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歷正月十五 本是一個驅(qū)邪禳災的日子 這天就是元宵節(jié) 又稱上元節(jié)、小年夜或燈節(jié) 是中國春節(jié)(大年夜)年俗中 最后一個重要節(jié)令 一元復始,大地回春 
 因為疫情有了重大調(diào)整 整臺節(jié)目圍繞 打贏防疫阻擊戰(zhàn) 振人心傳真情 由多個情景報告和詩朗誦組成 白巖松等6位新聞主播 將再次演繹情景報告 漢 代 ▲圖:康伯可《漢宮春·元宵》 南宋朱弁《曲洧舊聞》稱:上元張燈,自唐時沿襲漢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 西漢武帝時道教有燃燈(元宵燈)以祭祀"太一神"的習慣,不過《史記.樂書》中并無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不過武帝時還有另一個傳說 ▲圖:安城娜,趙春秀主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故事繪本《元宵節(jié)》 東方朔的機智,既讓元宵姑娘全家團聚,也成就了一個流傳千年的節(jié)日。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東漢明帝時期,信奉佛教,明帝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習俗,就下令讓宮里和寺都在這天點燈敬佛,讓官員和民眾都在掛燈,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在元宵節(jié)這天賞燈的習俗。 隋 唐 南北朝時,元宵節(jié)點燈火的風俗盛行;隋煬帝也喜燃燈求佛,所以隋朝每年元宵節(jié)都要舉行盛大燈會,隋煬帝還為此寫過詩: 
 《隋書·音樂志》日: 
 ▲?圖: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代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橋、張燈等元宵風俗事象,其廣泛的參與性和極度的狂歡性是同時代其他節(jié)俗無法比擬的。 唐朝元宵節(jié),放夜3天舉國歡慶,賞燈夜游浪漫相約,唐朝同樣留下了很多元宵詩句,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民俗研究價值。 宋 代 《水滸傳》里寫了三次元宵節(jié),從四五線小城市清風寨到一線城市大名府,再到京城,從百姓到綠林好漢宋江,就連皇上都是“燈粉”,宋代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昌盛,物質(zhì)文明到達新高度 再這樣的盛世,元宵節(jié)的重視到了鼎盛。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 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正是宋代元宵節(jié)的寫照,元宵節(jié)比之前朝也更為熱鬧,唐代的元宵節(jié)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共計三天,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十七、十八兩天。 再至宋徽宗,覺得五天時間放燈不夠過癮,干脆從臘月初一就開始放燈,時間長達四十八天。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我們知道宋代實行宵禁,而放燈時節(jié)則特例取消,百姓傾城而出,通宵游覽,甚至于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可以拋頭露面,可是官宦人家的女眷出門就含蓄得多,“紫絲步障”,用絹段或布匹扯作長圈將自己隔開。 宋代元宵的熱鬧,我們可以透過文人的詩詞看看: 辛棄疾與“燈火闌珊處” 宋代文人筆下的元宵節(jié) 元 代 最慘的當屬元朝時期,對于馬上民族來說,“生命在于運動,放假就是休息”,于是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全年假期只有16天。 雖然不放假了,老百姓們還是掛掛彩燈,苦中作樂。 而元朝統(tǒng)治者,自己也在宮里像模像樣過起元宵,據(jù)說,忽必烈要親自動手扎花吊燈,元武宗則在大明殿里賞花燈、猜燈謎,好不熱鬧。 這大概就是: 
 明 代 明朝終于趕走了腐敗的元代統(tǒng)治者并恢復元宵痛快給出了十天假期!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歌舞升平。 ▲圖: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是明代佚名畫家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shè)色畫于1966年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鄉(xiāng)的新莊出土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此畫卷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署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畫中,明皇帝在宮廷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劇可見元宵節(jié)在明朝是非常熱鬧和盛大的節(jié)日。