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參考報》大美術周刊專欄 當我將梁慧芳的仕女一個一個看下來,《青衣》、《如意》、《西關》、《荷香》、《月圓》,我開始驚訝于她為仕女設計的“時裝”。欣賞精致的仕女是一件賞心樂事,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仕女的一件件“時裝”之時,難怪她們也一個個含蓄而有氣質。 專評 她為仕女設計“時裝” ——梁惠芳的仕女人物特色 撰文:高世現 無疑,我是有仕女情結的。 當我看到梁慧芳的《黛玉惜花》和《青衣》,我就忍不住湊了過去,突然發(fā)現,仕女的衣邊花紋很有特色,刺繡鑲領,水袖描邊,梁慧芳似是在陶泥上繪工筆畫,又似是在陶泥上繡花。梁慧芳似乎試圖通過那精致的穿著、濃艷的色調,來尋找當下消失殆盡的仕女情懷和唐宋詩詞的畫意,其畫面外在美感的樣式背后,也透露著不可言傳的東方文化的傳統(tǒng)意蘊。
? 《黛玉惜花》(限量)梁惠芳 這是梁慧芳自我精神世界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品味和眷戀,也是他在浮華躁動的當代社會中,追尋靜謐超脫的藝術心境。 仕女人物陶塑作為藝術陶瓷的一個門類,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走進新時代,陶塑藝術工作者一邊繼承著傳統(tǒng)精華,一邊進行著富有開拓性的探索與思考,而梁慧芳多年對仕女的執(zhí)著,也從此開辟了一系列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題材。 每一個創(chuàng)作的始末,都無不深深的融進了陶藝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并盡力的塑造著仕女的內心世界和外在性格。 這里,重點說一下梁慧芳的《黛玉惜花》。小說里,最愛花的是哪個,當然是林妹妹。黛玉惜花,是因為,花和人,在某種層面上相通了,比如花的美麗,花無百日紅,花的飄零,這些,都合了一顆多愁善感的少女情懷。黛玉最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凈,說明她對美有獨特的見解。她寫了葬花詞,以花比喻自己,在紅樓夢中是最美麗的詩歌之一:“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黛玉惜花》(原作)梁惠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前九回章節(jié)中,為了渲染人物性格,多次隆重進行了人物衣著描寫。有意細寫賈寶玉、王熙鳳、薛寶釵的服裝穿戴,卻從來不寫林黛玉的服飾打扮。林黛玉是曹雪芹筆下最賦深情的女子,“世外仙姝寂寞林”是其孤傲高潔氣質的寫照。梁慧芳在服裝的用色上,以米白色為主,但衣邊花紋很是講究,這體現了陶塑最精致的手活部份,這仕女衣裙的紋樣最見設計感,無論是條帶紋、圓點紋、弧紋、波紋、方格紋、垂幛紋、線紋,還是在陶土上刻花、劃花、印花、剔花,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與標簽。梁慧芳這樣為黛玉搭配得清新淡雅、不同流俗,與賈府的“彩繡輝煌”的奢華形成了鮮明對比。 梁慧芳的《黛玉惜花》的表現手法簡潔明快,它最終不是陶藝界的私產,而是獻給我們所有人的一份寶貴財富,梁慧芳在陶土上給黛玉做衣服,她可以不知道瓷土含有長石、石英石和莫來石成分,含鐵量低,經過高溫燒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體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將之燒成玻璃質釉也有窯爐工人。但她必須一點一滴的去進行淺浮雕、鏤空、堆塑等工序,給之紋飾、裝飾等效果,看來賞心悅目,灼灼逼人,別具一格。 如是,當我將梁慧芳的仕女一個一個看下來,《青衣》、《如意》、《西關》、《荷香》、《月圓》,我開始驚訝于她為仕女設計的“時裝”。欣賞精致的仕女是一件賞心樂事,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仕女的一件件“時裝”之時,難怪她們也一個個含蓄而有氣質。
? 《青衣》梁惠芳 ![]() 簡介 ![]() 梁惠芳,女,1967年生于石灣,現為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86年到石灣灣江藝術陶瓷廠工作,1989年開始陶藝創(chuàng)作,師從潘柏林、龐文忠大師,1991年曾到廣州美術學院學習基礎理論及雕塑創(chuàng)作。1999年在石灣美術陶瓷廠從事陶藝創(chuàng)作工作。2000年成立梁惠芳工作室,從事陶藝創(chuàng)作30多年,創(chuàng)作了不少的作品,例如儒雅的文人、鬼異的羅漢,清雅閑熟的仕女,樂觀樸實的農夫,生動傳神。作品獲國家省等多項獎項。 ![]() ![]()
? 《禪鳴》梁惠芳
? 《春日閑情》梁惠芳
? 《喜出望外》梁惠芳
? 《荷香》梁惠芳
? 《如意》梁惠芳
? 《桃醉》梁惠芳
? 《月圓》梁惠芳
? 《西關》梁惠芳 ![]()
![]()
文字:高世現 出品:文化參考報 圖片:作者,不可商用 排版:高世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