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起智商稅,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匯,是在吳曉波書友會 ,多年以前。后來這個詞匯,一直 充斥著互聯(lián)網(wǎng)角落,在知識付費時代來臨后更為強烈。我在知乎評論里回答過一篇文章,文章里滿滿充斥著對羅胖這個奸商的謾罵,認為被交了智商稅。我訂閱了比劉剛更多的內(nèi)容,但從來是我作為一個主導,而非被訂閱左右,我對哪些感興趣,就會多聽一會,不要混淆概念,劉剛這樣的人,首先是要先去自省。羅胖作為書童角色,只是給你指一個方向,給你更多選擇,你也可以找張胖,李胖。所以,這不是智商稅的問題,而是你要不要購買的問題,要不要學習的問題,以及適不適合自己的問題。這些年,每年我都花費大筆費用用在各種學習上,即使有些課程,我都沒怎么看,但并不后悔,如果沒有購買,反倒會遺憾。當然,這是因為我購買前,就會思考要不要買,買后對我有沒有用,大概率有用,就會寧可購買,不愿錯過,也正是如此,讓我認識更多優(yōu)秀的機構(gòu)和伙伴。如果你還在想這個話題,那就已經(jīng)該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