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克斯出品,和豆瓣8.9的評分,讓我走入影院觀看了《心靈奇旅》。 但它仍然刷新了我對一部動畫片的所有期待。它討論了人生意義、幸福、成功、死亡等重大主題,其嚴肅和精巧,讓我在斑斕多彩的動畫中,看到了舉重若輕的立意。 動畫不是故事的幼稚版 劇情線倒非常簡單,甚至還有些老套:
但劇情的細節(jié)是意外的、豐滿的。 郁郁不得志——被發(fā)掘——突然死亡——求生,一波三折,動畫主角喬伊隨著他的命運,到達了一個奇妙的“彼岸世界”。 那個馬卡龍色調(diào)的、充滿了像素線條的世界,是皮克斯再一次對我們看不見的世界的具象。之前是《頭腦特工隊》中的腦中情緒小小人(樂憂怕厭怒),這一次是死亡之后的世界,靈魂投胎轉(zhuǎn)世之前的“心靈學院”。 在這里,人的靈魂寶寶會受到導師的訓練,找到點燃自己的“火花”。 一旦完善了自己的性格,靈魂就具備了“做人的資格”。 而死去的喬伊陰差陽錯地被當成了著名心理學家,負責輔導最頭疼的釘子戶“二十二”,她可是連特蕾莎修女、林肯等人類最偉大的靈魂都點燃不了的小靈魂。 但意料之外,二十二對喬伊失敗的人生有了興趣。 兩人達成了一個“交換契約”。二十二找到火花,送給喬伊讓他再活一次,自己則可以永遠地擺脫“被人強迫點燃”的處境。 就這樣,二人開始了“復活”之旅。 但戲劇性的是,二十二附身到了喬伊身上,而喬伊的靈魂則落在了一只貓的身上。 二十二看不上之前所有偉大人類為他總結(jié)的生命精粹,卻在借著別人的身體,實打?qū)嵉剡M入生活之后,對陽光、落葉、糖果、笑臉,產(chǎn)生了“活著”的感覺,點燃了“火花”。 而喬伊終于能找回身體、實現(xiàn)目標后,也大徹大悟,不再執(zhí)著于現(xiàn)實的成功,了悟了幸福的真諦,在心靈和肉體層面都實現(xiàn)了“重生”。 簡單的故事中,張開了豐富的空間,令我們感動。這是動畫的優(yōu)勢。 動畫拼的是想象力,而想象力的詮釋要靠細膩的特效來完成。《心靈奇旅》的一大看點就是對靈魂世界的描述。在3D世界里呈現(xiàn)2D造型絕非易事,但Dez第一次以平面身體來到紐約,一扭身,融入樓梯欄桿,在紐約街景的一條又一條線條中游走,仿佛把一個馬卡龍色系的“科幻世界”呈現(xiàn)在了我眼前。 現(xiàn)實世界的細節(jié)高度還原,和彼岸世界的奇幻空靈,形成鮮明對比。贊嘆! 什么是想象力? 就是突破常規(guī)的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 在這部動畫片中,觀眾可以不僅看到熟悉的現(xiàn)世生活,還可以看到眾多“異度空間”:
我們跟隨主人公的視角來回穿越,領略生死之間的艱難抉擇。 動畫片不是電影故事片的幼稚版,它的獨特價值在于,呈現(xiàn)出物理世界原本烏有的視覺空間和主人公形象。 例如宮崎駿動畫里的萬物有靈、今敏動畫中的夢境迷宮,之所以能夠在影史中封神就是因為他們獨特的想象力和畫面風格的完美融合。 這一點也是皮克斯團隊的前作《尋夢環(huán)游記》之所以能在近年一眾動畫電影中異軍突起席卷全球,叫好又叫座的原因。 而皮克斯的技術水準,在此片中一如既往地登峰造極,大到車水馬龍的紐約,小到主人公領帶上的皺褶,難如演奏爵士樂時靈動的手指,每一幀都扣細節(jié),每一個片段都非常的流暢。 ![]() 當然,電影里埋藏的隱喻,也依舊精彩。 例如掛在喬伊家里的《班卓琴課》是著名非裔美國藝術家Henry Ossawa Tanner的作品,畫中,男童在爺爺?shù)闹笇聯(lián)崤嘧壳佟?/p> 因為這是皮克斯第一次以非裔為主角的動畫長片,特別請到非裔電影人Kemp Powers作為本片的聯(lián)合導演和編劇,主人公的很多經(jīng)歷就取材于他的親身經(jīng)歷。 處處可圈可點。 ![]() 打破“價值觀輸出”的天花板 看到的是特效,但打動人的都是人物。人物之所以立起來是因為情感、細節(jié),和價值觀。 而皮克斯就是在不斷突破動畫片的價值觀表達水平。 《心靈奇旅》導演兼編劇、皮克斯現(xiàn)任首席創(chuàng)意官彼特·道格特是這樣闡釋創(chuàng)作理念的:
![]() 喬伊這個人物身上集合著大部分現(xiàn)代人的特質(zhì)。 他們或具備某項才能,或掌握一門手藝,沒有成名發(fā)光,只是因為時運不濟,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心有不甘——只要夢想不實現(xiàn),生活就是不值得過的,白白死了更是死不瞑目。 ![]() 就像奔波于塵世之間的小鎮(zhèn)做題家和打工人們,一路打怪升級,就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夢想,獲得幸福。 所謂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為此我們不惜犧牲眼下的感受。 除了對成功的渴望,我們可以忽略一切,除了自己的目標,我們目中無人。人生的意義就是實現(xiàn)夢想。 可我們想過嗎——夢想實現(xiàn)之后呢? ![]() 有網(wǎng)友評論,這是熬給打工人的心靈雞湯。我們都和喬伊一樣,正在追夢的路上跌跌撞撞。 現(xiàn)在的你是不是還在等待生活能夠豁然開朗。也許是天上掉餡餅撞了大運,也許是心心念念的目標終于實現(xiàn)。期待不管以何種方式,等待那么一個轉(zhuǎn)折點,在那之后,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 但電影告誡我們:如果過于執(zhí)迷于目標到了近乎偏執(zhí)的程度,就會成為在“忘我之境”中迷失的怪物。 其實只需要駐足片刻,凝神靜氣,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影片借多茜婭之口點破了主旨:小魚始終在尋找大海,殊不知自己已在海中。
