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關(guān)注老羊鏟史 如果還沒有關(guān)注老羊鏟史,可以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關(guān)注一下。 前兩天,單位要種地了,需要買一些種子和農(nóng)具。 老羊跟著去了一趟雙灤的灤河古街。 拜謁心儀已久的穹覽寺。 回來憋了很久,只憋出一句話: 輝煌 轉(zhuǎn)眼就成廢墟 一年、十年、百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里都是轉(zhuǎn)瞬之間。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會像風(fēng)一樣過去。 所以,很多看似很重要的事情,都不要太在意, 淡然,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1. 有的人說的話很少,但你只要牢記一句,就會受益終生, 這就是一句頂一萬句。 比如,圣人說:謙受益,滿招損;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 比如說,多回家吃飯,少在外面喝酒。 比如說,居安思危,持中守正,謹言慎行。 歷史這條河太長,說話的人也太多,窮經(jīng)皓首,累死人也讀不完,記不住。 所以更多的話是沒有被人記住。 但是,也有人說的話被人記住了,而這個人卻被忘掉。 沈約就是。 2.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五十歲生日。 作為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文韜武略,在當(dāng)時,威望就很高。 皇帝五十大壽,近臣們張羅著在灤河喀喇河屯行宮附近給他修個廟。 第二年,康熙四十三年,寺廟落成,近臣們請康熙皇帝起名題字。 康熙起名:穹覽寺 這是清代皇帝在塞外修建的第一座寺廟,早于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康熙也是一個每天寫日記的人,他這樣記載這件事: 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峯秀。故駐蹕于此,未甞不飲食倍加,精神爽健。所以鳩工此地建離宮數(shù)十間,茒茨土階,不彩不畫,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計也。日理萬防,未甞少輟,與宮中無異。萬防偶暇,即窮經(jīng)史性理諸書,臨池揮翰,膳后即較射觀德,以安不忘危之念,此其大略也。因有離宮隨侍人員共祝萬夀而建寺,不日即成又求匾額以垂永久,朕賜書云穹覽,取沈約驤首覽層穹之意。 ...... 驤首覽層穹,表達了康熙昂首縱覽宇宙,胸懷天下的豪邁之志。 一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皇帝,在給為自己祝壽而建的寺廟起名時,沒有去四書五經(jīng)里的經(jīng)典,而是用了沈約的一句話。 3. 沈約是誰? 沈約(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南朝時梁代人,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可見這個家族有多牛。 出身牛的人,真的很牛, 所謂的千辛萬苦到羅馬,而人家出生就在羅馬,而且家里親戚也都在羅馬。 草根創(chuàng)業(yè),即便成功,也會傷痕累累。 外傷不是傷,內(nèi)傷才是。 沈約的父親沈璞,南朝宋代時任淮南太守,可惜于元嘉末年被誅。 那年沈約13歲,于是孤貧流離,然而篤志好學(xué),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 現(xiàn)在的二十四史中的《宋書》,就是他編的,而且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還著有《晉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等,可惜多已亡佚。 康熙皇帝手不釋卷,工作之余也要讀書。 估計是這天正好讀到沈約的詩,不然浩如煙海中,怎么就會偏偏遇到了你? 沈約:《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詩》 范金誠可則,摛思必良工。 凝芳自朱燎,先鑄首山銅。 瓌姿信嵒崿,奇態(tài)實玲瓏。 峯嶝互相拒,巖岫杳無窮。 赤松游其上,斂足御輕鴻。 蛟螭盤其下,驤首盼層穹。 嶺側(cè)多奇樹,或孤或復(fù)叢。 