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給一個歌女的送別詩。從詩中可以看出這位歌女年芳十三,體態(tài)柔美,以詩人閱盡揚州各色美女的經(jīng)歷來看,仍忍不住贊嘆這種柔美。 從此各朝各代的文人騷客開始以豆蔻年華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子。就如同二月的豆蔻花,柔美而含苞待放。 這邊的豆蔻多指白豆蔻,它不只是花美,開花后結(jié)的果也為大家所惦記。 豆蔻的種子叫白豆蔻,是一味中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白豆蔻出自《名醫(yī)別錄》,屬于姜科,主要產(chǎn)自于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我國云南、廣西、廣東等亞熱帶區(qū)域。 之前講的藿香也是產(chǎn)自廣東、福建等亞熱帶區(qū)域,不知是不是化濕藥都喜歡這樣的氣候。 白豆蔻是性溫的,能入肺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作用。 功效上比藿香多了一個溫中。這是因為藿香只是微溫,溫中作用比較薄弱的。
首先是化濕、行氣、溫中的作用。白豆蔻能化濕氣,能行氣,能溫暖中焦脾胃。 胸悶,呼吸不暢,痰比較多,總感覺氣管中有痰,可以用白豆蔻理順肺中的氣,祛除肺中潮濕,痰氣。 取它理氣作用時可以配合紫蘇、枳殼等一起用;取它化痰作用時可以配上貝母、半夏、桔梗等一起用。 胃脘、腹部的脹滿,大便稀溏黏膩,胃口不佳等脾胃濕困的表現(xiàn),也可以用白豆蔻化濕、行氣的作用,而且白豆蔻還有溫中的作用,可以暖胃,溫性的東西,融化濕氣更加容易。 如果濕氣比較重,可以加上薏苡仁,藿香,砂仁等加強祛濕。 如果氣滯肚子脹得比較明顯,可以加上枳實,厚樸加強理氣寬中。 第二個就是止嘔的作用。止嘔的我們比較常用的有生姜、藿香,其中生姜可以用于各種情況下的嘔吐,而藿香雖然也用于各種嘔吐,但較適合的還是胃中有點寒濕的情況。 白豆蔻的止嘔作用和藿香還是比較像的。 芳香的東西能醒脾化濕健胃,白豆蔻氣味芳香,能改善脾胃的功能,脾胃的功能一恢復,那嘔吐自然也跟隨消失了。運用的時候,可以單用,也可以配上其他除濕行氣、降逆止嘔藥,比如藿香、半夏、陳皮。 很多的嘔吐是胃寒引起,白豆蔻的溫中左右,也是它能止嘔的原因之一。也可以加上砂仁、炙甘草等溫胃和中的藥物同用,加強止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