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奎,曾用筆名,雷霆。 男,57歲。 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咸陽市語文教育學會會員,咸陽市作協(xié)會員,武功縣作協(xié)會員。1997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在《咸陽日報》上發(fā)表詩文六十余首(篇);散文《父親的“百寶箱”》發(fā)表在省人大報刊《民聲報》;詩歌《校園神奇的土地》獲《校園文苑》優(yōu)秀獎;《散文《悠哉,閑哉》被評為《白樺林》優(yōu)秀文學作品; 詩歌《塑造輝煌》獲 武功縣“迎丁酉新年,贊鄉(xiāng)巨變”詩詞大賽優(yōu)秀獎。小說、散文、詩歌散見于《有邰文苑》、《寶塔山》、江山文學網(wǎng)等。數(shù)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報刊雜志發(fā)表。曾任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為學生輔導的《陽光母愛》《保護環(huán)境,創(chuàng)建綠色咸陽》等演講稿,分別獲得武功縣中學生演講比賽一、二等獎,現(xiàn)就職于普集街中學。 三十六年前的同窗情 時間的風霜,在我們含辛茹苦的頭頂上,悄悄地添上縷縷銀發(fā);歲月的刻刀,在我們飽經(jīng)滄桑的額頭上無情地地留下了彎彎的皺紋;光陰的鏵犁,在我們嘔心瀝血的靈魂里,播種了長長的記憶——這是成長的年輪,這是歷史的印跡,這是生命的真諦,這也是人生的表白。 2016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辦公室里翻閱一份前天的報紙,忽然我的手機響了起來。我趕忙放下手中的報紙, 拿起手機一看,是在咸陽工作的師范老同學成建全打來的。我感到有點意外,師范畢業(yè)后的三十六年中,我們雖有所聯(lián)系,但最近幾年,由于各自工作冗繁,加上家庭生活的托累,亦無大事要事,就很少聯(lián)系。一陣寒暄之后,我們相互尋問了對方的工作生恬情況。成建全告訴我:“我們武功師范語文專業(yè)八一級二班的所有同學要建一個微信群,由在省人大報社當社長的楊講生具體負責,你有微信嗎?如果有,把你的微信號發(fā)給我。我發(fā)給講生?!蔽乙宦牐骸昂冒?!我也正有此意?!保愫芸鞂⑽⑿盘柊l(fā)了過去。不一會兒,我就在微信新朋友欄目中,看到了楊講生發(fā)過來的“對方請求添加為朋友”的訊息。我馬上點了“同意”。分別三十六年的同窗好友終于通過微信聯(lián)系上了。 微信就像一位法力無邊神奇莫測的巨大魔仙,短短幾天時間,就將我們班在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的四十多名同學召喚了回來。依依惜別三十六年后的今天,我們又在微信里見面了。 看著同學們發(fā)在微信上顏色微黃,色彩暗淡的舊照片,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三十六年前那個親密無間、充滿激情、歲月飄香的同窗生活年代。 (一)學習生活 一九七九年十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不久,整個國家正處在復蘇階段,高考制度剛剛恢復?!敖逃橇尽?,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決定,師范類院校擴招,以解當時青黃不接的燃眉之急。武功師范這個不起眼的師范學校也就應運而生。在這個遠離繁華大都市的普通校院里,處處充滿了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處處蘊釀著生命的真諦。一群群經(jīng)歷了嚴格選拔考試的優(yōu)勝者,正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這里,為國分憂,深造自己。 剛剛步入正軌的普通師范學校,沒有城市里那些正規(guī)學校齊全的教學設備和高端的師資力量。這里的一切條件設施都與農(nóng)村的初、高中無異。我們的代課老師,都是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科班出身”。雖不是什么教授、講師、研究生、博士,但每位老師都學識淵博,才高八斗,各有千秋。老師們每次走進教室,都像對待自己家人那樣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講課的時候,更是精神奕奕、神釆飛揚。