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醫(yī)方治陰虛勞熱方》。 【組成】生山藥一兩玄參五錢白術三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搗碎牛蒡子三錢,炒搗 【用法】水煎服。 【作用與功效】健脾消積,養(yǎng)陰清熱。(補氣陰,清熱消積) 【主治適應癥】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女子血枯不月。 【方解】本證因氣陰兩虛所致,故用生山藥、白術健脾益氣養(yǎng)陰,生雞內(nèi)金消食化積,玄參滋陰清虛熱,牛蒡子清熱止咳。本方的特點是氣陰雙補,兼具清消之功,為治療虛勞發(fā)熱的良方。 【醫(yī)案精選】 1.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男,70歲,慢性支氣管炎30年。以反復咳嗽,胸悶氣喘30年,加重20天,于1999年10月11日入院?;颊?0天前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氣喘,在家靜脈點滴抗生素治療約半月余,發(fā)熱退,但胸悶氣喘仍存,故住院中醫(yī)治療。體檢:T36.5C,P100次/分,R24次/分,BP16/9.3kPa(120/70mmHg) 。桶狀胸, 雙肺呼吸音減弱, 雙肺底可聞及干、濕性啰音。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 10.2×10'/L, N 0.82, Hb130g/L。胸片示雙肺中下野內(nèi)紋理增多。中醫(yī)癥見:神疲倦怠,氣短乏力,面色灰滯,咳嗽氣急,動則加重,納食不振,大便溏薄,舌質淡紅,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西醫(yī)診斷:①慢性支氣管炎繼發(fā)感染;②肺氣腫。中醫(yī)診斷:喘證,證屬肺脾兩虛。乃因肺病日久,子盜母氣,中氣耗傷,以致脾失健運,邪氣留連不解。治療當以健脾益氣,降氣平喘。以張錫純資生湯加減:生山藥30g,生白術10g,雞內(nèi)金10g,牛蒡子10g,玄參10g,炙蘇子10g,姜半夏10g,茯苓10g,五味子6g,生甘草6g。服中藥期間,靜脈點滴小量能量安慰劑。服藥5劑后,患者精神佳,胃納增加,大便成形。繼服7劑,咳喘明顯減輕,后間斷服用30余劑,諸癥消失,能參加一般體力活動。[劉蘭英,天元祥.資生湯的臨床應用.現(xiàn)代中西藥結合雜志,2000,9(24):2522]。 2.老年性肺心病項某,男,71歲。2005年8月16日初診?;颊?span style="color: rgb(76, 194, 238);">反復咳嗽,氣閉,胸悶,心悸,納呆,乏力多年,稍有不慎受涼即發(fā)病。經(jīng)抗感染治療后好轉,但咳嗽、胸悶、心悸不除。刻診:氣閉、氣急,胸悶,心悸,懶言,納谷不香,脈細弱,苔薄膩,舌胖邊有齒痕。中醫(yī)診斷:咳嗽,證屬脾腎虧虛。治宜健脾益腎。予資生湯加減。藥物組成:生淮山藥30g,生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10g,牛蒡子10g,玄參10g,丹參30g,瓜蔞皮12g,薤白10g,生黃芪30g,太子參15g,升麻5g,車前子(包煎)10g,炙甘草5g。7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服。二診:精神轉佳,納谷增,咳嗽、心悸、胸悶減輕。守方繼服15劑。三診:諸癥明顯減輕,守方繼服10劑。精神轉佳,面色紅潤,納食香,咳嗽、氣閉、胸悶、心悸基本控制,予資生湯原方以善其后。[嚴樟根.資生湯新用.河北中醫(yī),2006,28(10):766]。 3.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譚某,男,76歲,干部。1944年8月9日初診?;颊哂?span style="color: rgb(76, 194, 238);">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病史,曾多次住院診治??