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媽:父母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父母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孩子才能夠積極樂觀的對待世界。 作者:由小杏(爸媽進化論主筆) 每天早上我6:40起床,自己穿衣服洗漱,扎好頭發(fā),摘眼鏡,吃完早點去上學。 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日常,你能想象是一個10歲單手女孩每天獨自要面對的生活嗎? 這是央視報道的“單手”女孩熊婉晴。今年10歲的她,天生左手缺失,但似乎并沒有影響她的正常生活,在她身上渾身散發(fā)著與普通孩子一樣的快樂和陽光。 在家里晴晴就是一個生活小能手包餃子、縫襪子、做雕刻、照顧妹妹、做早餐這些事她都能信手拈來。 在學校她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上課積極主動,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三名。 面對只有一只手的情況,她既不避諱,也不自卑,坦然地去接受和適應。 看完報道,忍不住被晴晴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深深感動。 對于女兒的狀況,晴晴的母親表示,從來沒把她當成一個特殊的孩子。而是以一顆平常心引導她積極樂觀的成長,讓她從小到到大都保持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馬克吐溫曾說:一個樂觀主義者,即使處于一無所有的境地,也能找到通向幸福的路。 深表贊同,擁有積極心態(tài)的孩子,能夠始終樂觀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事物,哪怕身處逆境時也能夠積極樂觀的找尋改變逆境的方法。 積極樂觀的孩子,人生更順暢 晴晴表示,面對一些惡意的嘲笑,她選擇不去理會他們。 她說:“我們管不住別人的嘴,但可以強大自己的心。我跟他們都一樣,他們會做的我也會,他們不會的我還會?!?/span> 有一次一個妹妹沖到晴晴前面來,問她說:“姐姐你的手怎么了?”晴晴坦然的告訴小妹妹,這是天生的。 帶著樂觀和堅強,10歲的晴晴快樂地成長著,她已經有了自己的夢想,并對未來充滿期待。 她說:“未來肯定會更美好,未來的科技一定也會更發(fā)達。說不定我會有一個更靈巧的左手,去幫我實現(xiàn)一些夢想。 但我覺得當下最重要,必須要過好每一個今天,才會有更好的明天?!?/span> 積極樂觀的孩子,往往有更加強大的內心。他們不會輕易在乎別人的偏見和質疑,永遠篤定的朝著自己目標奮進,也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26歲的盲人女孩馬寅青,正是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創(chuàng)建了盲人有聲書團隊,用朗讀改變了20個人生。 因為是早產兒被放在暖箱里,致使馬寅青雙眼受損。小馬現(xiàn)在眼睛完全看不到,但絲毫不影響她追求夢想的腳步。 大學畢業(yè)后,她放棄了所學的按摩專業(yè),去面試一家有聲制作公司,但因為視力不好被拒絕了。 遭遇人生第一次面試失敗她在大哭一場后,決定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 當媽媽得知女兒的初衷后,擔心女兒會受到質疑和傷害。面對媽媽的擔心,小馬表示自己內心夠強大,沒有什么好害怕的。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他的能力,還取決于身處逆境時是否擁有一顆樂觀的心。 翟秋白說:“如果人是樂觀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會增強抵抗力?!?/span> 一個擁有積極樂觀心態(tài)的孩子,內心就像播種了一個強大的種子,這顆種子帶著陽光的味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生根發(fā)芽,慢慢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賦予他們對抗生活的勇氣。 悲觀是一劑“毒藥” 悲觀的心態(tài),會深深困擾著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周圍的一切。 過于悲觀的孩子,會導致心態(tài)失衡,心態(tài)失衡的孩子,抗挫能力也會非常差。 《親愛的小課桌》一期節(jié)目中,做游戲環(huán)節(jié)時葉一茜把小朋友分為男隊和女隊。 游戲結束,男隊贏了,女孩子們接受不了輸的局面,崩潰的大哭起來。 其中一名小朋友程曦表現(xiàn)尤為突出,她止不住的一邊大哭一邊追著老師打,并對老師說:“我不喜歡你。” 這只是一個小比賽,輸贏是很正常的事。但程曦的心態(tài)如此失衡,輸了就對老師大打出手,看得讓人很揪心。 程曦的悲觀不止于此,在節(jié)目中因為沒有當上班長就質疑自己,否定自己。 她還表示,自己不想努力,因為每一次努力都得到了一個失敗,還不如不努力了,畢竟努力還那么辛苦。 原來程曦在學校曾經很積極的競選過班干部,但每一次只有七八個同學投票給她,所以都沒有成功。她便認為全班同學都不怎么喜歡她,導致挫敗感很強烈。 當老師告訴她,還有好幾個同學是支持你、喜歡你的,程曦委屈的表示干脆世界只有他們幾個就好了。 面對程曦悲觀的情緒,陳宥維也很無助,只有換個方式安慰她說,這里的老師都很喜歡你,孩子一臉質疑的回答“撒謊”。 無論陳宥維怎么開導,孩子始終在悲觀的情緒中不能自拔,最后還表示這個世界一點都不漂亮,干脆回到媽媽的肚子里好了。
