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每個勢力中都有些敢于直言勸諫的臣子,或者說大多數臣子都會對君主提出建議,但能冒著觸怒君主風險進諫的還是少數。本篇來聊聊駱統(tǒng),字公緒。 駱統(tǒng)是揚州會稽郡人,他的父親駱俊在陳國相任上逝世。提起漢末宗室你會想起誰?劉虞yú、劉焉或者劉表?其實還有一位劉寵,他的封地就在陳國,東漢時期有多個“劉寵”,這一位應該稱作陳王劉寵。漢末戰(zhàn)亂四起,有些百姓也趁機叛亂,但劉寵手下不僅有千張強弩,還有駱俊這么一位深得民心的陳國相。 與此同時,周邊的百姓也涌入陳國,劉寵足足收攏了十余萬人口。為了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駱俊傾盡了全部家產,后來袁術因為糧草問題也跑來借糧,劉寵、駱俊都拒絕了他的請求,尚且自顧不暇哪有余力資助他人嘛。但袁術惱羞成怒,派張闿kǎi在宴會中伏殺了劉寵、駱俊,就是那位殺害曹操之父曹嵩的張闿。 “后袁術求糧于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后漢書·劉寵傳》 駱統(tǒng)的生母是駱俊的妾室,在駱統(tǒng)逝世后變?yōu)槿A歆的妾室,駱統(tǒng)沒有隨生母一起改弦易張,他隨著親族返回了會稽。在分別的時候,年僅8歲的駱統(tǒng)并沒有回頭看哭泣不已的母親,理由是不想讓母親掛念太多。注意,駱統(tǒng)除了生母還有嫡母要照顧。 駱統(tǒng)頗有乃父遺風,在饑荒時期他把鄉(xiāng)里百姓的窘境看在眼里,為此連飯都吃不下多少,他姐姐問了好幾次才問出原因,駱統(tǒng)表示“他們連糟糠都吃不上,我哪有心思一人吃飽”。他的姐姐、嫡母都挺支持他,拿出了一部分糧食,允許駱統(tǒng)分發(fā)給百姓們。說起來華歆也是個“家無余財”的人,跟著他同樣享受不了太多奢華。 孫權自領會稽太守后,年方20歲的駱統(tǒng)才出仕江東,他也是孫權所征辟眾多江東士人中的一員。他擔任烏程相時,成績較為突出,人們都感嘆他的治理能力。孫權也很欣賞他,將從兄孫輔的女兒嫁給了他,駱統(tǒng)可能受到激勵表現得更加勤奮,今日事一定要今日處理。 凌統(tǒng)逝世后駱統(tǒng)接手了他的部曲,大概是因為他的子嗣太過年幼。駱統(tǒng)在軍事方面建樹不多,曾隨著陸遜參與夷陵之戰(zhàn),在戰(zhàn)后又與陸遜、朱然一起建議孫權回師防備曹丕。也不出所料,曹丕興兵伐吳,駱統(tǒng)、嚴圭擊退了曹休的部下常雕等人。后來駱統(tǒng)接任濡須督,來看看他的前任:蔣欽、周泰、朱桓,各個都是江東重臣。 其實駱統(tǒng)最大的閃光點在于勸諫,敢于直言不諱。他時常勸說孫權選賢納士,對于這種常見的建議孫權自然從善如流。但暨艷案發(fā)生時,駱統(tǒng)曾為張溫辯護,洋洋灑灑千余字,但孫權并未采納,怪不得陳壽在駱統(tǒng)本傳中記載“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這是被陳壽嫌棄諫言太多了。 就駱統(tǒng)本傳而言,他給孫權的諫言篇幅占全部內容的一半。吳國勞役比較重,再趕上疫病爆發(fā),簡直民不聊生,駱統(tǒng)就因此勸諫孫權要重視民生,旁征博引一番,又是數百字的篇幅,這次孫權采納了他的諫言。此外,就募兵這事孫權還和他反復爭辯,最后駱統(tǒng)勝出。 直言不諱,諫以補過。 白毦兵:陳到:關于白毦兵你有多少了解?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