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魂只需要兩件衣服: 路的背心,書的短褲。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1/ 三年前,我在一個朋友的空間看到她分享羅伊·克里夫特《愛》中的一段話: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還因為,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我愛你,因為你能喚出,我最真的那部分,我的傻氣我的弱點,在你的目光里幾乎不存在;我心里最美麗的地方,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我記得我留言說,我特別喜歡這段話。 大抵,喜歡和渴望的,永遠是現(xiàn)實中稀缺的。比如愛,比如仇恨,比如值得回首的歲月,比如值得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 我知道,這些我都沒有。我的貧窮并不是金錢上的外債,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蒼白。 2/ 昨天中午的酒局上,朋友說起她的同事,年近四十,仍然在尋找她心中又帥又懂她的白馬王子。 她是獨生女,年近四十,每一頓還依然吃著父母做好的飯菜,還依然我行我素,吃完飯兩手一推,去做自己愛做的事。 她說,全世界找不到她心目中理想的男人——懂她,體貼她,讓著她,看她一切都好,給她無所不在的空間和自由,孩子她想生才可以生,愛她想做才可以做,說走就走的旅行她自己永遠說了算,關鍵是,這個男人一定要帥。 我跟朋友說,沒有任何一個男人會主動找一個姑奶奶來養(yǎng)著。關鍵是,朋友都嫌她的同事活得粗糙,她用形容男人的五短身材來描述她的同事,不修邊幅,素顏,臉就像從高原上露天工作過十年以上才回來的樣子。 可是她的父母愛她,什么都聽她的,至今還是如此。朋友敘述,這個同事的父母其實很想體驗一下當姥爺和做姥姥的感覺,可是還是堅持,聽孩子的。 我想,她的父母確實是愛她的,愛到騎虎難下,愛到有些痛默默忍受。 3/ 晚上的酒局上,也聽了一個二胎母親近乎哭腔的敘說。 人類已經(jīng)進化到智能時代,她依然還是個生孩子的機器。她的老公唯父母之言行事,父母讓生個二胎,她的老公就強迫她生個二胎,二胎如果還是女孩兒的話,還要聽從父母必須生出男孩兒為止的要求。 好在,她是幸運的,二胎是個男孩兒。 有了孫子之后,她的公婆立刻從之前的請愿者升級為監(jiān)察員,孫子吃的,穿的,玩的……都要他們過目把關。 她說,讓她崩潰的是,自從二胎生了兒子,公婆徑直住到了家里,事無巨細的負責起了兒子的日常起居。她直接被架空,仿佛公婆才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而她只是一個臨時的奶媽。 她老公說這是父母愛他,更愛他的孩子。她說,她看到了她孩子的未來,她欲哭無淚。 聽她訴說之后,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酒桌上的人也不知道該跟她說些什么。大家共同舉杯,默默的喝了一口酒,那酒,突然就那么的苦澀。 4/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攜程親子園那些被喂芥末、噴消毒水的孩子的父母們,也自然都愛他們的孩子。我不知道那位被保潔員的親子園工作者自己有沒有孩子,如果有,她會怎樣養(yǎng)育她自己的孩子? 至少,她的孩子不論如何,她肯定都不會喂孩子吃芥末,往孩子清澈的眼睛里噴灑消毒水。 我想,這個做出非人行為的親子園工作者,她一定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她的父母一定不愛她,或者她的父母用自以為是的愛,為她打造出這樣一顆變態(tài)的靈魂。 伸向孩子的罪惡之手,跪向孩子家長的扭曲的膝蓋,多么清晰的展示了一具僵尸的內(nèi)心。 5/ 建立在無知基礎上的愛,或者說建立在自以為是基礎上的愛,都與真愛無關。這種愛就像一把無形的鋸子,一天一天鋸著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到孩子長大,他的精神和獨立自我都已經(jīng)被截肢,早已不是家長想要的樣子,更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樣子。 蒙臺梭利認為,這種愛會造成五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畸變,當你孩子身上出現(xiàn)這些問題時,說明你的教育徹底失敗了。
對照看看,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沒有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那么恭喜你,你是個稱職的家長,更是稱職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有,希望這些文字讓你清醒,重新認識愛這個字。 6/ 愛,也需要更新迭代。 親有疾,藥先嘗。這已經(jīng)是不合時宜的愛,近乎愚昧。你如果還在這種愛的基礎上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不幸的。 遺憾的是,還有很多很多人正在隨波逐流的用這種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還給自己這種愚蠢的行為貼上“跟著國學經(jīng)典”學習的標簽。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把自由和尊重還給孩子,這才是真愛。 建筑在父母自以為是基礎上的愛,都不是真愛。你以為的,往往不是孩子內(nèi)心所希望的,“都是為你好”,絕大多數(shù)時候這樣說給孩子聽的父母都是自以為是的父母。 這樣說,除了暴露父母愛的盲目和自以為是之外,也暴露了父母教育子女之愛的陳舊、滯后。在一個人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時代,愛,更需要升級,尤其父母對孩子的愛。 / END / 最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