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漢末天下動蕩不已,能在這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留名殊為不易,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這個背景下掙扎求存,甚至來不及掙扎。本篇來聊聊王忠。 王忠是司隸扶風人,年少時擔任亭長。董卓及其部屬對三輔地區(q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董卓縱容部下在三輔地區(qū)劫掠,所謂“三輔”指的是京兆、左馮翊、右扶風。董卓修筑的郿塢積蓄了能用30年的糧食,結合三輔地區(qū)飆升的糧價,再加上董卓鑄造小錢嚴重影響了經濟體系,一斛糧谷要賣到數(shù)十萬錢,可想而知董卓搶了百姓多少糧食,以及百姓生活多么艱難。 “于是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shù)十萬。自是后錢貨不行”——《三國志·董卓傳》 即便董卓被誅后這種情況也沒有改善,李傕、郭汜等董卓余部依然在三輔地區(qū)劫掠。興平元年(194年),殘酷的現(xiàn)實又給了百姓們沉重的打擊,這一年爆發(fā)了蝗災,三輔地區(qū)大旱,曹操所在的兗州糧價都高達五十多萬錢,三輔地區(qū)應該也好不到哪去。 “是歲谷一斛五十馀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三國志·武帝紀》 這不僅帶來了饑荒,還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后果,為了生存已經到了需要“人相食”的地步了,而王忠也不例外,所以曹操才會感嘆“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能度過這種絕境的人實在少之又少,王忠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此間種種會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夢魘yǎn,或者動力。 “三輔亂,忠饑乏啖人,隨輩南向武關”——《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略》 王忠隨著一部分人漂泊到了荊州,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婁lóu圭,婁圭那會兒聚集了一批人,并且依附于荊州牧劉表。當婁圭為劉表迎接從北方漂泊過來的人時,王忠與婁圭意見不合,因此王忠拉攏了一批人與婁圭交戰(zhàn),最終奪取了婁圭手上的兵馬,帶著一千余人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任命王忠為中郎將,隨著曹操一起四處征討,王忠曾和劉岱一起被派去討伐劉備,只是沒打過劉備。但王忠的仕途較為順利,從建安十八年(213年)勸曹操進位魏公的表文來看,王忠當時已經是揚武將軍、都亭侯,他的名字緊緊跟在夏侯惇之后,連程昱yù、董昭、曹洪、曹仁等人都要排在他身后。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shù)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三國志·先主傳》 黃初元年(220年),勸曹丕稱帝時《魏公卿將軍上尊號奏》中也有王忠的名字,他在彼時是輕車將軍、都亭侯,名字依然在曹洪、曹真、張遼、徐晃等人之前。一般來說勸進文中的名字都是按照地位來排序的,可見王忠在魏國還是有著較大的影響力。 不過他偏偏碰上了曹丕這么一個愛開玩笑的君主,曹丕聽說了王忠早年的經歷,在他們一塊出行的時候,讓藝人撿了冢中頭骨掛在王忠的馬上,以此來戲弄王忠。不論曹丕與王忠關系親近與否,這終究會戳中王忠心中的痛處,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夏侯尚、于禁。 “五官將知忠嘗啖人,因從駕出行,令俳取冢間髑髏系著忠馬鞍,以為歡笑”——《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略》 吳質戲弄曹真時,曹洪、王忠、朱鑠shuò等人都在場。因為曹真體形較胖,吳質就安排了胖瘦不同的藝人表演,這也惹惱了曹真,曹真認為吳質輕視了他,曹洪、王忠就在一邊勸架“胖的那個人是您,瘦的那個人吳質就是你吧”。但是他們的勸解沒什么作用,反倒是火上澆油,曹真、吳質、朱鑠三人差點打起來。曹丕、吳質以俳優(yōu)戲弄人倒是嫻熟。 此后就沒有王忠的記載了。 法正詩詞:你知道詩詞里的法正是什么形象嗎? 游楚:為什么游楚朝覲時回答“諾”引得魏明帝曹叡發(fā)笑?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