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 | 讀城記2020 沒實現的計劃有大影響 ━━━━ 本月讀城的書目《首都計劃》,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為重建首都所制訂的藍圖。它是中國第一個按照國際標準、采用綜合分區(qū)規(guī)劃的現代城市藍圖。計劃的制定者稱:“全部計劃皆為百年而設,非供一時之用”,此后南京的首都建設就以它為藍本,并且開啟了南京的黃金十年。 我去過兩次南京,但是對它的印象只停留在游客對熱門景點到此一游的認知中。這次正好借著閱讀《首都計劃》這本書,重新認識一下這座城市。記得上次去南京,是集體組織參觀南京博物院。印象最深的就是瓷器展廳里,整整一面墻陳列著宋元明清歷代瓷器,從器型到色彩無不精美絕倫,其數量之巨大又令人震驚。仔細考究其來源,就牽扯出南京與北京的一段歷史淵源。 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后,為保護文物,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珍貴文物分批運往上海。這就是著名的國寶南遷。南遷文物是由專家精心挑選出的,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精華的國之瑰寶。文物抵滬后,先是在法租界存放,同時在南京朝天宮搶建文物庫房。1936年,存在上海的文物分5批遷到南京新庫房。1937年七七事變后,南遷文物又分3路運往四川,分別存放于巴縣、峨眉縣和樂山縣??箲?zhàn)勝利后,3處文物運回首都南京。其中的一部分此后被蔣介石帶到臺灣。新中國成立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陸續(xù)運回故宮博物院,但是仍有2000多箱留存在南京庫房,后來劃歸南京博物院。這就是南京博物院擁有眾多重量級國寶的淵源。 南京與北京,這兩座城市在歷史長河中有過很多次糾纏和較量,都對整個中國的政治格局和歷史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 今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周年的大日子。600年前,明王朝的首都還在南京。從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到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這期間,南京曾經是整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光芒和影響力遠遠超越此前的孫權建都和六朝交替,這些偏安一隅的王朝首都。后來朱棣決定遷都北京,而北京紫禁城的設計就是仿效南京明故宮的規(guī)制格局。 隨著紫禁城的建成和權力中心的北遷,南京的政治地位逐漸下滑。直到1911年,孫中山在南京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南京又站在了歷史舞臺的中央。然而彼時的南京只是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不久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新政府在北京定都。有趣的是,孫中山生前在南京待了不足100天,但是身后卻長眠于南京。 民國時期的南京歷史分為四個階段:從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時期,首都在北京。1927年到1937年,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37年到1945年,汪偽政府時期。1945年到1949年,南京依然是國民政府首都。在北京的叫民國政府,在南京的叫國民政府。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這是南京最后一次當首都。此時的南京已在戰(zhàn)亂中失去了往日古都的榮光,市容破敗、民生凋敝、基建落后,難以和同一時期的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相提并論。國民政府在北伐戰(zhàn)局平穩(wěn)后,就提出了“首都大計劃”,要把南京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 1928年,由孫科負責的首都建設委員會成立,林逸民為主任,特聘美國專家茂菲、古力治為顧問,由留美建筑師呂彥直等組成的團隊歷時1年編制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都計劃》,就是我們本月的主題書。《首都計劃》在多方面借鑒歐美模式,同時兼顧中國傳統,它的內容涉及了南京的史地概略、人口預測、中央政治區(qū)、建筑形式、道路系統、水道改良、交通管理、鐵路與車站、港口計劃、飛機場等各個方面。導言中林逸民的一句話充分展示了設計者的雄心:“此次計劃不僅關系首都一地,且為國內各市進行設計之倡。影響所及至為遠大。” 然而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否實現了呢?現實是,由于缺乏預算,《首都計劃》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沒有變成實際的建筑物,得到最大程度落實的只有城市道路的建設。而南京首都建設的黃金十年之后,世界又發(fā)生巨大變化,南京再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 比較南京今天的城市道路網,80%的城市主干道和50%的城市次干道已經在民國時期形成,而且當時設置的道路名稱,許多都沿用至今。也有許多計劃,雖未得到完全落實,但其中的規(guī)劃理念比如住宅區(qū)和林蔭大道,以及借鑒歐美各國發(fā)展公營住宅的經驗,對居住困難者予以救濟等設想。都影響著今天南京城的建設。正如哈佛教授柯偉林所說,如果南京今天可以稱作中國最漂亮、整潔而且精心規(guī)劃的城市之一的話,這得一部分歸功于民國政府工程師和公用事業(yè)官員的不懈努力。 今晚二條 歷史在1789年并沒有斷成兩截 往期 TAN 回顧 如何設計一個新首都?| 行業(yè)“冥”燈,老臉往哪兒“哥”| 每一次碼人,都覺得是要收錢| 首都的偶像包袱| “首都計劃,讓南京吃夠了老本”| 無力的臥談:南京到底適不適合做首都| 誰不想有一個《首都計劃》| 侵略者如何收集一座城市的情報| 莫非是個中國人?| 過渡與回潮:不中不西,又中又西| 造廓以守民:看首都計劃如何“講政治”| 首都不分南北,停車都是很難| 理念是困惑的,也是妥協的| 漢口:幸運時,它是一座孤島| 還都南京,重慶是否會衰退?| 還都南京,重慶是否會衰退?| “首都計劃”都是自說自劃| 首都的路燈及其燈下黑| 首都不是拿來愛的,南京才是| 把有需求的住宅區(qū)都建成學區(qū)| 歡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興趣一起來講故事,或是聊聊關于閱讀、關于書籍的事情,歡迎把文字稿和音頻發(fā)給我們。 讀不孤,必有鄰。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為宜 2·手機錄音即可 聯系郵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