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文丨管蘇清 圖丨網(wǎng)絡 曾經(jīng)的陸軍上校,現(xiàn)為上海市12345辦公室副主任 三十多年前冬日,興訪臨潼。滿目蒼茫,一片荒原,見不到幾許人煙,偶有放羊老漢緊隨羊群悠悠前行。該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臨潼縣志》說:"祥符改名,以臨、潼二水環(huán)縣左右,故名臨潼"。 歷史遮蓋了太多的細節(jié)。其實西安東大門的臨潼,自周秦到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處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帶。她是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是"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愛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發(fā)生的地方;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宴的地方;是秦始皇歷時39年修建氣勢龐大陵園的地方;是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對蔣介石實行兵諫的地方。 時間湮沒歷史,也雪藏歷史。1976年3月的一天,在臨潼零口鎮(zhèn),村民意外挖掘出許多青銅器皿。考古人員聞訊疾至,經(jīng)鑒定,發(fā)現(xiàn)這些青銅器都是商周時期的。最讓專家們興奮的是一件樣貌很普通的“簋”,此簋日后成為中國文物的九大“鎮(zhèn)國之寶”之一。 這件看似普通的簋,為何成鎮(zhèn)國之器呢?人們對輝煌偉大的周王朝是什么時候建立的,長久以來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直到這件鎮(zhèn)國重器的出土,謎才揭曉:牧野之戰(zhàn)前是商代,之后中國就變成周朝了。我國史書在此前可考證的準確年代,只能到公元前841年,即西周中期,往前就無準確記載。對牧野之戰(zhàn)這一事件的認識,只能憑借史記這樣的文獻資料估計,沒有直接的出土文物和準確的時間證據(jù)。 進入兵馬俑博物館,秦人那陣勢凸顯始皇帝一統(tǒng)天下的偉大;華清池的捉蔣亭成為一個時代的烙印,憑此張、楊二將軍名垂史冊。只是此行我的關注點在利簋,那里面的故事有什么情節(jié)呢?先秦史書記載,在商代末年,商王子受辛荒淫無道,寵愛妲己,導致民不聊生,社會動蕩。公元前1047年底,商把全部主力部隊,用去征討東夷。翌年初,周武王姬發(fā)見時機已到,率領自己的部隊和300輛戰(zhàn)車,號召其他國家一起聯(lián)合推翻商國。那些歸順于周的各個國家和部落,都紛紛派人參加,一共湊了4萬人,從陜西西部,向遠在700多公里外的商都進發(fā)。 商紂王聞說聯(lián)合部隊打來,趕緊叫遠在400公里外征討東夷的大部隊回來,但來不及了。怎么辦?商紂王居然想出了自殺式昏招:讓奴隸和犯人迎戰(zhàn)周人。結(jié)果只能是被兩撥人一起,打得鼻青臉腫,無奈自焚而亡,商王朝就此結(jié)束。之后西周分封天下,統(tǒng)治中原276年。武王作了天下之主,分封親人和有功之臣,其中就給了利一筆金,就是青銅。后來這位利鑄造了這個簋,在一次祭祀活動中,其被埋入地下,3000年后才出土。可以說利簋刻下了商周界碑,無疑是一件鎮(zhèn)國重器! 歷史客觀存在著,它或許會被暫時湮沒,但終會撥云見日,窺見真實的歷史,與古人來一次穿越千年的對話。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器內(nèi)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銘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此銘文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牧野之戰(zhàn),周武王英姿勃發(fā),年約20歲,在他老丈人姜子牙和弟弟周公等輔助下,統(tǒng)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000人,自鎬京東出,越過秦嶺,浩浩蕩蕩東進伐商,這支隊伍由漢水流域的800多個部落組成。商紂王當時完全有能力在黃河南岸峽谷里堵截盟軍,可他沒派軍隊據(jù)險守備。相反還派使者去找周武王,詢問聯(lián)軍計劃哪天前來與己作戰(zhàn)?自信心爆棚。他根本想不到,一個時代會在一天中徹底結(jié)束。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紂王兵力有七十萬,實為太史公筆誤,應約十七萬。 《詩經(jīng)·大雅·大明》在描述這場戰(zhàn)爭時寫道:“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先鋒姜子牙動如鷹隼,駕戰(zhàn)車直沖商軍“中師”。商軍前排長弓手措手不及,紛紛撤退,后面戰(zhàn)象受驚亂陣,自相殘殺…… 商軍土崩瓦解,一天內(nèi)結(jié)束了商朝500多年的統(tǒng)治。后實行分封制,諸侯國開始出現(xiàn),以后的東周列國(戰(zhàn)國)亦是如此興起。明朝有部小說《封神演義》,就是以姜子牙助武王討伐商紂為歷史背景的。 原上殘陽如血,數(shù)日游走,看不盡厚重的歷史碎片,在這片雄性的黃土高坡上,有太多的記憶無法忘懷。中華民族歷史如一條大河,奔流不息,波瀾壯闊,先人留下了多少關鍵的"簋",惠澤子孫,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財寶哥 文字撰寫:管蘇清 圖片來源:網(wǎng) 絡 期刊總數(shù):599期 精彩回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