淘\:胸悶氣短、心前區(qū)不適加重2周人院,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中脘痞悶,不思納谷,大便解之不暢。脈細,苔白微膩。證屬心脾兩虛,胸陽不振,痰濕中阻,氣機不暢。試投資生湯加味。處方:淮山藥20g,玄參10g,白術15g,生雞金10g,牛蒡子10g,瓜蔞10g,薤白6g,枳殼10g,川芎10g,廣木香10g,甘草5g。服3劑胸脘痞悶減輕,食欲增加,大便通暢。繼服2周,諸癥好轉,食欲恢復正常。[周亞平.資生湯在老年病中的應用.江蘇中醫(yī),1995,6(16):37] 4。泄瀉陳某,男,36歲,1989年5月20日人院?;颊?span style="color: rgb(76, 194, 238);">2年來瀉稀便,日行6~8次,食后脘腹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shù)明顯增加。近半年來面黃肌瘦,神疲乏力,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證屬脾氣虛弱,清陽不升,運化失常,治以健脾益氣,升陽除濕,方用資生湯加減。處方:生淮山藥50g,生白術、生雞內(nèi)金各12g,葛根、薏苡仁各18g。水煎服。5劑后大便次數(shù)減少,(每日3~4次),飲食有增,再守原方化裁,連服1月,癥狀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fā)。[楊俊龍.資生湯新用.新中醫(yī),1994,(10):54] 5.老年性便秘林某,女,78歲,干部。1994年8月3日初診。便秘4~5年,大便時見干結,排便困難,一日1次,長期靠外用開塞露排便。伴見腹脹,納呆,乏力,口干不欲飲。舌紅少苔,脈細無力。證屬氣陰兩虛,大腸傳導乏力。擬健脾益氣,養(yǎng)陰潤腸。方用資生湯加味。處方:生山藥30g,玄參10g,白術10g,白芍15g,生雞內(nèi)金10g,牛蒡子10g,枳殼10g,甘草5g。服3劑大便通暢,腹脹減,但停藥后大便又難解。二診時囑患者守原方調治1月,食欲增加,腹脹除,大便正常。囑其每日定時解大便,停服中藥后以鮮山藥30g,每日煮粥頓服,便秘未再作。[周亞平.資生湯在老年病中的應用.江蘇中醫(yī),1995,6(16):37]。 6.慢性腎炎李某,女,12歲,學生。1984年7月19日初診。2年前患腎小球性腎炎,幾愈幾發(fā)。此次病發(fā)后,經(jīng)某縣中醫(yī)院治療,浮腫基本消退,但面色黃白,營養(yǎng)不良,疲乏無力,家人背負就診。精神萎靡,肌肉枯槁,形消著骨,頭發(fā)黃而稀疏,兩顴微赤,語聲低微,兩小腿微腫,不能坐立,每餐只進一二口。舌紅無苔,脈沉細微。急需顧護胃氣,培補真陰,用資生湯加減治之:生山藥30g,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9g,玄參12g,西洋參9g,粉甘草6g。水煎溫服,日2次,連進2劑。精神好轉,顴赤退,飲食增加,脈細,黨參易西洋參,大劑作散,每服6g,日三服。1年后,偶路遇其姑母,欣然相告,患兒藥后病愈,早已走讀上學。[司國才.張錫純資生湯臨床應用.河北中醫(yī),1994,16(4):29]。 7.消渴(1型糖尿病)肖某,男13歲,1990年10月2日人院。癥見煩渴多飲,日飲水量3000~5000ml,尿頻量多,飲食增加,形體消瘦,神疲肢倦,舌邊尖紅、苔少,脈細數(shù)。尿糖定性(++++),空腹血糖9.8mmol/L, 西醫(yī)診為糖尿病(1型) , 證系肺熱津傷, 治以清熱潤肺, 生津止渴。資生湯加味。處方:生淮山藥60g,生雞內(nèi)金15g,生白術、玄參、牛蒡子各10g,生地、葛根各18g,水煎服。5劑癥狀減輕,飲水量減至2000ml。守上方去牛蒡子加天花粉12g,連服2個月,諸癥痊愈。復查尿糖陰性,空腹血糖4.2mmol/L。出院后隨訪1年無復發(fā)。[楊俊龍.資生湯新用.新中醫(yī), 1994,(10):54]。 8.痿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王某,男,1988年10月6日診。四肢肌肉萎縮無力3年。檢查:四肢肌力Ⅳ級,兩大腿肌肉萎縮,膝膜反射減弱,肌電圖檢查正常。