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語句、不同的觀點通過他們抑揚頓挫的講解、獨特新穎的剖析、不拘一格的訓練,我們都會深入精髓,掌握要旨。同學們都感覺眼界大開,進步神速。在老師這樣的循循善誘之下,在這樣特殊的氛圍之中學習,我們怎能不感到輕松愉悅呢? 我們的教室不是高樓大廈,是農(nóng)村常見的三間大瓦房,里面沒有一點現(xiàn)代化的氣息,只有一塊長方形的黑板和二十多套雙人桌凳;宿舍也是三間大瓦房改建而成的,里面用木板拼成二排長長的板床鋪。班上所有的男生住在一起,我們都稱之為“大通鋪”;全班有二十多個男生,住在一起,不免會產(chǎn)生許多不愉快:有睡得晚說閑話的、有打呼嚕說夢話的、有腳上散發(fā)臭味臭氣熏天的…… 同學們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忍讓、互相包容, 從來沒有哪一個同學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別的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 ,鬧得不歡而散。直到后來搬進宿舍樓,我們的住宿條件才大有改觀。 我們每天的生活,是學校供給的。沒有什么佳肴美味,也是農(nóng)村中一日三餐常見的飯菜。白蘿卜、紅蘿卜是當時較為便宜的蔬菜,這便成我們的主菜。因此,當年有個風趣的高年級同學在打完飯后,看著碗里一如既往的紅、白蘿卜,吟詩一般的戲稱:“紅蘿卜一碗,白蘿卜一碗,紅白蘿卜各一碗”。同學們聞此,都一陣哈哈大笑。當然,這只是戲言。雖有所夸張,可見,我們學生當時生作的單調,樸素。一周之內,我們也有一、二次偶爾改善生活。那就是在打菜的時候,在這些平常的菜上再打上可憐巴巴的那么幾小塊豬肉,灌一點油湯,這便算是我們當時最“高檔”的享受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同學們卻能泰然處之、認真學習、和諧團結、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努力提高 、共同進步 。 (二)、文化娛樂 圖書館,是師范學校的知識寶庫,也是學生愉悅身心的地方。當時學校學生人數(shù)多,圖書館里的書籍書少,又嚴格規(guī)定了借閱的時間。想借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很不容易。同學們便常常利用星期天或晚飯后休息時間,成群結隊地去縣城里的文化館讀書、借書。在這里,我們有時為了讀一本書自己喜歡的書,會忘記吃飯,忘記休息。別的同學一旦知道就會給你帶來飯菜或者勸你回去休息。因此,這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們充實生活聯(lián)絡感情不可或缺的新場所,也成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新天地。 圖書館的書雖然存書量大,門類齊全,但更新得較慢,不一定有自己喜歡的新書。我們便相邀一同逛街。逛街的時候,多數(shù)情況下是去新華書店,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新書。如果看到一本喜歡的好書,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幾個同學便一起商量,每人拿出一點錢 (這是同學們從自己每月二、三十元微薄的生活費中節(jié)省下來的), 買下這本書回到學校后,一個讀完,另一個再讀,最后由班上一個細心的同學保管起來,到畢業(yè)時,再分配給同學們。 學校的文化娛樂生活,更是少之又少。學校規(guī)定每月在大禮堂(兼飯?zhí)茫┓庞畴娪耙?、二次。只有這個時候,才是我們最愉悅的時刻。天還未完全黑下來,我們便三五成群地端上小凳子,邊走邊聊,聊著自己的開心事,說著心里的體己話,哼著自己喜愛的歌曲……不時還會傳來朗朗的笑聲。不知不覺就到了大禮堂。大禮堂里,早已坐得水泄不通。平時寂寞得像一個沉默寡言的巨人一樣的大禮堂,似乎突然間爆發(fā)了青春的活力,一下子充滿了激情,顯得格外的熱鬧,格外的活潑、格外的神勇。只有在這時候,我們才會覺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們可以東張西望,看著自己心儀的人;我們可以指指點點,欣賞自己喜愛的東西;我們可以異想天開,描繪自己的宏偉藍圖。這里留下了我們的歡歌笑語,留下了我們的青春美麗,更留下了我們之間深深的情意! (三)、地震事件 一年后,在上級領導部門的親切關懷下,一座嶄新的宿舍樓在學校北面拔地而起,我們便“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大瓦房中的“大通鋪”,搬進了八人間的“架子床”。