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丘專欄主編 / 露白(鹿斌) 沈丘專欄副主編 / 張杰民 劉彩珍 王倩倩 文:張杰民 / 圖:堆糖 在成語和許多民間藝術中,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陽開泰”等?!把颉痹诠糯c“陽”通用,因此“三陽開泰”也作“三羊開泰”。吐魯番出土的南北朝織物中的“三羊開泰”,就是三只羊的圖案。清代以來,“三陽開泰”吉祥圖多繡于荷包、抹胸、搭鏈等衣物和飾佩之上。 槐山羊,因產(chǎn)于沈丘縣槐店鎮(zhèn)方圓并以此為集散地而得名,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已成為沈丘的名片。上世紀九十年代,沈丘縣槐店鎮(zhèn)東關馬莊路口轉盤,曾樹三羊雕塑,意味著“三陽開泰”,意味著這滿城的文化與槐山羊息息相關。 沒想到退休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竟拿起羊鞭,當了二三年的羊倌,與槐山羊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8年,我的一個親戚劉弟承包了城郊的一個廢舊窯場,面積有近百畝,他用挖土機開挖了9個池塘,養(yǎng)了鰱魚、草魚、鯽魚等魚苗及一些成魚,在一些空地上種植了楊樹、桃樹及一些花果樹苗,池塘邊生長著片片蘆葦、荻子,人們稱這里是“魚塘”。整個“魚塘”只有劉弟一人打理,他在這里喂了幾只狗,幾乎天天開著破舊的三輪摩托,帶著從飯店里要來的殘湯剩菜給狗送食,夜間還要經(jīng)常到此查看。 2005年秋,劉弟看我已經(jīng)退休,邀我到“魚塘”參觀,和我商討對策。在“魚塘”轉了一圈之后,我看這里雖然有點荒涼,倒是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便打算在這里蓋房居住。后來我又與劉弟商量,約我的好友陳兄夫婦一同前來,幫助看護魚塘,劉弟欣然應允。于是,我們在“魚塘”的二個角蓋了二處住房,共有8間大瓦房,在這里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閑來無事,一天,我們幾個聊起了養(yǎng)羊的事情。 沈丘槐山羊,是中國著名山羊良種,在周秦時已有飼養(yǎng)。它繁殖快,善采食,易于放養(yǎng)和圈養(yǎng)?;鄙窖蛉?,不肥不膩,膻味小,以槐山羊肉制成的熏羊肉,更是聞名遐邇的美食珍品?;鄙窖虬迤ぃ瑸闈h口路板皮“王牌”,早在1861年就以其皮質優(yōu)良而享譽世界,遠銷英、美、法、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國際市場上高級 “京羊革”、“苯胺革”,常選用槐皮?,F(xiàn)在,沈丘是全國槐山羊板皮出口基地縣,槐山羊板皮仍為土特產(chǎn)出口“拳頭”產(chǎn)品。 “魚塘”里一些空地上,我們種植了小麥、玉米、大豆、紅薯和一些蔬菜。墻頭上和鐵絲網(wǎng)上,爬滿了梅豆秧、絲瓜秧、倭瓜秧、葫蘆秧,那朵朵紫花、黃花、白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桃樹下、池塘邊,長滿了梭子草、牛筋草、狗尾草等各種雜草。 通過分析槐山羊的發(fā)展前景和養(yǎng)殖的有利條件,大家形成了共識:飼養(yǎng)槐山羊。 我和陳兄原來都是國家公務員,年逾花甲又要風里來雨里去地去放羊,從傳統(tǒng)觀念看,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一些親友勸我說:“你不缺吃,不愁穿,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在‘魚塘’住閑可以,天天去放羊,面子上不好看?!