癥見神疲乏力,納谷不香,夜寐欠安,舌紅、苔薄白,脈細弱。西醫(yī)診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證系氣血兩虛,肌肉失養(yǎng)。治以健脾益氣養(yǎng)血,方用資生湯加減。處方:生淮山藥、生白術、懷牛膝、當歸各10g,雞內(nèi)金12g。服3個月。同時配合針灸,取陽陵泉、三陰交、血海、委中、足三里等穴,行補法,留針20分鐘,每日1次,共3個月。經(jīng)治后,飲食倍增,步履平穩(wěn),肌力增強,四肢肌肉逐漸豐滿而痊愈。[楊俊龍.資生湯新用.新中醫(yī),1994,(10):54]。 9.小兒多動綜合征劉某,男,13歲。2010年1月3日初診?;颊?span style="color: rgb(76, 194, 238);">自幼多動,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已影響到學習,平素納差,眠差,便燥,舌紅苔少,脈細偏數(shù)。處方:生白術10g,懷山藥15g,生內(nèi)金8g,炒牛子7g,京玄參8g,炙遠志6g,石菖蒲7g,青龍齒(先煎)10g,左牡蠣(先煎)10g,益智仁8g。14劑,水煎服。二診:服上方后食欲明顯增加,睡眠好轉,大便亦調。近有輕度感冒,鼻塞,咽癢,咳嗽,舌尖紅,先擬解表止咳,另初診方續(xù)服7劑。金銀花8g,連翹殼6g,炙桑皮8g,冬桑葉6g,杭菊花6g,玉桔梗5g,光杏仁6g,粉甘草5g,薄荷葉(后下)4g,炒烏梅6g。5劑,水煎服。三診:服藥后感冒已愈,已能靜心學習,記憶力增強,飲食和睡眠已佳,大便亦暢,惟舌尖紅仍未退,原方加清心之品,以鞏固療效。處方:生白術10g,懷山藥15g,生雞內(nèi)金8g,炒牛蒡子6g,京玄參8g,炙遠志5g,石菖蒲6g,青龍齒(先煎)8g,左牡蠣(先煎)10g,宣木瓜8g,川雅連(姜汁炒)2g,紫油桂(后下)1g。7劑,水煎服。[楊萍.顧植山用資生湯治小兒多動綜合征經(jīng)驗.中國中醫(yī)藥學報,2011,2(4):1]。 10.結核性腹膜炎趙某,女,23歲,農(nóng)民。1975年7月14日初診。因婚后夫妻不和,久郁成疾,經(jīng)地、縣兩級醫(yī)院確診為結核性腹膜炎??淘\,患者臥床,動轉需人扶持,形消骨立,肌膚甲錯,氣短息微,腹部膨隆壓痛。近1周嘔吐綠色黏液,日約1000ml,幾無食欲,靠輸液維持。舌質淡苔白,脈弦細微弱。以其肝氣郁結,沖氣上逆,胃失和降,脾失健運,痰濕留阻,已成風消。予資生湯加減治之:生山藥30g,白術12g,生雞內(nèi)金9g,半夏12g,七爪橘紅9g,生代赭石細末45g,水煎徐徐溫服。1劑,不嘔吐綠色黏液能進薄粥半小碗。遂去橘紅,減赭石為24g,半夏為9g,加太子參15g,生麥芽10g。繼進2劑。藥后已能進食,并能倚物而坐。因其久病陰陽氣血俱損,宜緩圖之。方用:生山藥300g,白術180g,生雞內(nèi)金90g,玄參90g,牛蒡子90g,太子參100g,代赭石100g。為末,每服9g,日三服,兼用抗癆西藥。藥服一半,能下床走動,藥后再診,諸癥悉除。惟月事年余不通,遂??拱A西藥,再為疏方:生山藥60g,白術30g,雞內(nèi)金30g,黨參30g,當歸30g,丹參30g,三棱10g,莪術10g,生水蛭30g,為末,每服6g,日三服。盡劑后,月事通,病告愈,隨訪10年未復發(fā)。[司國才.張錫純資生湯臨床應用.河北中醫(yī),1994,16(4):29]。 11.盜汗張某,女,5歲,1985年9月15日初診?;純罕I汗2年。夜間低熱,人睡則全身汗出,醒來即止。捫之汗冷而黏。有時汗出過多,內(nèi)衣褲皆浸濕。望診:神倦欲眠,形瘦色蒼,黑睛帶綠,口干喜飲,納差,大便干燥,舌淡紅,苔薄白欠潤,脈弦緩。經(jīng)X光透視,肺部正常。西醫(yī)認為營養(yǎng)不良,鋅元素缺乏,但久治無效。又曾間斷服用過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合潛陽鎮(zhèn)攝藥物20余劑亦乏效,家長已失去治療信心。聞道“江爾遜高徒班”開設疑難病??崎T診,特來一試。據(jù)患兒癥狀、舌脈,直斷為脾陰虧損,肝旺陽浮之證,擬用滋脾斂肝,潛攝浮陽方法,予張錫純資生湯加味:生山藥30g,玄參15g,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6g,牛蒡子6g(炒搗),白芍10g,生龍骨30g,生牡礪30g,丹皮10g,地骨皮10g,6劑。