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興二年(公元319年)二月,在返回襄國的路上,石勒忽然派左長史王修向劉聰獻俘告捷。對于這個莫名其妙的舉動,劉曜想不通,但人家是來告捷的,卻不能不給予封賞。于是,劉曜派司徒郭氾前往襄國,授予石勒太宰、領(lǐng)大將軍,晉爵為王,出入警蹕,如同當年曹操輔漢故事。王修和副將劉茂也都升為將軍,封列侯。然而,有一個人不高興了,他是王修的舍人曹平樂。憑什么你們都加官進爵,而我什么都沒有?心理不平衡之下,他對劉曜道:“大司馬派王修等人前來,外表至誠,實則是窺探您的強弱,等他回去報告后,將要襲擊您?!?/span>經(jīng)歷靳準之亂后,劉曜杯弓蛇影,聽曹平樂這么一說,他心里很不爽,派人追回了郭氾,將王修等人斬首,劉茂僥幸逃脫。三月,石勒返回襄國。不久,劉茂從漢國逃歸,向他哭訴王修死因。石勒勃然大怒:“我侍奉劉氏,作為人臣來說已經(jīng)仁至義盡。劉氏的基業(yè),都是我打下來的,現(xiàn)在他志得意滿,居然來圖謀我?什么趙王、趙帝,我自己都能做,還要等他來封嗎?”誅殺曹平樂三族。唉,曹平樂這是何苦來哉,為了一口氣,付出如此代價,值得嗎?其實,不只是曹平樂,在這亂世之中,很多人都變得莫名其妙,各種鋌而走險、意氣用事,將身家性命當做賭注玩得特別大。西晉滅亡之時,一些地方豪強紛紛組織武裝,既可以自保,也可憑此謀取政治資本,比如淮北的周撫和周默。他們是同鄉(xiāng),經(jīng)過多年努力,分別控制了彭城和沛國,互相扶持。但隨著石勒和司馬睿政權(quán)的日益穩(wěn)定,他們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到底該歸順石勒還是司馬睿呢?最終,沛國內(nèi)史周默選擇了歸順司馬睿,于太興元年(公元318年)底向豫州刺史祖逖投降,但彭城內(nèi)史周撫更看好石勒,氣憤于周默不和自己同心,先殺了他,然后率眾向石勒投降。彭城屬于徐州,司馬睿下詔讓下邳內(nèi)史劉遐領(lǐng)彭城內(nèi)史,與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龕一同前往討伐。太興二年(公元319年)二月,劉遐和徐龕在寒山擊敗周撫,追斬之。司馬睿論功行賞,以劉遐為臨淮太守,蘇峻為淮陵內(nèi)史。蘇峻,青州長廣郡掖縣人,本是書生,頗有才學,曾在本郡擔任主簿。永嘉之亂時,蘇峻糾合數(shù)千家在本縣修筑堡壘,做起山大王。后來,曹嶷注意到了蘇峻,任其為掖縣縣令,蘇峻沒有接受,曹嶷惱羞成怒,派兵討伐,蘇峻遂率眾渡海投奔司馬睿。司馬睿將其任為鷹揚將軍,協(xié)助劉遐討伐周撫。不料,當司馬睿的任命詔書送來后,引起了一個人的不滿。他是徐龕,因為周撫敗逃時,是他的部下于藥追上并殺了周撫。既然是我的部下殺了周撫,那應(yīng)該以我為頭功,憑什么是劉遐?徐龕咽不下這口氣,占據(jù)泰山郡投降了石勒,自稱兗州刺史。與此同時,兗州也有一個豪強投降了石勒,一時間,石勒聲勢大盛。此人名為陳川,于亂世之中在蓬陂建立塢堡,自稱陳留太守。祖逖討伐樊雅時,陳川曾派部將李頭前往協(xié)助。李頭很賣力,祖逖也非常厚待他,兩人合作無間。歸來之時,李頭經(jīng)常感嘆道:“得祖逖為主,吾死無恨。”你什么意思?是想造反嗎?陳川怒火中燒,殺了李頭。李頭的屬下馮寵為李頭鳴不平,率領(lǐng)余眾投降了祖逖。陳川更加生氣,大掠豫州諸郡,以泄私憤。身為豫州刺史,祖逖豈能容忍他胡來,出兵討伐,屢次擊敗他。是年四月,陳川自知不敵,占據(jù)浚儀向石勒投降。既然向我歸降,那就不能不管,石勒派石虎率兵五萬援救陳川,戰(zhàn)于浚儀,祖逖大敗,被迫退屯梁國。接著,石勒讓桃豹率兵進攻蓬關(guān),將祖逖逼到了淮南,又讓石虎將陳川的五千部眾帶回襄國,以桃豹駐守陳川故城蓬陂塢。連續(xù)兩次平叛,都以東晉吃虧告終,表面上看徐龕是因為論功不公,陳川是嫉妒心太過,但說到底還是東晉太弱了,打不過石勒,留不住人。石虎護送陳川部眾回到襄國后,石勒又命他攻打朔方的鮮卑人,大破之,斬首二萬級,俘虜三萬余人。與此同時,石勒麾下另一員大將攻占了幽州諸郡,段匹磾之前竊取的地盤全部吐了出來,走投無路下拋妻棄子前往樂陵依附邵續(xù)。石勒接連收獲兗州、徐州和幽州的土地時,劉曜回到長安,并以長安為都城,立羊獻容為皇后,兒子劉熙為皇太子。對,你沒看錯,就是司馬衷的遺孀羊獻容,這是她人生中第六次被冊立為皇后,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奇跡。有一天,劉曜半認真半開玩笑的問道:“我比起司馬家的那位怎么樣?”羊獻容答道:“陛下是開基圣主,他是亡國昏君,怎么能相提并論!他貴為帝王時,只有一個夫人、一個孩子和他自己三個人,竟然都不能庇護。我在那時了無生意,以為世上的男人都這樣。自從做了您的妻子,才知道天下自有大丈夫?!?/span>男人最得意的莫過于女人當面夸他比別的男人強,劉曜對羊獻容更加寵幸,就連軍國大事她都能插得上幾句嘴。是年秋,劉曜在長安設(shè)立宗廟、社稷、南北郊,并讓大臣們討論國號。最終,在大臣們的建議下,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十一月,在將佐的擁戴下,石勒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領(lǐng)冀州牧、趙王,依劉備在蜀、曹操在鄴故事,以河內(nèi)二十四郡為趙國,太守均為內(nèi)史,罷并、朔、司三州,重新設(shè)置部司監(jiān)管,史稱后趙。一個稱趙帝,一個稱趙王,石勒熬死了劉淵和劉聰,終于等到了和劉氏分庭抗禮的這一天,也迎來了和劉曜的中原爭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