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是明代佚名畫家創(chuàng)作的絹本設(shè)色畫于1966年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鄉(xiāng)的新莊出土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此畫卷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署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畫中,明皇帝在宮廷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劇可見元宵節(jié)在明朝是非常熱鬧和盛大的節(jié)日。 清 代 滿清統(tǒng)治者入主中原,元宵節(jié)只持續(xù)三天,但是依然是燈節(jié),宮里不再舉辦燈會,但是民間依然有盛大熱鬧的燈會。 
 ▲圖:十二月月令軸? 正月賞燈?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乾隆皇帝的書房里 到正月就掛上十二月令圖的 “正月賞燈” 父子倆都對這個節(jié)日情有獨鐘 
 ▲圖:《紅樓夢》之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圖:《紅樓夢》之元宵節(jié)家家放花燈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 詳細描述了榮國府的元宵家宴 正月十五之夕賈母命在大花廳上擺上席酒定一班小戲,滿掛各色佳燈帶領(lǐng)榮寧二府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家宴。 
 ▲圖:清末《京都叫賣圖-賣元宵》 民間的元宵 除了燈會,還要吃元宵 街頭有挑著擔子賣元宵的小販 
 ▲圖:1906年年畫《慶賞元宵》(國家圖書館藏) 宣統(tǒng)元年(1909)冬,廣州新軍及下級軍官半數(shù)以上已加入同盟會。革命黨人認為組織一場大規(guī)模起義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同盟會南方支部遂決定,在次年(1910)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后舉行起義。 不料當年十二月三十日,新軍二標士兵華云衷因與警察發(fā)生沖突被捕,軍警沖突,打亂了同盟會預定計劃,于是提前于宣統(tǒng)二年正月初六日起義,結(jié)果在正月初二日宣布起義。終告失敗! 
 民 國 ? 1910S?? 1914 年9月8日,李大釗進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本科一年級。 1915 年1月18日,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 二十一條”。2月11日下午,3000多名中國留學生在青年會召開大會,成立了中國留日學生總會。李大釗被推舉為文牘干事,撰寫了《警告全國父老書》。 因此,我們不知道2月28日的元宵節(jié),他在異國他鄉(xiāng)是怎么度過的。 同年12月,袁世凱復辟稱帝,因“元宵”諧音“袁消”,認為不大吉利,明令公布不準百姓叫“湯圓”為“元宵”,同時又下令要把“元宵節(jié)”正名為“上元節(jié)”,然而老百姓卻不買單,正月十五,南京夫子廟的大街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小販們照舊扯開了喉嚨:“賣元宵啦,賣元宵啦!”引得人們紛紛購買。 
 ▲圖:1900-1927年-沈陽的元宵節(jié)? ? 1920S?? 
 ▲圖:1922年蔣介石攝影于桂林八桂廳前 1922年,孫中山在廣西桂林建立北伐大本營,蔣介石正值母葬歸里,孫中山函電交馳,“墨绖從戎”,蔣千里就道,趕至桂林。 
 ▲圖:(達豐染織廠商標)七子鬧元宵-上海市圖書館 
 ▲圖:1920年-金陵女子大學慶祝元宵佳節(jié) 1920年金陵女子大學慶祝元宵佳節(jié),女學生手拿紙燈來到河邊。 
 ▲圖:1929年哈爾濱元宵高蹺會 
 ▲圖:1929年唐山保安隊警士元宵節(jié)娛樂項目 ? 1930S?? 三十年代的元宵節(jié) 
 ▲圖:1930-東安門真武廟-九連燈-谷靖塵 
 ▲圖:1930年代北平元宵節(jié)之花燈 
 ▲圖:1934年-北平燈市(良友畫報84期) 
 ▲圖:1939年元宵節(jié)前東單菜市場店門的燈飾 
 ▲圖:1931年沈陽街頭制作元宵 
 ▲圖:1939年元宵節(jié)大連連街頭流行的各種燈彩 全國人民依舊在過元宵 或許那時候的人們 都在祈求 戰(zhàn)爭快點結(jié)束! ? 1940S?? 
 ▲圖:1941年元宵沈陽街頭的各式燈彩 
 ▲圖:1947年元宵節(jié)南京夫子廟張燈結(jié)彩 以上照片來源:仲富蘭主編《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 1840-1949 禮儀·鄉(xiāng)情·宗教》 ////////// 從1940年代開始 我們換種視角來看元宵 從1946年-2020年的《》報紙中摘取跟元宵節(jié)有關(guān)的報道回顧一下這70多年的元宵變遷。 注: 1937年12月11日《抗敵報》創(chuàng)刊; 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創(chuàng)刊; 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縣《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合并; 1949年8月1日《》正式成為中共中央機關(guān)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