二診:服藥2劑,夜熱盜汗明顯減輕,服完6劑遂止。納轉佳,口不干,大便暢,舌淡紅苔薄白,脈緩。處方:生山藥900g,生雞內(nèi)金30g,共軋為極細丸每晨用30g,煮粥,調以白蔗糖令適口,連服1個月。半年后隨訪,夜熱盜汗一直未復發(fā),面容、黑睛轉正常。[余國俊.盜汗二年.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1991,(3):15-16]12。男子不育專某,男,31歲,2000年7月25日初診?;颊呓Y婚3年未育,身體狀況尚可,無明顯不適,曾做精液檢查,報告:精子量不足,精子活力低于50%。予資生湯加減。藥物組成:生淮山藥30g,生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10g,玄參10g,生地黃15g,補骨脂15g,車前子(包煎)10g,韭菜子15g,陳皮9g,忍冬藤30g,紫河車粉(吞服)9g,炙甘草5g。20劑,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二診:化驗精子量增,精子活動率>60%,守方繼服20劑。2個月后其妻懷孕,后順利產(chǎn)下一女嬰。[嚴樟根.資生湯新用.河北中醫(yī),2006,28(10):766]。 13.虛勞經(jīng)閉一九一三年,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勞瘵年余,月信不見,羸弱不起。詢方于愚,為擬此湯。連服數(shù)劑,飲食增多。身猶發(fā)熱,加生地黃五錢,五六劑后熱退,漸能起床,而腿疼不能行動。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服至十劑腿愈,月信亦見。又言有白帶甚劇,向忘言及。遂去丹參加生牡蠣六錢,又將白術加倍,連服十劑帶證亦愈。(《醫(yī)學衷中參西錄》)14.股骨頸骨折下肢水腫江某,女,64歲。1995年8月15初診。患者2個月前因跌仆致股骨頸骨折,未手術治療而行骨牽引??淘\:雙下肢腫脹甚,患肢為著,酸重不堪,凹陷,納呆,苔薄微膩,舌胖邊有齒痕,脈細弱。中醫(yī)辨證:患者久臥傷氣,脾失健運,濕阻脈絡,致濕瘀互結。治宜益氣健脾,佐以活血。予資生湯加減。藥物組成:生淮山藥30g,生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1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丹參30g,雞血藤30g,川牛膝30g,生黃芪30g,車前子(包煎)10g,炙甘草5g。7劑,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二診:腫脹減,納增。守方繼服7劑。三診加人補腎利水之劑,諸癥悉愈。[嚴樟根.資生湯新用.河北中醫(yī),2006,28(10):766]。 【臨床應用】 1.2型糖尿病總有效率82.8%,對氣陰兩虛和脾肺兩虛型較好。組方:生山藥60g,生白術、生雞內(nèi)金各12g,玄參、牛蒡子各10g。脾肺氣虛加黃精、黃芪;氣陰兩虛加麥冬、西洋參;陰虛燥熱加地骨皮、生地、知母。30天為1療程,觀察2個療程以上。能降低空腹血糖和尿糖。[楊俊龍.資生湯治療2型糖尿病.浙江中醫(yī)雜志,1994,(12):542]。 2.小兒盜汗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9%。資生湯加味:生山藥30g,玄參15g,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6g,牛蒡子6g,白芍藥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丹皮10g,地骨皮10g。盜汗兼自汗者加黃芪15~20g,連用2周。[安俊梅.資生湯治療小兒盜汗25例.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8):101]。 3.神經(jīng)性厭食癥痊愈70%。