人少了,地方寬敞,安靜舒適多了。但我們之間的情誼卻沒有改變。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們大家都睡得迷迷糊糊的。不知誰高喊了一聲:“地震了!”。整個宿舍樓頓時像作開了鍋:尖叫聲、詢問聲、撞擊聲、腳步聲、踐踏聲、跳樓聲、哀鳴聲、救援聲、安撫聲……各種交錯混雜的聲音匯聚成了一種恐怖可怕的信息,傳入了我們懵懂的耳鼓,我們宿舍的八名同學雖然恐懼害怕,但我們沒有驚慌失措。我們互相鼓勵著,提醒著,牽引著,沿著漆黑的樓梯,走出似乎搖搖晃晃的大樓,走進了宿舍大樓前穿著短衣短褲驚魂未定的人群。在人群中站定之后,我們才聽到其他同學說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有一個晚上熬夜奮戰(zhàn)的同學,睡得太晚,睡下后不久,便做起了惡夢。夢見自己被壞人推下了山溝,便不由自主地大叫一聲。同宿舍的另一同學聽到喊聲,以為是地震(唐山地震與松潘地震的慘景還歷歷在目),也就高聲喊叫“地震了!”。這樣就驚動了整個宿舍里的人。一陣波動騷亂之后,我們又聽說,當時情況緊急,樓道狹窄,大家都急著往外跑,有幾個走得慢的同學被后面來的同學擁倒,來不及起身,被踩傷;還有一個高年級的男同學,一看樓道人多,干脆從二樓窗口跳了下來,也摔傷了。但傷者已被同學們及時送到縣醫(yī)院治療了。第二天我們才知道,好在有驚無險,幾個受傷的同學都是擦破皮的皮外傷,沒有什么大礙。在這次所謂的“地震事件”中,我們班的所有同學都團結友愛,共同協(xié)作,沒有一個受傷的同學。 (四)、實習風波 將近兩年單調而又多彩的師范學習生活即將結束,我們的實習生活就要開始了。1981年5月的仲夏,我們語文專業(yè)班十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去眉縣實習的汽車。一路陽光, 一路歌聲;一路美景,一路芬芳;一路愉悅,一路歡暢。在汽車的一陣快速行駛之后,我們被安排在一個叫做“清湫”的小學實習。 學校的校長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為我們安排了安靜舒適的宿舍,為我們提供了比他們平時還要好的飯食,為我們選擇了學校里最優(yōu)秀的老師。 指導我們實習的老師都是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且教學能力極強的優(yōu)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們:教我們如何備課、教我們如何上課、教我們如何評改作業(yè)。我們努力學習,虛心請教,潛心積累,學到了許多以前課本中難以學到的知識和技巧。在教學之余,指導老師又和我們聊天談心,聯(lián)絡感情。校園中有一座古老的大殿,年久失修。外觀構造奇特、古樸典雅,內部卻陰暗潮濕、墻壁斑駁。自從這里建校以來,這個大殿就成了老師們的宿舍。一批一批的老師住在這里,給這里留下了不少的奇聞軼事。聊天中,指導老師謹慎地提醒我們:“大殿中的宿舍因為潮濕,常常會有蛇類出沒,大家一定要格外小心。聽說十多年前,這里有一位女老師,上完課回到宿舍,想喝水,就去拿電壺,當她的手將要抓住電壺手把的一剎那間,發(fā)現(xiàn)一條青花長蛇像一根蜿蜒而上的螺旋一樣纏在電壺身上,她嚇得大叫一聲,便暈了過去。幸好別的老師聽到叫聲趕過來,與其他老師將她及時送到縣醫(yī)院里,才搶救過來。她在醫(yī)院里住了大半個月,再也不想回到這里來了。近幾年天氣干燥,在宿舍里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蛇的出沒,但大家還是要多加小心?!靶⌒鸟偟萌f年船”??!”老師的話讓我們頗受感動,也讓我們心里忐忑不安。老師離開后,我們幾個同學便相互寬心,相互說著鼓勵的話語,讓這個縈繞心頭的陰影,終于化為烏有。在以后的實習生活中,我們心情愉快,輕裝上陣,為精彩的實習生活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1981年5月24日實習生活徹底結束了,我們在眉縣實習的十名同學在學校亭臺旁的柳樹下留下了一張永久性的紀念。這十名同學是:別中棟、張乃孟、張志宏(前排左起)、毛福海、杜樹斌、成建全、王碎文(中排左起)、趙省娃、趙宗林、雷奎(后排左起)。 (五)、畢業(yè)留念 兩年的師范學習生活像一杯陳年老酒,看似平淡無奇,細品卻余味無窮。畢業(yè)前夕,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緊張。同學之間,白天一絲不茍地堅持上課,整理學習筆記,抽空結伴拜訪一下辛勤勞累傳授知識的任課老師;晚上便成群結隊地去縣城游玩,很想再多看一看這個兩年來一直留給自己歡樂和愉悅的地方:有時去看一場電影;有時去小餐館吃一點廉價的飯菜;有時到商店買一些小文具、小書籍送給要好的同學。 