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是從何時起,無論在哪個季節(jié)走進超市、菜場,都能看到來自天南地北、種類繁多的蔬菜。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選擇多了,吃得也就隨意了,比如冬天喝南瓜湯,夏天啃胡蘿卜……其實南瓜、胡蘿卜放在冬天就是所謂的反季蔬菜。然而反季蔬菜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遭到了一些質疑。 ////////////////////// 啥是應季蔬菜和反季蔬菜?有啥區(qū)別? 概念區(qū)別 應季蔬菜是指根據(jù)節(jié)氣生長、成熟并按季節(jié)、節(jié)氣上市銷售的蔬菜。 反季蔬菜大致有三種: 從溫暖地區(qū)運來的蔬菜 從冷庫里應急儲備的蔬菜 大棚蔬菜 △(我們所說的反季蔬菜多以大棚種植為主) 下面是比較常見的應季蔬菜 各位消化一下~ 春季(農歷一至三月) 辣椒、青椒、彩椒、洋蔥、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萵苣、薺菜、油菜、菠菜、香椿、春筍、馬蘭頭、瓠瓜、韭菜 夏季(農歷四至六月) 辣椒、絲瓜、苦瓜、冬瓜、菜豆、蘆筍、茭白、洋蔥、黃瓜、佛手瓜、南瓜、莧菜、山蘇、空心菜、龍須菜、地瓜葉、竹筍、生菜、西紅柿、卷心菜、茄子 秋季(農歷七至九月) 秋葵、菱角、蓮藕、辣椒、栗子、冬瓜、四季豆、地瓜葉、豆角、山藥、白菜、扁豆 冬季(農歷十至十二月) 青椒、卷心菜、白菜、洋蔥、花椰菜、胡蘿卜、蘿卜、甜豆、芹菜、菠菜、芥菜、葵年菜、萵苣 不管它是應季還是反季,關鍵好不好吃嘛? 風味與口感的差異 “ 好多消費者反映應季蔬菜的風味與口感相比較反季蔬菜更佳,這是因為蔬菜的糖類成分和風味成分決定著其本身的味道,而這些成分的形成與光照和溫度有著密切關系。 下面一圖讀懂~ 各位繼續(xù)消化~ (▲口味差異的原因) 哪種吃了對身體更好喃? 營養(yǎng)品質的差別 近日,江蘇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yǎng)研究所針對露地及大棚栽培方式下的牛心甘藍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展開了對比實驗,結果分析得出: 大棚栽培的牛心甘藍維生素C含量略高于露地栽培,但差異不顯著,所以大棚栽培牛心甘藍與露地栽培的維生素C含量相差不大,基本持平。 點擊播放 GIF 0.0M 根據(jù)目前已有的多項研究可初步認為,蔬菜露地栽培中光照強,受光合作用影響大的營養(yǎng)成分如可溶性糖和葉酸等含量可能高于大棚栽培。 然而,大棚栽培由于光照和溫度低于露地栽培,蔬菜雖然生長,但多受低溫脅迫,其維生素C和酚類等物質作為蔬菜低溫脅迫自我保護成分而合成并積累,其含量可能高于露地栽培。 “ 通過以上實驗,相信大家已經顛覆了傳統(tǒng)觀念,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大棚栽培的牛心甘藍風味及口感比露地種植的差,其營養(yǎng)價值就低。 ////////////////////// 專家表示,反季蔬菜與應季蔬菜生產環(huán)境特征的不同,帶來了味道與營養(yǎng)的差別。其實反季蔬菜營養(yǎng)并不差,部分營養(yǎng)成分甚至略優(yōu)于應季露地種植的蔬菜。 所以不要太糾結,想吃什么蔬菜就去買吧,畢竟反季蔬菜的出現(xiàn)給了我們更多選擇,也更好地滿足了我們“舌尖上的美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