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霞源/文 原文節(jié)選如下: 息之緩而短者,用斬法,當近頂放棺,以斬破為義。息之不緩不急而長者,用截法,當對腰放棺,以裁截為義。息之低者,用墜法,當湊腳臨頭放棺,以墜隨為義。以上四法(注:原文中少一法),高山陰龍用之。 1、斬者斷也,斬截其生氣,生氣見于息之橫。高不可侵頂,頂暈薄也。低不可近足,足底寒也。是以斬上恐失下,斬下怕失上,斬左右恐失中心,斬中心恐失左右,細觀息象明白,次觀穴情的當,然后以斬法施之,則上下左右自成體段。然息則體之微也,斬則用之廣也。若不細察,遽爾投棺,則生氣受傷,子母遭挫,縱得包藏之固,終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斬,其息必小,小則難以投其大。斬施于息,其塋必大,大則難以容于小。必極到之理能明,斯中和之義自見。 2、截者剖也,剖辟其生氣,生氣露于息之直。高若侵巔,謂之剖首。低若站麓,謂之剖足。是以截上恐遺下,截下恐遺下,截左恐失右,截右恐失左。呵氣而成,謂之一息。一息既成,貼于穴體。穴體微茫,切勿輕舉。斬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橫土用斬,截盡生意。直垂用截,接盡生意。勢不相侔,作用迥異。若不細玩,遽爾輕投,則體用兩傷,生氣破泄,雖有美潤之玉,恐損雕琢之手。大抵脈息之穴,不可雙葬,正謂寧失之小,莫失之大。此方極當。 3、吊者懸也,懸提其生氣,生氣直奔入于息下,上不可過高,恐露其氣。下不可過低,恐犯其氣。一陰既息,諸陽來復(fù)。半在息體之足,半在息體之襯。氣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無可混,上下最宜斟酌。若不細用心思,則首受殺伐,足踐風(fēng)寒,左右雖有纏綿,本主自難抵敵。大抵與粘相似,但粘乃吊之垂,吊乃粘而起,因材施用之道。量職官人之義,須當此處辨之。 4、墜者落也,墮落其滴露。生氣既完,如果脫蒂。上不可頂脈而扦,下不可離脈而作。頂不離弦,來意專一。足不離褥,生意直遂。息體豐盛,褥弦展轉(zhuǎn),穴星軒昂,吐出泡脈。墜左則就于偏枯,墜右則入于偏頗,墜下則來而不來,墜上則止非所止。須審?fù)侣渲椋⒁缐嬄渲?,若有怠忽,必失本體。親上要退其剛硬之枯,就下要舒其呼吸之氣,高不如吊,低不如粘,是為得之。 丹霞源注解: 這段經(jīng)文講到了風(fēng)水葬法:斬截吊墜,此是高山陰龍四法。首先一定要明白,何為息?息乃暈間微形。墜法如果脫蒂,吊法氣入息下,截法氣露息直,斬法氣見息橫。點到為止。 |
|
|
來自: 丹霞源風(fēng)水筆記 > 《葬法倒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