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再怎么凍齡,你這跟15歲也差得有點遠了吧,中國影視圈這是要集體裝嫩嗎,前段時間剛有40歲的張魯一飾演13歲的秦始皇,被大家噴的是一臉懵。 連帶著《大秦賦》這樣的相對優(yōu)秀的歷史劇,都評分直線拉低,近些年正經拍歷史劇的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拍攝的每一個細節(jié),你如果硬是要細扣的話,總能摳出來毛病。 而且就算你完全按照古人的樣子來拍,又會引發(fā)古今審美不同的問題,還是會被觀眾吐槽,所以只有央視這樣的大手筆才敢直接用《大秦賦》這樣的題目,來表示我這就是歷史正劇。 盡管把歷史正劇拍得有點像宮斗劇,但依然勇氣可嘉,畢竟堂堂大名在那里擺著,你再怎么拍,也不可能把秦始皇拍成奇怪的樣子,也不會讓荊軻刺秦王成功,這就是歷史正劇最起碼的底線和限制。 正是以為歷史正劇有著太多的限制,所以現(xiàn)在大部分古裝劇,都喜歡用架空歷史的方式來拍攝,反正我也不說,我這是哪個朝代,所以你對服化道也就沒有可指責的地方,畢竟中國歷史那么長,誰也不知道我拍的服裝發(fā)飾到底對不對。 但不管你再架空,在編劇的心里,總是要把這段歷史設定在某一個歷史時空內展開,因為就算是想象,人類本質上也無法離開已知的東西,歷史劇更是如此。 這次的《上陽賦》基本上也不用多猜,看了幾集就可以肯定男主的原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東晉終結者劉裕,劇情也就主要集中在東晉的歷史。 大臣的一句“天下士族 王謝為尊”,充分表明了當時的朝廷設定,就是東晉時代,正是在東晉時期,才會有著名的王謝家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是后人都當年歷史感慨的正是寫照。 而且劇中反復地提到一個詞,瑯琊王氏,這就更不是虛構的名詞了,更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的,中國歷史上非常顯赫的家族,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名人輩出,家族遍布華夏。 根據《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瑯琊王氏共培養(yǎng)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這樣的家族不得不讓人感慨,就算是改朝換代也無法影他們家族的興旺,普遍的觀點是瑯琊王氏的巔峰時期是在東晉時代,也就是著名的“王與馬共天下”,直接把王家和司馬家拿到明面上來說,足見當時的王家勢力到了何種程度。 但這其實還不能算是王家最厲害的時候,主要東晉本身是個偏安的王朝,你再厲害,整體成就而言還是優(yōu)先,跟瑯琊王氏的祖先相比,東晉初年巔峰時期的王氏還真的是查的很遠。 中國有句古話,叫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瑯琊王氏共尊的祖先就是秦國大將王翦,前段時間播出的《大秦賦》讓我們熟悉了王翦這個人,可以說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巨大的戰(zhàn)功。 而且王翦在秦朝還創(chuàng)下了一個記錄,從目前現(xiàn)有證據來看,是秦國唯一的一次破例情況,那就是王王翦的孫王離,居然是繼承了爺爺的爵位。 秦國從商鞅變法時代就開始非常世襲的爵位制度,這也是秦國能夠取勝的關鍵,同時實行嚴格的法家治國,完全沒有彈性和操作空間。 王翦時代的王家實在是厲害,都說父死子繼,那為什么說王翦的孫子是繼承了爺爺的爵位呢,王賁跑到哪里去了。 這就是王家厲害的地方了,在秦法如此嚴苛的時代,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全部靠著軍功,全部受封為秦國的第一等列侯。 王翦是武成侯,王賁通武侯,惜墨如金的司馬遷,非常明確地寫明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始皇親封的幾個頂級列侯的名字,王翦父子同時在列,可以說當時的王家到到了當時的頂峰。 從當時看是秦始皇非常依賴的戰(zhàn)將,放大尺度從歷史看,王家父子的戰(zhàn)績那也是史上罕見,尤其是王翦親率60萬大軍滅楚,在中國歷史上,駕馭如此大規(guī)模軍隊的能力,也就只有韓信可與之媲美了,后世能找到的如此大規(guī)模統(tǒng)兵的記錄不多,而其還是以慘敗居多。 不過那個時候,還不能稱作是瑯琊王氏,照這種情況下去,王離能罕見地繼承了爺爺的爵位,說不定這個家族會被叫做是關中王氏。 但很不巧的是,王離兵敗了,但他的兵敗完全不能說明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對手太過強大,他的對手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都能派到前十名的名將,項羽。 王離敗與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zhàn),這是項羽的成名之戰(zhàn),也是秦國的滅國之戰(zhàn),更是王家的災難一戰(zhàn),王離率領的秦國北方主力部隊在這一戰(zhàn)中全軍覆沒,秦國失去了最后的王牌部隊,基本上宣告了他的終結。 不過王家一直很會為人處世,能夠在附在的環(huán)境中生存,王翦當年是這樣,王離也是這樣,趙高李斯胡亥,亡秦三人組,逼死扶蘇蒙恬之后,秦國北方的30萬大軍,就由王離統(tǒng)領了。 這也跟王家一心只打仗不參與政治有關系,這是大智慧,王離兵敗被殺,更說明了王家生存的哲學,當死則死,絕不茍活,這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存哲學。 王離主要是跟章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里也沒有刻意貶低章邯的意思,同樣是敗給項羽,一個被殺一個投降,不得不說王離是條漢子,而且因為章邯的投降,項羽坑殺了秦軍20萬降卒,想來也是章邯心中最大的痛。 之所以說王家有大智慧,是因為王離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卻逃走了,在當時齊國的名臣即墨定居下來,即墨是個神奇的地方,他總能成為最后的希望,并為下一次勝利做好準備。 當年齊國差點被滅國,就剩下兩座城池,即墨就是其中一個,王離的兩個兒子逃走之后,慢慢繁衍生息,王家“遷于瑯琊,后徒臨沂”,并最終在臨沂定居下來,這就是瑯琊王氏的開始。 又是一個新名失敗的例子,一直叫瑯琊多好聽,動不動還能和瑯琊榜互動一下什么的,因為這個地方靠近黃海,地理位置特殊,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區(qū)域,瑯琊王氏更是成了這個地方最有名的代言人。 電視劇會完結,但歷史不會,《大秦賦》播完了,但王翦的故事還沒完,瑯琊王氏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上陽賦》講的就是王家上陽郡主郡主王儇的故事,歷史往往比小說更精彩,關注我,帶你了解真實歷史中王家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