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一杯美酒,開啟春天! 這幾天,天府成都酒香四溢,春季糖酒會如約而至。然而,有人卻為醬香酒白酒究竟該叫“醬香酒”,還是“醬酒”,打起了口水官司。 山榮以為,這是缺乏品牌自信、發(fā)展自信、市場自信、質(zhì)量自信;山榮要說,我是“醬酒”,我怕誰! 01 叫你一聲“濃酒”,你敢應嗎? 市面上的白酒,根據(jù)香氣香味成分的不同,分為12種香型:濃香、清香、醬香、兼香、米香、鳳香、芝麻香、豉香、特香、藥香、老白干香、馥郁香。此外,還有某些酒廠自立門戶地提出“井香”、“陶香”等概念性香型。 山榮注意到,濃香型就是濃香型,從來不叫“濃酒”(這么叫你敢喝嗎),清香型就是清香型,從來不叫“清酒”。這是約定俗成的、社會公認的成例。個中原因,可能與語言習慣、香型特征有關。某些香型一旦簡稱,有的拗口,比如“濃酒”是什么鬼?有的指向不明,比如“藥酒”;有的易生歧意,比如“清酒”…… 但是,有且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醬香型——大約2012年以來,似乎是在不經(jīng)意間,醬香型已經(jīng)公眾簡稱、社會公認、廣泛傳播為“醬酒”了。醬酒、醬酒,順口、厚重,明確、有勁! 有人說,米香型也被簡稱為“米酒”。如此其實有些牽強,“三花米酒”也好,“石灣米酒”也罷,畢竟此“米酒”非彼“米酒”。這么說,大概只是順口罷了。 02 “醬酒”之爭,是一場消費者認知戰(zhàn)爭! 自從“香型”這一概念誕生之日起,中國白酒行業(yè)圍繞香型所展開的“戰(zhàn)爭”就從未停止。 去年8月21日-22日,第七屆全國清香類型白酒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山西汾酒、紅星二鍋頭、牛欄山二鍋頭、互助青稞、衡水老白干等大佬們一陣謀劃后,達成了“弱化香型、強化口感,由酒廠質(zhì)量向消費者質(zhì)量轉(zhuǎn)變”這一“共識”。 口感的事情,在山榮看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否則,中國八大菜系,你家、我家的廚房都要亂套了。“弱化香型”這樣的提法,對清香陣營無異于舍本逐末,自廢武功。對醬香品類而言,卻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 眾所周知,醬香型白酒無論是在文化底蘊、歷史影響還是工藝、口感乃至健康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其他香型白酒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個意義上講,“醬酒”從香型概念升華為了品類概念,有著巨大的文化底蘊和商業(yè)價值。 那些在醬香型稱謂問題上搖擺不定、跟風鬧事的人,實際上是一種“香型不自信”和“亂了陣腳”的表現(xiàn)。你,是不是正中了人家下懷呢? 03 以茅臺鎮(zhèn)的名義,為醬香酒正名!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對大多數(shù)消費者而言,我不管你濃香、清香、醬香,我只管這白酒好不好喝!可以說,分得清香型的都白酒的死忠粉。 那么,你平時怎么稱呼醬香型白酒呢?要知道,這5個字連在一起念出來,畢竟有點拗口、有點長。 有人說“醬香型白酒”,比如那些搞研究的教授們、專家們;有人說“醬香酒”,比如那些鼓吹產(chǎn)區(qū)、產(chǎn)業(yè)的官員們;有人說“醬酒”,比如茅臺鎮(zhèn)那些賣酒的老板們、經(jīng)理們。 但是,有人覺得“醬酒”是個偽概念。偽不偽山榮不管,市場上那么多“XX醬酒”,就是對個概念的最好回應。甚至可以說,只有醬香型白酒,才真正從香型概念升華為了品類概念。這是醬香酒之幸,更是茅臺鎮(zhèn)之幸! 為此,山榮提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從今往后,請叫我“茅臺鎮(zhèn)醬酒”! 你認為醬香型白酒該怎么叫: 醬酒? 醬香酒? 醬香白酒? 醬香型白酒? 歡迎在文末留言。 在這里讀懂醬香 我們是中國白酒業(yè)的“思想搬運工” 致力于把靠譜和不靠譜的 白酒行業(yè)資訊、觀點、思想都告訴你 茅臺、五糧液、郎酒等營銷經(jīng)理每天閱讀 10個白酒從業(yè)者至少7個已關注…… 嘿,等你好久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