巖間有佚女,垂袂似含風(fēng)。 翚飛若未已,虎視郁余雄。 登山起重障,左右引絲桐。 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 如彼崇朝氣,觸石繞華嵩。 沈約的原詩是“蛟螭盤其下,驤首盼層穹”, 康熙皇帝讀的版本是“驤首覽層穹”, 皇帝和詩人的眼界就是不一樣,一盼一覽,胸懷和眼界的差別就分出來了。 皇帝的站位就是高。 地位決定站位。 4. 文人喜歡參與政治,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讀書人的基本要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樣的經(jīng)典文化和踐行這種文化的優(yōu)秀人物太多,入心入耳。 從蒙學(xué)開始,讀書人的命運就和天下蒼生結(jié)合起來。 沈約也是。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時期就是司馬懿的后代建立的兩晉過后的南北朝,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后受苦的就是普通百姓。 簡單說: 齊梁禪代之際,他幫助梁武帝蕭衍謀劃并奪取南齊,建立梁朝。 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yè)的,是沈約和范云兩個人, 高祖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諸將,實有其勞,然成帝業(yè)者,乃卿二人也。 忽悠。 蕭衍封沈約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仆射,后遷尚書令,領(lǐng)太子少傅,食邑一千戶。 連他的母親也被封為建昌國泰夫人,一時榮耀無比。 5. 可惜,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的到了晚年。 沈約是個美男子,消瘦的身材一直保持到了晚年。 所以后來有人說他,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努力讀書才華又好,能寫一手好文章。 梁武帝蕭衍是蕭何的后人,也是一個文化人,年輕時和沈約、謝朓、范云等人一起被稱為“竟陵八友”,哥兒幾個關(guān)系不錯,蕭衍還是在沈約等人的幫助下做了皇帝。 可茍富貴,勿相忘那些事,都是未發(fā)跡時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一旦有人發(fā)達了,過去的老哥們就會疏遠。 “竟陵八友”也一樣,蕭衍當(dāng)了皇帝,幾個人的地位就有了差別。 有一次,豫州向皇帝進貢栗子,沈約也在場,蕭衍就和沈約比賽誰知道栗子的典故多,誰知道的多,誰的學(xué)問就高。 虛榮心呀,誰都不能免俗。 沈約倒還識趣,故意少說了三個,蕭衍贏了,很高興。 可文人多是狗肚子裝不下二兩香脂油,剛一出大殿,沈約就臭諞,說:嗨,也就是我讓著他,他好面子,不然不得羞死呀! 下屬在背后說領(lǐng)導(dǎo)壞話,沒有不傳到領(lǐng)導(dǎo)耳朵里的,有時領(lǐng)導(dǎo)不搭理你,是人家不和你一般見識。 蕭衍果然知道了,非常生氣,就想收拾沈約,被人勸住了,可記恨卻牢牢的刻在心里。 6. 沈約的親家張稷得罪了蕭衍,被外放。 不巧外放時被人殺了。 蕭衍覺得挺對不住張稷的,本來沒有死罪,哪想到結(jié)果這樣呀, 心里就有些不安。 沈約說:事情早已過去,就不必再計較。 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沈約這句輕飄飄的話,一下子惹惱了蕭衍。 蕭衍說,你啥意思呀,你還是忠臣嗎?說畢,拂袖而去。 沈約驚恐萬分,恍恍惚惚的回到家里,又做了一個噩夢,夢見原來的皇帝齊和帝蕭寶融拿劍割他舌頭。于是就請了一個道士做法,用赤色奏章向天禱告: 禪代之事,不由己出。 這下子可就惹了大禍了。 蕭衍知道沈約得病了,派人去探望,那人正好遇到了這件事,回來向蕭衍匯報。 蕭衍怒不可遏,連著派人去沈約家里罵他。 沈約哪受得了這個呀! 沒幾天,被罵死了。 享年73歲。 7.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享年八十六歲。 梁武帝心眼太小,容不得過去老兄弟的一句話。 可他最后也沒得善終,被活活餓死。 修建穹覽寺時,康熙皇帝在位已經(jīng)四十二年,用沈約的詩給寺廟題名,除了抒發(fā)他的胸懷大志以外,是不是還有提醒自己要對大臣們寬容的意思呢? 穹覽寺,俯視蒼穹,多大的氣魄。 只可惜有了一個窮字。 破破爛爛,垃圾成堆,哪里還有去日的輝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