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街52號 是一家奇特的書店 這里有一個“八不賣的規(guī)矩” 不賣成功勵志 不賣心靈雞湯 不賣成仙修道 不賣養(yǎng)生保健 不賣發(fā)財寶典 不賣野史禁聞 不賣算命卜卦 不賣厚黑謀略 帶著好奇的心,洋芋君走進了這家書店,書店上的牌匾是詩人于堅寫的“東方書店”,推開窄窄的雕花古門。不大的空間被一本本書堆得滿滿當當,卻又不顯得局促。 一樓入門處是一個被書本堆滿了的小小的吧臺,吧臺頭頂?shù)牟藛紊蠈懼?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西南聯(lián)大下午茶“汪曾棋版、錢穆版”,再向四周望望,舊書桌、舊物件、舊書本隨意散落;聞一多、馮至、胡適、林徽因......的黑白照片逐字排開。 1944年美國人米勒特拍下了當時的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的全名,叫“東方書店1926”,一間穿越百年而來的書店。 192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外語系的昆明人王嗣順先生回到家鄉(xiāng),受民主和科學的“先聲”滋潤,創(chuàng)立了“東方書店”,選址文明街,專售“三民主義”等進步書籍,也收售古舊圖書。 時間的平行點在這一年里意外的重逢,在昆明“東方書店”開業(yè)的同時,歐洲著名漢學家普羅賽先生在倫敦也開起了一家“東方書店”,專售中國的古舊圖書。兩家書店,一東一西,在大洋的彼岸遙遙相望。 圖源:《西南聯(lián)大》紀錄片 轉眼來到了1938年,炮火連天的中國下,西南聯(lián)大師生們“辭卻五朝宮闕”徒步兩千多公里南遷昆明。他們的到來,打破了這座邊陲小城的寧靜與閉塞,在當?shù)叵破鹆艘还勺雍脤W之風。 聯(lián)大師生專門為昆明市民舉辦演講:聞一多論詩、劉文典講《紅樓夢》、吳晗講形勢......講到山河破碎,國已不國時,臺上痛哭失聲,臺下群情激奮,昆明市民與師生們,同仇敵愾,意氣相逢。甚至在周末下午,有的老板叫伙計關上門板、鎖上鋪面。一起趕往省師禮堂去聽西南聯(lián)大的先生們演講。淳樸的心向著精神的導師敞開,尋求真理成了像呼吸般自由的事情,這是迄今為止,昆明最燦爛輝煌的時代。 僅僅1943年和1944年之間,昆明城新開的書店就多達48家,清瘦的讀書人鵠立昆明街頭,汪曾祺,朱德熙等大家來來往往。東方書店的門口常常支起大瓦數(shù)的燈泡,燈下,連冬衣都典當出去的學生,捧書夜讀。 說這是一個書店,倒不如說是文人學者的大書屋??箲?zhàn)時期圖書資源被封鎖,甚至一度斷絕,各路學者到此處互換舊書、交流碰撞。盡管硝煙彌漫,思想的碰撞缺從未中斷。 歡送抗日從軍同學 圖源:西南聯(lián)大博物館 教學在轟鳴中進行,八年的時間,日本飛機281次襲擊昆明。為了躲避空襲,西南聯(lián)大將上課時間提前,10點左右就把上午的課講完,教授、學生帶著各自的干糧、書本分散到四周的村子里躲避,下午3點以后再接著上下午的課。 彼時的昆明,物價已經高出戰(zhàn)前的三十倍以上,教授們的工資平均每個月不到六百元,購買力相當于戰(zhàn)前的十七八塊錢。 西南聯(lián)大的教授們窮,人盡皆知。一次有乞丐向朱自清要錢,一聽是聯(lián)大的教授,就立馬不要錢了,連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span> 圖源:《西南聯(lián)大》紀錄片 往往最是這般艱難困苦,聯(lián)大師生們的心就越為純粹,心懷“擔負起國家興亡”的信念,風采奕奕唱著《畢業(yè)歌》:“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國家的棟梁;我們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你聽,這是“讀書人的脊梁”。 今天的東方書店,在舊址上重新屹立,舊書、舊桌、舊椅、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過去的氣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