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消費結(jié)構(gòu)的升級,中國居民消費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個性化的發(fā)展趨勢,高效化、立體化栽培逐漸成為農(nóng)業(yè)的主要發(fā)展目標。實施綠色特色農(nóng)業(yè)促進項目,可以發(fā)揮區(qū)域比較優(yōu)勢,促進特色化發(fā)展,形成差異化競爭局面。馬鈴薯和番茄在中國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立體化種植的角度為導向,在嫁接培育的方法上取得了進展,通過以馬鈴薯為砧木,番茄為接穗嫁接融合試驗,培育了馬鈴薯—番茄共生作物。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的接穗是紅色櫻桃番茄,果實形狀為圓形,果形周正,果肉厚、耐裂,含糖量高,口味較好,風味獨特,且對土壤適應性強,產(chǎn)量高,耐熱耐濕性強。砧木是云南地方紫色馬鈴薯品種,幼苗直立,生長勢強; 芽眼淺,塊莖大小中等,長橢圓形;抗性強,花青素含量高,薯肉為紫紅色,商品性好,口感香面。栽培基質(zhì)是砂質(zhì)紅壤、腐殖土按 1 ∶ 3 比例混合均勻使用,基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配合氮磷鉀復合肥、辛硫磷 1 ∶ 800 倍液均勻噴灑拌勻。嫁接過程中需要嫁接刀、嫁接膜、嫁接夾、嫁接器、加侖盆等。 1. 2 試驗方法 試驗于 2019 年 11 月—2020 年 8 月在云南大學試驗溫室進行。試驗使用了傳統(tǒng)嫁接和嫁接器嫁接 2 種方法。砧木和接穗采用了馬鈴薯—番茄嫁接,并以馬鈴薯—馬鈴薯嫁接、番茄—番茄嫁接為對照。同時,在 1 月、2 月、3 月不同月份進行嫁接,因不同時期光照、溫度、水分等農(nóng)業(yè)氣象條件不同,比較哪一時期的農(nóng)業(yè)氣象條件更利于嫁接成活率提高。嫁接試驗時,每種方法 20 個重復,共 360 次嫁接試驗。 1. 2. 1 前期準備 1. 2. 1. 1 1 月嫁接 2019 年 11 月下旬,將農(nóng)家肥與土壤混拌,加入基肥,充分拌勻,為櫻桃番茄種子播種做準備。12 月中旬,再次準備基質(zhì),為馬鈴薯播種做好準備 (先播種番茄是因為番茄的生長周期更長,便于嫁接時 2 種作物生長情況一致,提高嫁接成活率)。加侖盆土深位置在滿盆的 3/5 左右,為后期培土留夠空間。 1. 2. 1. 2 2 月嫁接 2019 年 12 月下旬,將農(nóng)家肥與土壤混拌,加入基肥,充分拌勻,為櫻桃番茄種子播種做準備。2020年 1 月中旬,再次準備基質(zhì),為馬鈴薯播種做好準備。 1. 2. 1. 3 3 月嫁接 2020 年 1 月下旬,將農(nóng)家肥與土壤混拌,加入基肥,充分拌勻,為櫻桃番茄種子播種做準備。2 月中旬再次準備基質(zhì),為馬鈴薯播種做好準備。 1. 2. 2 番茄種子處理 準備好的櫻桃番茄種子用 15% 次氯酸鈉消毒10min,用常溫清水清洗干凈后,再用 30 ~ 32℃ 清水不斷攪動,浸種 4h,種子充分吸水后,白天控制在28℃、夜間控制在 10℃ 催芽。26h 后露白,清水漂洗,均勻播種于加侖盆內(nèi),澆水。6~7d 后出苗。 1. 2. 3 馬鈴薯種薯處理 用 0. 2%~0. 3%高錳酸鉀溶液噴灑在種薯上,噴灑要均勻徹底,直至種薯被淋濕完全進行消毒,噴濕后密閉保存 1. 5h,放于室內(nèi)通風處晾干。移至室溫15~20℃的溫暖室內(nèi),鋪上稻草或松葉把優(yōu)選的馬鈴薯種薯放于上面,再用稻草或松葉覆蓋進行遮光催芽,待馬鈴薯芽長至 0. 