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 主津液,為胞之府,氣化乃能出,號州都之官,諸病皆干之。 (靈蘭秘典,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諸病皆干之,脈要精微論,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水泉不止多理解為小便不止,水泉可以認為是津液不能收止,亡津液是也,或汗吐下后,或病理性津液的亡失,津液得守者生,失守者亡,諸病都于津液有關(guān)系,主病皆干也,干系之干,不是干燥之干) 本病 小便淋瀝,或短數(shù),或黃赤,或白,或遺矢,或氣痛 標病 發(fā)熱惡寒,頭痛,腰脊強,鼻塞,足小指不用。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足小指是膀胱經(jīng)所過) 實熱瀉之 膀胱主津液,實熱則津液耗散,瀉之所以救液也,下一法: 泄火 水不利則火無由泄,行水所以泄火。 滑石,豬苓,澤瀉,茯苓 (以水泄火,咸淡寒泄之,茯苓平淡雖不寒可以泄水) 下虛補之 膀胱氣化乃出,或熱或寒,皆能傷氣,氣虛則下焦不固,故用補,下分二法: (太陽膀胱寒水,水液氣化不足,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寒也,氣化太過,水液不足,陰不足則化熱,或寒或熱,傷寒飲冷則傷氣,陰虛有熱則耗氣,膀胱在表在上,上虛則不能治下,下焦不固得補) 熱 熱在下焦,乃真水不足,無陰則陽無以化,宜滋腎于膀胱之陰。 知母,黃柏 (益陰清熱,減少真陰被熱劫,后世有用丹皮地骨皮代替知母黃柏尤為不錯) 寒 虛寒則氣結(jié)于下,或升或散,皆所以通其氣,虛寒元氣不固,或溫或澀,皆所以固其氣。 桔梗,升麻,益智仁,烏藥,山萸肉 (正虛易招外邪,氣更不足,氣清而上行,順者為補,升陽即是補陽也) 本熱利之 不言本寒者,已見補虛條中,省文也。 (上條就是說本寒的) 降火 水在高源,上焦有火,則化源絕,清金瀉火,亦補母之義,前虛熱條中所載,乃正治法。此乃隔一治法,互文也,至行水瀉火,唯實者宜之,以見前瀉實條中,與此條有別。 地黃,梔子,茵陳,黃柏,地骨皮,牡丹皮 (水之上源曰肺,上焦心肺平衡無有寒熱,今見上焦火熱,知是火強肺弱,瀉火清金,則水之上源的清) 標寒發(fā)之 不言標熱者,寒邪中下,初入太陽,尤未變?yōu)闊嵋病?/span> (言外之意,寒邪中人,日久變熱也) 發(fā)表 太陽主表,寒邪入表,急宜驅(qū)之使出,故發(fā)汗之法,較解表尤重。 麻黃,桂枝,羌活,蒼術(shù),黃芪,防己,木賊草 (寒邪入表,急急驅(qū)逐,勿是內(nèi)傳,虛處受邪,表里同病更為難醫(yī),治療表里病按照吳氏之言尤妙:治外感如將,兵貴神速,機圓法活,祛邪務(wù)盡,善后務(wù)細。蓋早平一日,則人少受一日之害。治內(nèi)傷如相,坐鎮(zhèn)從容,神機默運,無功可言,無德可見,而人登壽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