后,國家百廢待興,國家經(jīng)濟制度、法律等都需要制定。她先后在華北革命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任職,并且在同時,她把自己的志向轉至法律。接著便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學習,經(jīng)過兩年的苦讀,她考取了人大法律系研究生,主修憲法等課程。在此,不得不佩服老一輩革命家那種精神,就是不管是學習還是戰(zhàn)斗,都有著一種烈火般的信念。 不過在謝飛的人生中,也有遺憾,原本研究生畢業(yè)后,她鉚足了勁要大顯身手好好工作時,中國歷史進入特殊時期,因為曾是劉少奇之前妻的緣故,她1968年3月,被關入監(jiān)獄。因為她不“屈服”,堅守真理之底線,結果一關就是5年。時間走到1973年7月,因為周恩來總理的努力,她才被釋放。 接著,在被下放6年之后,1979年底,她才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 五:壽長100歲,安葬八寶山。 為了革命事業(yè),謝飛不懼生死,歷經(jīng)長征之苦,始終戰(zhàn)斗在革命一線。她天生具有冒險家的革命精神,也有巾幗不讓須眉的獨當一面的能力。她性格堅強,敢作敢為,能吃生活之苦,也能吃學習之苦,更能承受堅守真理底線之苦。 從這個角度來看,倒是非常理解謝飛了——作為一位杰出的革命女性,謝飛如烈火般的紅花,她不愿做綠葉——她永遠是革命之紅花! 這位勇敢堅強的女子,從少女時代就開始革命事業(yè),在歷經(jīng)千山萬水和千難萬險之后,她終于歸于平靜,在2013年2月14日凌晨5時57分,這位壽長100歲革命老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之后,她在國家的安排下,安葬八寶山。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