5~0. 8cm 時,播種于加侖盆,澆水。16d 出苗。 1. 3 嫁接時間 1 月 16 日、2 月 15 日和 3 月 16 日,馬鈴薯長到10~12cm,番茄嫁接苗株高達 8~10cm 或 6~8 片葉時進行嫁接。 1. 4 嫁接方法 1. 4. 1 傳統(tǒng)嫁接 在 12~15℃ 溫度條件下,取嫁接苗頂端莖節(jié) 5~6cm,莖端削成刀面平滑的楔形 (使用嫁接刀前,先用 75%的酒精擦拭浸泡幾分鐘,以免嫁接刀中帶有細菌,使植株感病),用嫁接刀從馬鈴薯距離地面 8 ~9cm 處切斷,在切口處向下切 1cm 左右,將嫁接苗插入切口,用嫁接膜包住,再使用嫁接夾固定。取過尖的番茄仍可做定植苗使用。 1. 4. 2 嫁接器嫁接 在同樣的情況下,使用嫁接器對番茄和馬鈴薯進行嫁接。用嫁接器將番茄和馬鈴薯切開,以馬鈴薯為砧木,番茄為接穗,將 2 種作物在切口處用嫁接膜固定住,再用嫁接夾夾住。 1. 5 嫁接后管理 在溫度 12~15℃、75%~80%的空氣濕度條件下,進行嫁接口愈合,白天溫度保持在 25~28℃,夜間溫度 22~23℃,嫁接后前 3d 完全遮光,切口結(jié)合過程用清水進行噴霧,使空氣濕度接近 80% ~ 85%狀態(tài),之后逐漸增強光照,降低濕度。嫁接 10d 后轉(zhuǎn)入正常管理,再過 10d 統(tǒng)計嫁接成活率。 1. 5. 1 水分管理 春末夏初,嫁接苗成活后,在加侖盆土深 3/5 以上苗周圍覆土,起到保水作用和防止倒伏。嫁接苗生長期間,特別是在始花期和薯塊膨大期要注意灌水及保持土壤的濕潤。嫁接苗成活到薯塊快速膨大、櫻桃番茄開始結(jié)果時期,是嫁接植株合成和積累營養(yǎng)的重要時期,對水分的要求逐漸加大。若塊莖膨大期和櫻桃番茄開始掛果期間缺水,會發(fā)生早衰情況,出現(xiàn)葉子發(fā)黃蔫萎,導致降低產(chǎn)量。這一時期要及時澆水,避免馬鈴薯因干旱導致早衰現(xiàn)象,影響產(chǎn)量。 1. 5. 2 追肥 在嫁接苗成活后結(jié)合灌水進行第 1 次復合肥溶液追肥。根據(jù)苗情,生長旺期進行第 2 次追施,同時可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能夠增加植株對鉀的吸收和提高抗性。灌溉與施肥在時間、數(shù)量和方式上合理配合,可以促進作物根系粗壯扎實,提高作物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1. 5. 3 病蟲防治 氣溫回升后,要注意蚜蟲、菜青蟲、紅蜘蛛的防治,以防病毒病傳播??蛇x用 20%的金滿枝可濕性粉劑 1200 倍液,或 43%愛卡螨可濕性粉劑 1500 倍液噴霧防治,噴時使葉片濕潤充分。對疫病、病毒病進行防治,選用 25%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噴施。后續(xù)噴藥次數(shù)視病情控制情況而定,盡量減少施肥量和用藥量。后期如果病情反復,繼續(xù)再噴 1 次。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嫁接成活率 嫁接成活率 = 嫁接成活的株數(shù)/總嫁接株數(shù) ×100% 嫁接成活率如圖 1 所示。 嫁接試驗中,1 月氣溫偏低,不利于嫁接成活; 3月氣候雖適于植株生長,但春天干燥,水分散失快,不利于嫁接成活。2 月氣溫、水分等氣候條件適宜,有利于切口水分的保持,減少水分散失,嫁接成活率與 1 月、3 月相比較高。 2. 2 抗病蟲能力 植株發(fā)病率 = (染病株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 ×100% 發(fā)病率如表 1 所示。 