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4日,新冠防控高端論壇暨2020年廣東省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行。大會不僅聚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關注國內(nèi)外感染領域的臨床熱點難點問題和前沿進展,還專設肝病、感染性疾病等分會場。會上,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感染內(nèi)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廣東省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彭劼教授向同道們介紹了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治療新趨勢,解讀了慢性乙型肝炎(下簡稱慢乙肝)患者ALT正常時,抗病毒治療的指征和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ALT即丙氨酸轉氨酶,是反映肝臟炎癥最敏感的指標。1%的肝細胞損傷,可以使血液中ALT的濃度升高一倍。彭劼教授指出,過去,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療中,以ALT是否升高作為主要標準,ALT正常者一般不治療;慢乙肝患者ALT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并且要打破免疫耐受才開始抗病毒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的新觀點:對于血清HBV DNA陽性、ALT正?;颊?,如有以下情形,則疾病進展風險較大,建議抗病毒治療:1、肝組織學檢查提示顯著炎癥(≥G2)或纖維化(≥S2);2、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齡>30歲;3、年齡>30歲,建議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檢查或肝組織學檢查,存在明顯肝臟炎癥或纖維化;4、HBV相關肝外表現(xiàn)如HBV相關腎小球腎炎等。 為什么ALT正常需要抗病毒治療?這來源于充分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彭劼教授列舉了大量的研究數(shù)據(jù),與同道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部分ALT正常的乙肝患者存在顯著組織學病變 ALT是反應肝臟炎癥最直接、敏感和經(jīng)濟的指標,但是ALT升高值與肝臟炎癥并不是一一對應。肝臟炎癥很重,但是ALT水平可能是正常的;而肝臟炎癥較輕時,ALT水平可能較高。另外,ALT水平不代表肝臟的病變程度。比如,臨床上肝硬化患者,ALT水平并不是很高;而急性肝炎患者,病變較輕,ALT反而很高。 彭劼教授介紹,有研究證實,部分ALT正常的慢乙肝患者存在顯著的肝組織學病變,且發(fā)生病變的比例隨著年齡而增長。指南建議,年齡大于30歲的乙肝患者需做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檢查或肝組織學檢查。為何以30歲為界?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免疫耐受被打破的中位年齡約30歲,故以此作為判斷患者是否處于免疫耐受期的重要參考。對于30歲及以下的患者,仍有高比例患者存在顯著組織學病變,或許這部分患者仍需檢測確認肝組織學病變情況,并相應進行治療,以減緩疾病進展實現(xiàn)長期臨床獲益。 有研究還指出,這些伴有顯著肝組織學病變的患者,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下簡稱HCC)發(fā)病風險高;HCC發(fā)病風險隨年齡增長,年齡每增加1歲,HCC發(fā)病風險增加9%左右。此外,有家族史與HBV感染同時存在會增加HCC發(fā)病風險。
ALT正?;颊卟恢委煏鯓樱?/strong> 彭劼教授表示,無論ALT正常與否,高載量的HBV DNA都是發(fā)生HCC的高危因素,且對于ALT正常無肝硬化的患者來說,這兩者的關聯(lián)性更強。因此,即便患者ALT正常,但如果不進行抗病毒治療,HBV DNA持續(xù)增加,肝組織反復受損,導致肝纖維化繼續(xù)進展,發(fā)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增加。 對于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陽性的患者來說,相比ALT高于正常值2倍、接受了治療的患者,ALT正常而未治療的患者預后更差,HCC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或肝移植率更高;同樣,對于HBeAg陰性的患者來說,相比ALT高于正常值2倍、接受治療的患者,ALT正常(HBV DNA≥2000IU/mL)而未治療的患者預后也更差,HCC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或肝移植率也更高。 此外,對于免疫控制期的患者來說,若長期不治療,有16%的患者進展至再活動期,3%的患者發(fā)展為肝硬化。種種證據(jù)表明,慢乙肝患者即便ALT正常,也要根據(jù)情況進行治療,否則遠期結局會更糟糕。 ALT正常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如何? 有研究表明, ALT正常的HBeAg陽性患者,經(jīng)過7年長期抗病毒治療所獲得的病毒學抑制率及HBeAg陰轉率,與ALT升高的免疫清除期患者沒有明顯差異。 還有研究顯示,對于ALT正?;蜉p微升高的免疫耐受期的兒童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較好,經(jīng)治療患兒的HBV DNA水平、HBeAg陰轉率及HBsAg陰轉率均有所改善。 此外,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中產(chǎn)生的 HBV病毒顆粒多無感染性,提示抗病毒治療除了降低患者HBV DNA的水平外,或有助于降低HBV傳播風險。
最后,彭劼教授總結,部分ALT正常的患者因HCC風險高、肝外表現(xiàn)等原因需接受抗病毒治療。目前有越來越多研究表明,HBV DNA陽性、ALT正常的患者并非完全處于非活動期,若長期不治療,仍有較高風險進展至顯著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發(fā)生HCC;而HBV DNA陽性、ALT正常的患者長期接受抗病毒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總的來說,慢乙肝患者即便ALT正常,也要根據(jù)情況進行抗病毒治療,不治療的話,發(fā)生疾病進展的風險會增加,而治療則風險減少。彭劼教授最后表示,假如未來乙肝治愈性的藥物出現(xiàn),也許就不存在ALT正常要不要抗病毒治療問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