藥物組成:山藥30g,玄參15g,白術10g,雞內(nèi)金10g,牛蒡子10g,生地黃30g,茯苓15g,當歸15g。煉蜜加工成丸,每丸1g,每次口服10丸,日3次。治療1個月。[劉西躍,鄧觀卿.資生丸治療神經(jīng)性厭食癥.山東中醫(yī)雜志,2000,19(3):159]。 【藥理研究】 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資生湯可以降低TC、TG、LDL-C含量, 升高HDL-C的水平, 提高血清中的SOD活力, 降低MDA含量, 保護紅細胞膜Na*, K+-ATP酶活性。[馬艷紅, 周小平, 傅延齡, 等.資生湯調節(jié)血脂、抗氧化及延緩衰老作用的實驗研究.山西中醫(yī),2008,24(4):46]。 【臨證提要】本方有益氣養(yǎng)陰、消積清熱之功效,用于虛勞、經(jīng)閉。現(xiàn)代臨床使用本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糖尿病、腹瀉、神經(jīng)性厭食、肺結核咯血等。陰虛較重者可加生地,肺結核咯血可加阿膠、白及、藕節(jié);血虛經(jīng)閉加當歸、丹參、水蛭;厭食加焦三仙、木香、炙甘草、烏梅肉。使用時需要注意,方中生山藥、白術、雞內(nèi)金三味在本方中起關鍵作用,不可隨意減去。若病程較長者,本方可作丸、散服。 二、 【中醫(yī)觀點】解讀“開掛”的資生湯——張錫純之屢試屢效方這次小編要隆重介紹一個方,就是資生湯。這個簡直是個開掛了的方,為什么說開掛呢,我們知道開掛就是贊美一個東西很厲害的意思,我覺得這個詞也是可以形容資生湯,因為小編在臨床中使用效果很好,使用也是相對廣泛。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個簡單又好用的方劑。 資生湯張錫純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我們知道開中醫(yī)院的第一人,一個把中醫(yī)的內(nèi)容吃透的醫(yī)家。那么資生湯張錫純是怎么吃透的呢? 我們看資生湯由生山藥50g(一兩) 玄參15g(五錢) 白術9g(三錢) 生雞內(nèi)金6g(二錢,搗碎) 牛蒡子9g(三錢,炒,搗)這幾味藥組成。張錫純在書中,是這么說資生湯的,“治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梢姾唵蔚睦斫膺@個方可以治咳嗽,疲勞,發(fā)熱,甚至是女子的月經(jīng)不調等,只要有脾胃虛弱,這個就用得上了,所以用得很廣泛。 (勞瘵láo zhài是一種中醫(yī)術語,指的是因長期勞累、體質虛弱引起的慢性虛損性疾病。 ) 我們慢慢來解讀,在方解中提到:“《易》有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言土德能生萬物也。為什么叫資生湯,我們在易經(jīng)有說,能量足,萬物生長。所以可見這個資生湯首先是補充能量的,不是很多人的一般理解,資生湯只是治咳嗽的。 “人之脾胃屬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資生一身。脾胃健壯,多能消化飲食,則全身自然健壯,何曾見有多飲多食,而病勞瘵者哉……”張錫純說,脾胃的能量就是所說的坤元,脾主四肢,脾胃強則肢健,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能量足,萬物生長。所以張錫純首先用的藥有白術,張錫純說白術是“健脾之陽,脾土健壯,自能助胃?!?/p> 張錫純很喜歡用白術,張錫純的病案中常見到白術單味用的醫(yī)案,白術是健脾去濕的,性溫而燥,燥能去濕氣,它氣味是香的,芳香能避諱,去除濕邪,所以在家掛個白術香囊都可以趕濕邪,它雖然芳香,但不會到處亂竄,氣香不竄,它就不能結陰,跟一些比較猛的燥濕藥不太一樣,很多燥濕藥是燥完濕后,人覺得口干,白術不會,所以是比較平和的。健脾是白術的主要功能,消痰水,因為脾胃一強了,脾屬土,土克水,水就會被化掉,就可以消痰水。所以可以治療因脾虛導致的腹瀉,腹脹,四肢乏力,口干等。白術有生白術和炒白術,生白術去濕的作用更強一點,炒白術補脾的作用更強一點。