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有句話:百病生于氣。 人就靠氣活著,氣出問題了,身體也就出問題了。 氣虛會生病,氣滯會生病,氣逆也會生病。 辨證準確,不同的病因,運用不同的藥物來治療,氣虛的需要補氣,氣滯的需要行氣,氣逆的需要降氣。 一旦辨證不準,如果氣虛的加以行氣更加耗氣,病難好;氣滯的加以補氣就滯得更厲害,病加重。
氣虛我們之前有說過很多,比如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等。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治氣滯的一個方子,越鞠丸。越鞠丸也叫芎術丸,是由香附、神曲、梔子、川芎、蒼術組成。 其中香附理氣,神曲消食,梔子清熱,川芎活血,蒼術化痰濕。 主要是用于因氣滯引起體內(nèi)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產(chǎn)生氣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濕郁六郁的過程。 具體的癥狀表現(xiàn)為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氣反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苔黃膩等。
情緒不暢,肝氣郁滯,出現(xiàn)煩悶抑郁,情緒不寧,胸脅疼痛的表現(xiàn),叫氣郁。 氣郁日久,肝木乘脾,損傷脾胃,脾胃升降功能受到影響,痰濕內(nèi)生,產(chǎn)生痰郁、濕郁。 氣行則血行,氣郁日久,影響血液的運行,則出現(xiàn)瘀血阻滯的情況,叫血郁。 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現(xiàn)問題,食物就容易積滯在胃腸,出現(xiàn)食積,叫食郁。 氣郁、痰郁、濕郁、血郁、食郁日久均可出現(xiàn)化熱,產(chǎn)生火郁。 所以越鞠丸又有叫六郁丸,香附去氣郁,蒼術祛濕痰郁,川芎去血郁,神曲去食郁,梔子去火郁。 這六郁常常是夾雜在一起的,臨證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具體的病情選擇劑量,并進行加減。
比如氣郁為主,重用香附,加上木香、檳榔等加強理氣。 比如血郁為主,重用川芎,加上桃仁、紅花加強活血化瘀。 比如濕郁為主,重用蒼術,加上茯苓、白芷加強健脾化濕。 比如火郁為主,重用梔子,加上黃芩、知母等加強清熱。 比如痰郁為主,重用蒼術,加上膽南星、瓜蔞、石菖蒲等加強化痰。 比如食郁為主,重用神曲,加上麥芽、山楂等加強消食。 需要注意的是,越鞠丸五個藥中是去各種實證,如果是虛證導致的“郁”,比如心腎失養(yǎng),心脾兩虛,肝腎陰虛等是不適合的。 我剛學這個越鞠丸時,感覺它和柴胡舒肝散挺像的。柴胡舒肝散是由柴胡,枳殼,白芍,甘草,川芎,香附,陳皮組成的。 兩個方子都主要是理氣,只是柴胡舒肝散更純粹一點,在理氣藥中稍帶一點川芎活血,可以算是氣郁與血郁同調了;而越鞠丸是把氣滯引起的各種后期其他五郁都考慮進去了。
文末送上方歌一首。
把文中提到的一兩個方子鏈接在下面,感興趣的可以點開看看。四君子湯:藥中四君子,很多健脾益氣方由此加減而來,主治氣虛、脾虛 參苓白術散: 補中益氣湯: 這是我對“越鞠丸”的一些理解,不構成醫(yī)療建議,如有疾病請至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就診,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點贊、轉發(fā)、關注,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
|
|
來自: 大偉q4k7muvmf2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