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與,是《山海經》的鳥類,長得像蛇,卻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和三只腳。叫聲像自己名字,此鳥一旦出現,該地就會有恐怖的事。 象征‘災噩’。 《中國妖怪事典》 傳說中有一種妖怪一出現,當地就會發(fā)生恐慌。 跂踵有一只就是“酸與”,據說它棲息于中國的發(fā)丸山中。 它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腳。與其說它是妖怪,倒不如說是一直怪鳥還來得恰當。 另外,在草木不生、棲息著許多大蛇的耿山中,有一種妖怪,長著“侏儒魚”的魚鰭。據說它一旦出現在人們面前,當地就會發(fā)生內亂。 一般而言,日本妖怪所出現的地方、時間或地區(qū),大多是特定的,而中國的妖怪則是不固定。 如果遇到的是日本妖怪,人們會對自己未來的遭遇,諸如相遇的地點,以及對付妖怪的方法等,有某種程度的了解。但是,在中國,就以“酸與”為例,它的出現就是變化無常的,多數人們常陷于一片混亂之中。 “酸與”出自中國古書《山海經》,書中提到“酸與”是“未進化”的妖怪的“原形”,它從不在有住家或有人的地方出沒。 后來,妖怪們也從深山中走出來,逐漸接近人類的生活圈,像影子一樣纏上了我們身邊各式各樣的事物,借此來體驗這個人世的奧秘。 《山海經·北山經》 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套色山海經圖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