由此,影片的內(nèi)核指向一個被庸俗化了的雞湯主題:活在當下。用男主人的一句話說就是:“活在你生命里的每一分鐘”(live every minute of your life)。 ![]() ![]() 影片的現(xiàn)實指向 “活在當下”的主題,在動蕩的2020年看來,格外切合。因為動畫和現(xiàn)實世界共享一個基本設定:無常。 如果說疫情教會了普通人什么事,大概就是無常。 2020年實在是太過悲慘,尤其是對美國的觀眾更是如此,疫情之下,有多少家破人亡,有多少人生困窘,這都不是一句活在當下能夠撫慰的。 皮克斯也并非算好了日子來收割眼淚,這部電影的制作周期長達五年,誰能想到高歌猛進的全球化會在2020折戟沉沙呢? 全球化時代,美式價值觀橫行全球,看著好萊塢電影長大的幾代人共享著這樣的價值觀:人人生而獨特,要為夢想而活,而實現(xiàn)了夢想我們?nèi)松簿偷玫搅藞A滿。 ![]() ▲皮克斯2007年出品的動畫片《料理鼠王》,是一部關于“夢想”的電影 這種“美國夢”似的幸福人生范本,隨著流行文化在世界各地衍生出諸多變種,但其局限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人生意義寄托在外在的目標上。 但是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公和貧富分化讓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人生路線圖變得不切實際。 個人英雄主義本就是建立在與他者比較的基礎之上,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僅面臨“成功了然后呢”的難題,更要命的是“沒成功怎么辦”。 有人成功,自然有人失敗,甚至因為前后比例懸殊,讓更多人不再愿意再去試圖成功,也就意味著在世俗意義上放棄了生活,成了不上進的廢柴。 ![]() “二十二”就是這樣一個代表,她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因此就決定人生不值得一過。 以至于她甚至并未活過一天,就對“活著”有了不可名狀的恐懼。 在理念上否定了的生活,依然值得體會。只要體會,就會感動。 以彼特·道格特對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科學的關注(尤其是《頭腦特攻隊》)來看,二十二這一形象也是意有所指,精準體現(xiàn)出千禧一代的虛無傾向。 佛、喪、廢柴、躺平的心理特征不僅彌漫在中國,更能在世界各國的年輕人中獲得共鳴。 ![]() 不得不說,在呆萌的畫面和可愛的形象之下,這段內(nèi)容的意涵是非常深刻的,甚至可以說只要思考過生死之事的成年人才能理解,也是對時下的社會風潮和現(xiàn)代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次批判:成功主義和虛無主義。 一個是我執(zhí)、一個是空執(zhí),執(zhí)其一端,不肯放手,遺憾都是錯過生命的風景。 在我看來,影片在用童話的方式提醒全世界“生無可戀”的現(xiàn)代人,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尤其是在還沒有真正的感受過生活之前。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 如何能在無盡的挫折中屹立不倒還自得其樂? 研究者的發(fā)現(xiàn)是,這些人共有的心態(tài)就是:深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妨說他們是自信,但同時他們的自我又似乎并不存在。 他們一點兒也不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能量不用于控制環(huán)境,而是致力于尋求一種與環(huán)境和諧共存的途徑。 抱持這種態(tài)度的人,不把環(huán)境視為敵人,也不堅持自己的目標和企圖必須凌駕于一切事物至上。他只覺得自己是周遭的一部分,應當在運作的體系當中盡一己之力。 而矛盾的是,承認自己的目標或許是一個更偉大的實體的附庸,為了成功,可以遵守一套并非出于自己選擇的游戲規(guī)則,往往是強者必備的特征。 所以那段高潮混剪的人生閃回,感動了影院中的所有人。 ![]() 如果我們真的有機會,像閃回一般回顧人生的尖峰時刻,你腦中會浮現(xiàn)出什么?是聲色犬馬還是功名利祿? 一定都不是。 而是那些生命最本原、最鮮活的體驗:媽媽的愛撫、愛人的擁抱、孩子的微笑,哪怕是熟悉的飯菜香、騎著車撫過耳邊的微風、沙灘上海水沒過雙腳的微涼,又或者一片緩緩飄落的花瓣…… ![]() 在那一瞬間,你感受到了美。 仿佛你的每一寸皮膚、每一個細胞都顫動著擁抱著世界,讓你由衷地感慨:活著真好。 如果說迪士尼的動畫是讓成年人假裝自己是孩子,暫時陶醉在奇幻的小趣味中,那皮克斯的動畫則是以孩子天真的視角和想象力,重新審視成年人生命中的大問題。 回答影片中拋出的問題:什么是爵士的人生?——自由自在,在隨機性中漫步,拋卻個體的執(zhí)迷,進入忘我的事業(yè)。 ![]() 若是如此,生活即真理,瞬間即永恒。幸福的奧秘也就不言自明了。 ![]() 作者 | 曹檸 編輯 | 何焰 排版 | 李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