悲觀對于孩子來說猶如一劑慢性的“毒藥”,摧殘著孩子的身心,讓他們感受不到幸福和美好。 事實上,人的悲觀性格形成,基因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大的是后天“習得性無助”造成的,這和從小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悲觀的父母,養(yǎng)不出樂觀的孩子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2000年對380名孩子進行研究。結果表明: 父母有抑郁傾向的兒童和青少年發(fā)作抑郁癥的幾率比較高。凡是早年受過父母悲觀情緒影響的孩子,成年后也容易患上抑郁癥。 父母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父母給孩子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孩子才能夠積極樂觀的對待世界。 《父與子全集》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兒子精心為爸爸準備了一個禮物,當兒子開心地跑過去遞給爸爸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禮物也摔壞了。 爸爸起身過去安慰兒子,兒子傷心的表示禮物沒有了只剩標槍了,爸爸卻說:“哇,這只標槍正好可以用來除我煙斗里的煙油?!?/span> 爸爸還演示給兒子:“看到沒?現(xiàn)在,我的煙斗可以連吐3個煙圈?!?/span>
兒子被爸爸的舉動逗笑了,父子倆開心的擁抱在一起。 情緒會傳染,樂觀的父母給孩子傳遞積極的心態(tài),悲觀的父母給孩子傳遞負面的心態(tài)。 最近,《聽見她說》楊紫出演的《許愿》頻頻上熱搜,劇中小雨在26歲生日來臨之際,錄制了一段想對媽媽說的話。 一段獨白,聽得讓人淚如雨下。 媽媽因為爸爸出軌,始終不能釋懷,最終選擇在陰霾下生活。 媽媽帶著恨意和憤怒熬了放有農藥的八寶粥,逼迫女兒喝下,大難不死后依然不泄恨,又選擇讓爸爸身敗名裂,最后爸爸被迫遠走他鄉(xiāng)。 劇中小雨對著鏡頭一邊哭泣,一邊說:我有時候特別想,能夠成為電影里的主角那樣,擁有一種超能力,這樣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
在媽媽負面的情緒中,小雨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活、學習、工作。 她沒有朋友,不敢結婚,原本美好的生活對于她說就是折磨,讓她痛苦到甚至想要“殺死”自己。 塞利格曼說過:“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父母的心態(tài)是決定孩子性格的關鍵因素,消極悲觀的父母,很難養(yǎng)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 想要孩子積極樂觀,父母先要杜絕悲觀,為孩子的性格奠定好基礎。
慈善家湯姆·亨特爵士說:“我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對生活持有積極態(tài)度的人更幸福,事業(yè)更有成?!?/span> 心態(tài)樂觀的孩子,不僅能夠對抗人生道路上那些未知的挫折和危險,還能為心靈播種下快樂的種子,讓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和幸福。 而那些悲觀者,任由負面的情緒暴走,永遠駕馭不了心態(tài),注定是個弱者。 為人父母我們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但可以賦予他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讓好心態(tài)為他們保駕護航,為他們照亮明媚的未來。 看到這樣一句話:“養(yǎng)育路上,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一份無藥可救的樂觀心態(tài)。”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向著陽光奮力的生長,收獲豐厚的喜悅。 作者簡介:由小杏,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