笨墒?,我覺得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適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當你知道面子不重要的時候,或許內心正在成長。 對于養(yǎng)羊,我們都是門外漢,但事在人為,沒有不會干的事,只有不去干的人。于是,我買了一些養(yǎng)羊的書籍,反復學習,并經(jīng)常向縣畜牧局的一位畜牧師請教,在學中干,在干中學。 首先,我們在“魚塘”北邊拉起了100多米墻頭,買了一些石棉瓦,依著墻頭搭了10多間簡易房,當成羊圈。 “魚塘”四周的水泥樁,有的損壞,有的東倒西歪,原來的鐵絲網(wǎng)很稀,一道一道間的距離有一二尺遠,為了防止羊逃竄,我們整修了水泥樁,并買了鐵絲、手鉗和手套,一段一段地進行加密。由于我們平時很少干活,常常累得腰酸腿疼,時不時地直起身子捶捶腰,手上經(jīng)常被鐵絲扎出一些小口子。 在羊圈的西邊,我們又蓋了二間瓦房,一間做草料機房,安裝了小鋼磨,用于粉碎飼草,另一間住人,用于看守羊圈。 基礎設施完工了,接下來就是買羊。那時鄉(xiāng)下羊多,而且價格相對便宜,所以我委托鄉(xiāng)下的一個親戚幫我們買羊。他非常操心,很快買了近十只,多是母羊。其中有一個“模范媽媽”,帶著三個羊羔,還有一個大個的母羊將要分娩。我們開著大篷車,跑了三四十里路,連夜把這些羊拉了回來。羊拉回來沒幾天,我老伴在“魚塘”南頭桃樹旁忽然聽到有只羊“咩咩”地叫了起來,原來是那只懷孕的母羊就要生產(chǎn)了。老伴急忙把我們喊過去,并親自挽起袖子進行接生。她把剛出生的小羊羔身上一層薄薄的膜扯下來,又用手摳摳小羊羔的嘴,然后抱到母羊跟前,讓母羊用舌頭舔干凈小羊羔身上的“羊水”。這只母羊只生了一個小公羊,但這個小公羊后來長得身強力壯,竟成了“種羊”,我們親切地稱它為“大雄”。 平時,我們多把羊牽到“魚塘”里草多的地方,然后楔上木橛,把羊固定起來,羊能在以羊繩為半徑的圓內吃草。這一片吃的差不多了,再換一片有草的地方。炎炎夏日,溫度很高,我們常常把羊拴在桃樹下,那里有一些青草,羊既能吃草,又能避暑。 為了節(jié)省“魚塘”內的青草,讓“魚塘”內的青草得到輪休,我們常常趕著羊群到“魚塘”外放牧?!棒~塘”四周有一些溝坡,南邊不遠處還有一個大樹林,那里青草茂盛,我們帶個草帽,拿個小竹竿,把羊群趕到那里,羊兒悠然地邊走邊吃,直到肚子撐得圓乎乎的。 在牧羊的時候,我坐在草地上,望著藍天上悠悠飄動的白云,看著身邊飛來飛去的蝴蝶,聽著羊兒嚼食青草的聲音,頓感神清氣爽、怡然自得。閉上眼睛,鄭緒嵐演唱的《牧羊曲》仿佛在耳邊響起,“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兒跳羊兒跑,舉起鞭兒輕輕搖,小曲滿山飄……”,那場景是多么清澈純凈,多么甜美動人,深深地撥動了我的心弦。 冬季,百草枯萎,是羊最難熬的時候。因此,我們要在秋季提前為羊準備好越冬的飼草,如干草、紅薯秧、花生秧、玉米桿、豆桿等等。我們在“魚塘”里自己種了一些,但是對于養(yǎng)羊來說,杯水車薪,還要到附近村莊重點聯(lián)系一些羊喜愛吃的紅薯秧、花生秧,用大篷車一車一車地拉回來,曬干后堆成小垛。有一次,我們聽說附近一個學校整理操場有一些青草,喜出望外,便主動與校方聯(lián)系,拉回了數(shù)十車。到了冬天,要用小鋼磨將這些干透的青草、紅薯秧、花生秧、玉米桿、豆桿等分別粉碎,以利于羊的口感和消化吸收。粉碎時,那老式的小鋼磨轉動起來,震耳欲聾,干透的青草、紅薯秧、花生秧、玉米桿、豆桿上帶有一些塵土,從小鋼磨里出來,把人嗆得出不來氣,弄得灰鼻子灶臉。有了這些粉碎的飼草,喂養(yǎng)時合理搭配,再摻一些玉米、大豆等精飼料,就保證了羊的越冬所需。 槐山羊母羊,一般兩年可產(chǎn)四胎左右,我們買的大部分是母羊,所以繁殖很快,二三年時間發(fā)展到五六十只。羊越來越多,管理也越來越難。一天剛下過雨,突然發(fā)現(xiàn)兩只小羊羔不見了,我們穿著膠鞋在“魚塘”及四周到處尋找。后來,有個村民告訴我們,看見兩只小羊羔跑到鐵絲網(wǎng)外的玉米地里去了。那時玉米已有一米多高,地里很濕,下不去腳,我們到玉米地邊看了看,只好作罷。那只“大雄”,常常自豪地蹬大眼睛,豎起犄角,頗有“王者”風范,但是對我卻非常溫順。