為了留下永久性的紀念,離校的前一天,我們班所有的同學和任課老師人人興高采烈、個個歡欣鼓舞地來到學校宿舍樓前的廣場上,列隊成行,面含微笑、目光欣然、直視前方,拍下了一張頗為宏大的照片,這張照片讓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981年7月10日”這一天;永久地存儲下了我們武功師范語文81級2班全體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隨后,我們武功縣的十二名男女同學也拍了一張合影:成建全、黃麗英、寧普花、呂滿寧、張乃孟(前排左起)、別中棟、杜樹斌、劉永茂、雷奎、戴泰源、楊選社、楊講生(后排左起)。記錄下了我們在一起兩年的同窗之誼。 11日上午,在班委會的精心策劃下,全班同學在班級內合理地布置了教室,安排了注意事項:教臺當作舞臺、黑板當作屏幕、桌凳當作看臺,老師當作評委、同學當作觀眾,要在這里舉行一場場面不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義深遠、人人參與的送別詩會。在會上同學們激情澎湃、神采飛揚、提前準備、一一登場。或詩歌、或散文、或小說、或笑話、或故事、或童話。情節(jié)曲折、緊扣心弦;波瀾起伏、錯綜蜿蜒;說學逗唱、惟妙惟肖;詼諧幽默、笑語連連;抑揚頓挫、音韻婉轉;高潮迭起、掌聲綿延;依依惜別、情何以堪。 告別詩會在一陣大合唱中迎來了高潮,全班學生列隊演唱了當時最流行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 ,春光更明媚,城市鄉(xiāng)村處處增光輝。啊,親愛的朋友們,創(chuàng)造這奇跡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高亢激昂的歌曲響徹整個校園,像汩汩奔騰的溪流般的流進我們的心田。這是我們的聲音,是我們的誓言,也是我們的夢想。 直到十二點多這場別具一格的送別詩會才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宣告結束。 午飯是學校特意為我們準備的訣別宴。比起平時的飯菜來要豐富得多,美味得多:有雞、有魚、有酒、有肉、有菜、有湯。色味俱全,香味撲鼻。我們八人一席,就地而圍。再美味的宴席,也難掩我們的惜別之情。我們相互夾菜、敬酒、安慰、挽留;我們努力編織前途理想之夢;我們默默壓抑著別離之后的相思之情;在一陣音樂般的“叮叮當當”地收拾碗碟聲中,我們離開了杯盤狼藉的宴席;離開了曾經(jīng)讓我們心神愉悅的禮堂;離開了伴隨我們一起兩年的校園;離開了情意綿綿,難分難舍的同學們。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三十六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在生命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但在我們短暫的人生中,卻是一段歷經(jīng)風雨滄桑、飽嘗酸甜苦辣的漫漫傳奇。三十六年中,我們同學之間雖各奔東西、諸事冗繁,少有聯(lián)系,但“心有靈犀一點通” ,我們誠摯的心如同一縷縷看不見的情絲維系著我們之間的深厚情誼。 二十年前的承諾 ,二十年前的夢想,終于在二十年后的2001年變成現(xiàn)實。我們武功師范81級語文2班的三十多位同學們舊貌換新、神采奕奕 、風塵仆仆、天南地北,齊集工業(yè)重城寶雞, 大家敞開心扉、聊表衷情、 把酒言歡,重敘舊誼。二十年的相思之情在一顰一笑中化為和暖的春風;二十年的相思之情在一酒一飯中化為醇美的甘露;二十年的相思之情在一言一行中化為芬芳的心津??上М斈晡乙蛏眢w有癢,未能如愿。這也算我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遺憾吧! 三十六年后的今天,微信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我們雖相距遙遠,無暇會面,但我們三十六年前的相思之苦,追憶之情、相見之夢,在神奇的微信里都變甜了、變深了、變圓了。在微信里我看到了同學們帥氣靚麗成熟發(fā)福的容顏;在微信里我看到同學們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的甘甜;在微里我看到了同學們之間熱情洋溢的情意綿綿! 感謝微信為我們之間的交流開辟的歡樂家園! 感謝微信為我們之間的會面牽引的縷縷鴻線! 感謝微信讓我們三十六年前的情誼永恒久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