表 1 馬鈴薯—番茄嫁接植株發(fā)病率 馬鈴薯—番茄嫁接、馬鈴薯—馬鈴薯嫁接、番茄—番茄嫁接中,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有所不同。馬鈴薯—馬鈴薯植株上主要病蟲害為菜青蟲和疫病,番茄—番茄植株上主要病蟲害是紅蜘蛛、TY 病毒和病毒病。與馬鈴薯—馬鈴薯植株和番茄—番茄植株相比,馬鈴薯—番茄共生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對感病植株交叉噴施辛硫磷和代森錳鋅后,有效防治了植株的病蟲害,有的植株甚至不再感病,但少部分植株因抗性較弱,在感病后直接死亡。 2. 3 影響嫁接成活率原因分析 2. 3. 1 嫁接時間 由于嫁接成活率會受到砧木和接穗成熟度和水分含量的影響,所以要選擇適宜的時間來進行嫁接。每年早春進行,2 月份為宜。馬鈴薯和番茄長到 6~8 片真葉時為宜。成熟度不夠或苗長得過大,特別砧木、接穗木質(zhì)化程度高、中空和水分含量低都不利于成活。 2. 3. 2 砧木和接穗的親和力 接穗的形成層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經(jīng)嫁接后愈合生長的能力會增強。嫁接時切口兩面削成楔形,盡量保持平滑,把接穗和砧木靠齊,讓二者維管束緊密結(jié)合。在馬鈴薯—番茄嫁接中,嫁接器嫁接成活率35%比傳統(tǒng)嫁接方法成活率 30%高的原因,是因為使用嫁接器,砧木和接穗的削面平整、光滑,而且嫁接器容易操作,減少了切口暴露時間,水分散失少。同屬植物親和力高,易于成活。 2. 3. 3 農(nóng)業(yè)氣象因子 2. 3. 3. 1 光照 適度的光照能促進光合作用和同化產(chǎn)物的生成,加快傷口愈合,但不宜是直射光和強光,因為直射光和強光加快水分蒸發(fā),嫁接后應采用遮陽網(wǎng)遮光 3d,以促進新生組織生長。 2. 3. 3. 2 溫度 選擇適宜溫度嫁接,15~20℃ 溫度范圍內(nèi),過高過低的溫度都不利于傷口愈合和成活。 2. 3. 3. 3 水分 應保持一定的濕度條件,過小接穗水分供應不足,會影響傷口愈合; 如果濕度過大,會影響砧木的呼吸作用,傷口容易腐爛,不利于傷口愈合。 3 結(jié)論與討論 經(jīng)試驗和總結(jié),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嫁接成活率: 保證砧木和接穗的成熟度和質(zhì)量; 掌握技術關鍵要領,盡量保證削面光滑平整,盡量縮短嫁接操作時間,砧木和接穗形成層對形成層,保持嫁接口貼合充分緊密; 加強嫁接后的管理。改善嫁接空間范圍的農(nóng)業(yè)氣象小環(huán)境,提供適宜的氣象因子影響條件。嫁接技術是蔬菜種植生產(chǎn)中克服連作障礙、提高植株抗性逆性、獲得豐產(chǎn)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其能實現(xiàn)遠緣雜交,產(chǎn)生新的、更廣泛的變異,在馬鈴薯、番茄共生作物繁殖、改良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嫁接技術在新型農(nóng)業(yè)如觀光農(nóng)業(yè)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馬鈴薯—番茄嫁接可用透明玻璃器皿種植,以地上部分長番茄、地下部分長馬鈴薯的形式用于觀光展覽,也為其它植物嫁接用于觀光農(nóng)業(yè)提供了一個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