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 [譯文] “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span> [釋義] “賢”:德才兼?zhèn)涞娜?“齊::看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待R。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是孔子說的話,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這句話也是后世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耙娰t思齊”是說好的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壞的榜樣對自己的“教益”,要學會吸取教訓,不斷跟別人墮落下去。 [感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看到比自己好的人要把他作為榜樣,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人,則要學會做自我反省,從中吸取教訓。“內自省”是做自我反省,這個自我反省是很難做到的,人往往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輕易的原諒自己,甚至把錯誤都推到他人身上,為自己開脫,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往下坡路走而不自知。 古人認為,圣賢-君子-眾人-小人-罪人,是有層次的。每個人都要向更高境界的人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其中從小人提升為君子最為關鍵,換言之從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這不能靠外在強制,而應是人的本性的需要,然后形成道德自覺。 時下有一種社會風氣,就是嘲弄崇高,滿眼都是卑劣小人,一說到模范和君子似乎都虛偽,其實這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體現(xiàn)。當然把一個人抬得太高、過度美化不好,不過也要承認社會人群總是參差不齊,精神境界有所不同的事實。 人的真正幸福感不僅要求活得舒服,還希望活得有尊嚴。君子因關心他人而有尊嚴,小人因損人利己而被人看不起。社會道德風氣要靠君子群體帶動,現(xiàn)在各地都有道德模范和大批志愿者在維持著社會的正氣,這個可敬可愛群體,可以認為他們就是現(xiàn)代的君子,是值得人們應該向他們看齊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