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太祖對于皇位繼承人的考慮,可以分成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是建國之初,大宋江山未穩(wěn),周邊敵國環(huán)伺時。 在這個時期,宋太祖心中屬意的繼承人是三弟趙光義。 《資治通鑒長編》云:壬午,以皇弟泰寧節(jié)度使、兼殿前都虞侯光義兼開封尹、同平章事。 開封乃國之都城,一都之尹總覽軍政民政,權(quán)力極大。因此,從五代時期開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若是由皇族子弟出任開封尹,多半便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對于宋太祖來說,也確實如此。 當(dāng)時,宰相范質(zhì)曾經(jīng)上書,懇請宋太祖依照法度敕封皇弟、皇子。并且強(qiáng)調(diào):“皇子、皇女雖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許行恩制。” 可是,宋太祖封三弟趙光義為開封尹,封四弟趙光美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唯獨就是沒有敕封自己兩個兒子。 ![]() 那么,宋太祖為何會這么做呢?有兩個原因: 其一,五代紛亂,皇帝是個高危職業(yè)。 宋太祖是從五代戰(zhàn)亂而來,并且是延續(xù)五代遺風(fēng),以武將奪權(quán)獲取的天下。五代紛亂,無十來年許多皇帝更迭,長的五六年,短的一二年。 宋太祖開國稱帝只有34歲,不過,時局紛亂,保不齊那天就被刺殺而死,因此,在江山未曾安定的情況下,宋太祖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而是選擇比自己小十二歲的三弟趙光義為繼承人。 其二,是母親杜太后有遺命。 杜太后在建隆二年去世,傳說去世之時,她將宋太祖與趙普招到身邊,告訴宋太祖:“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倍盘笳J(rèn)為五代許多王朝被篡奪,最重要的就是新皇帝太小。周恭帝不就是吃了這個虧,被趙匡胤撿漏嗎? ![]() 于是,在杜太后去世不久,宋太祖就下發(fā)了前面提到的詔令。 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宋太祖的考慮也在發(fā)生變化。他自然也想讓自己兒子做江山繼承人。弟弟再親,也沒有兒子親!這道理,宋太祖能不明白? 因此,在江山穩(wěn)固之后,宋太祖已經(jīng)再考慮扶持兒子的勢力,為兒子上位做準(zhǔn)備。 乾德二年,宋太祖敕封皇子趙德昭為貴州防御使。 趙德昭14歲方才有第一個爵位,并且僅僅是防御使,可謂極低。宋太祖難道是不喜歡這個兒子嗎?絕非如此。 距離開國已經(jīng)數(shù)年,然南方還有后蜀、后唐,為了讓三弟趙光義不生二心,宋太祖故意貶低自己兒子。 開寶六年,皇子趙德昭受封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開寶九年,趙德昭受封興元尹,在吳越錢王來朝時,第一次不是由皇弟晉王趙光義接待,而是由皇子興元尹趙德昭接待。 開寶九年時,宋太祖50歲,趙光義38歲,趙德昭26歲。 同樣在這一年還發(fā)生了一件重要事情。宋太祖又給趙德昭迎娶了河中尹陳思讓女兒。陳思讓本是五代悍將,入宋之后受封保信軍節(jié)度、護(hù)國軍節(jié)度、河中尹。 同年,宋太祖巡視洛陽時提出遷都,接過找到趙光義激烈反對。 宋太祖為何要遷都,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給兒子鋪路。如果順利遷都,那么,趙光義在開封經(jīng)營多年得勢力就會打水漂,趙德昭掌權(quán)就會順利很多。 沒想到趙光義心黑手狠,一旦嗅到氣味不對立刻下狠手,將宋太祖毒殺了。
|
|
|
來自: 新用戶4446D4M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