在喂食的時候,我們對它特別照顧,因為它已成了“種羊”,需要多加些精飼料。當我提著盛有玉米的尼龍袋子,拿著盛有玉米的瓢,一到羊圈,“大雄”就急忙跑過來,毫不客氣地把嘴伸進瓢里,“咯嘣,咯嘣”地嘬了起來,好像第一位“客人”非他莫屬。 我們的羊圈很簡易,飼養(yǎng)都是老辦法,衛(wèi)生條件比較差,羊群容易患病。后來有幾只羊患了疾病,“大雄”也未能幸免,它不再興奮,不再揚蹄。我們從縣畜牧局請來畜牧師,給患病的羊打針、喂藥,給其它羊打了預防針,并對羊圈進行消毒??上А按笮邸钡纳眢w仍然每況愈下,我們只好忍痛把它賣掉。當買羊人把它牽走的時候,“大雄”勉強站立起來,低著頭,眼里含滿了淚花,看到它難受樣子,我們心中只有憐憫和無奈! 每天晚飯后,我一個人住在羊圈西邊的小屋里看護羊圈,風雨無阻。小屋里,放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張單人床,陪伴我的只有一個收音機和幾本書。室內,泥土地面,非常潮濕,我住了不久,身上就生起了虱子。夏天,蚊蠅在屋內亂飛,身上常常被蚊蠅叮成小疙瘩,冬天,冰雪嚴寒,蓋上二床被子仍感滄滄涼涼。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想起蘇武牧羊的故事。天漢元年(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不畏強權,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最終獲釋回漢。在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天空蒼闊,原野碧綠,微風吹過,牧草像波浪一樣低伏,露出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這是多么濃郁而樸實的草原氣息。然而,對于蘇武來說,牧羊的歲月度日如年,哪有心思欣賞草原美景?。∷麘n心忡忡,一心歸漢,不知歷經(jīng)多少煎熬,不知吞下多少淚水。而我們牧羊的日子,不只有艱辛,也有陽光;不只有淚水,也有春風。與蘇武相比,我們這點苦、這點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來,“魚塘”轉租給他人,我們把羊全部處理掉,與“魚塘”揮手告別。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首詩,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幅畫,但人生中有喜有悲,生活中有苦有甜,只有多姿多彩,才能繪出這詩情畫意。 相關鏈接: 作者簡介 張杰民,河南省沈丘縣人,沈丘縣政法委退休干部,現(xiàn)為周口市作協(xié)會員。多年從事機關文秘工作,曾多次在省、市、縣級報刊雜志發(fā)表作品。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隊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名譽總編:趙麗麗 總編:湛藍 顧問: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總監(jiān):徐和生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編:煙花 清歡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陳風華 風碎倒影 連云雷 朱曉燕 美編:無兮 ETA 張婷兒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開 眉如遠山 西西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平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