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眼中的秦始皇】 后世對秦始皇的評價非常多,最著名的有四個人:賈誼、杜牧、柳宗元、毛主席。 賈誼的《過秦論》最具有感染力,氣勢磅礴,先聲奪人: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的觀點基本上是單純的軍事論,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未找到問題的根源; 杜牧的《阿房宮賦》則風(fēng)格豪放,語言精煉,氣勢雄?。?br>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的《阿房宮賦》氣勢是有了,深度不夠,完全是從儒家仁義的觀點出發(fā),來評判秦始皇大帝的成敗得失,其實是比較糊涂的,春秋戰(zhàn)國這種年代,絕無可能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實施仁政能夠統(tǒng)一天下的,能夠統(tǒng)一天下的是更強悍的軍隊。 柳宗元的《封建論》在眼光上,遠遠超過了前面兩篇文章,是一篇真正有水平的政論,具有樸素的唯物歷史觀點,柳宗元也是第一個科學(xué)地找到秦始皇能夠一統(tǒng)天下的封建文人。 文章正確地分析了“分封制”的本質(zhì),雄辯地認證了郡縣制替代分封制的必然趨勢,郡縣制如歷史之潮流,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郡縣制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制度,柳宗元認為:周之所以滅亡,錯在制度,分封制已嚴重地阻礙了當時社會的發(fā)展,導(dǎo)致諸侯混戰(zhàn),窮兵黷武,政局動蕩,民不聊生,赤地千里,這是由周的分封制決定的,后世凡是采取了分封制,莫不如此; 而秦帝國之所以滅亡,錯在施政,不在制度,二世不用治國之策,不用治國之人,偏聽偏信,自毀長城; 加上舊貴族群起攻之,終于顛覆。 而對秦始皇最權(quán)威的評論則來自于毛主席: 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龍魂死業(yè)猶在,孔學(xué)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可以說為秦始皇的千古罵名平反了,肯定了秦始皇的偉大功績,秦始皇人雖然不在了,但是秦政法直到今天還在使用,而儒家則早已從國家指導(dǎo)思想的位置上給拽了下來了,從而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 最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對儒家的評論:儒家的名聲雖然很大,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什么價值。可謂最科學(xué),最中肯的評論。 儒家本來就是一門極為普通的學(xué)術(shù)思想,卻因為有愚弄百姓的作用,成為封建皇權(quán)喜歡的工具,結(jié)果呢?到了今天,已沒有什么價值了。說實話,還比不上“五講四美三熱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