平時我們?nèi)ニ幍曩I藥時一般藥店給你的是麩炒白術,麩看字的意思就知道是麥子的皮膚,也就是麥子的殼,用它炒了白術后健脾效果更好些。當然如果我們需要祛濕的話,可以問要生白術的。 接下來我們講資生湯的第二個藥,就是山藥。山藥大家很熟悉,在我家老家有很多地方種山藥,當然很多地方都有種,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山藥種在深土中,我老家是開春時種,年底時再挖出來,可見山藥它本身非常得土氣。 張錫純用山藥真的也非常多,很多危重病人,張錫純就常常用到大量山藥治療。張錫純講山藥能滋陰又利濕,既滑潤又收澀,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在滋補藥中屬“無上之品”“宜多服常服”。這個山藥我們看肉質就知道,粘滑,煮好后粉,質地厚實,可治上中下的病,可入肺脾腎三臟,難怪張錫純說它是補藥里的“上品”,可以經(jīng)常吃。我個人平時生活里很喜歡用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來做食物,比如這個山藥喜歡拿來做山藥餅。和白術同用,一個健脾陽,一個滋養(yǎng)胃陰,有陰有陽,陰陽平衡中焦形成一個小太極。 我們再講講雞內(nèi)金,雞內(nèi)金應該是雞的胃,我們平時看完宰雞后掏出一個像囊一個的東西,里面的東西有石頭,有平時扔掉的小鐵屑,泥沙等等,什么都有,可見這個器官能包囊除了食物還有其他堅硬的東西。那么我們拿去做藥的話會怎樣。張錫純說:雞內(nèi)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郁積可知。且其性甚和平,兼有以脾胃補脾胃之妙,故能助健補脾胃之藥,特立奇功,迥非他藥所能及也。 雞內(nèi)金是雞的脾胃,能瓷、石、銅、鐵這些都消化,可見它的消化能力奇強,用藥就有消積的功能,在張錫純的眼里,雞內(nèi)金除了消除胃中積滯,張錫純認為臟腑任何地方有積,都可以消除。它可以穿過各大臟腑的毛細血管的淤積,平時很多的活血化瘀藥都是把大血管的淤積祛除,但雞內(nèi)金像是一個迷你型的將士穿到小小毛細血管的地方,哪里有淤掃哪里,所以張錫純拿它治療臟腑積聚類似現(xiàn)在的腫瘤、肝硬化之類的病,治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這些。 張錫純講山藥、白術、雞內(nèi)金,這幾味藥是這個方不可挪移之品?!币簿褪钦f資生湯,這三個藥是必須,剩下的兩味可以加減使用,但這三味藥必須的。白術健脾陽,山藥滋胃陰,雞內(nèi)金消食健脾。三藥組合,能使胃強脾健,飲食增而肌肉長,可謂治虛證之良方。所有的脾胃虛弱都可在方中加這三味藥都有這個資生湯的味道了。我在臨床中對于身體虛弱,消化不好的,無論是什么病都加這三味藥。其實方中還有建中湯的意思,我們知道建中湯由白術、雞內(nèi)金兩味藥組成,對于所有由脾胃不健所致諸病,以及諸病見有胃納、脾運不足者都是適合,當然也可作為強體補益之用。 我們再說說玄參,《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說玄參性微寒謂,善于治女子產(chǎn)后產(chǎn)乳等疾病,它味甘勝于苦,所以不至寒涼傷脾胃,它可以去上焦之浮熱,退周身虛熱,而且煮好后的藥汁濃黑,故又能補腎氣,故適合治虛勞性疾病、消耗性疾病陰虛者。牛蒡子體滑氣香,能潤肺又能利肺,與山藥、玄參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故加之以為佐使也。為什么會加了玄參和牛蒡子呢?《內(nèi)經(jīng)》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這就是說血之來源,原在脾胃能多消飲食。脾胃虛弱者,則無以生血灌溉四旁,則發(fā)勞嗽等癥,就像一個稻田上,水和肥料沒有了,就干涸,干涸就有地裂干燥。這個牛蒡子和玄參就是給這塊干涸的地清涼,滋陰去虛熱。 資生湯的用法很靈活,凡是有脾胃虛弱癥的,皆可用之,你可以只取白術和雞內(nèi)金組成建中湯使用,也可以取山藥、雞內(nèi)金、白術這三味藥使用,也是有資生湯的味道了。我在臨床中對它的使用非常廣,大病后,術后的有什么疑難雜癥,如果有精神欠佳,氣血不足的,資生湯就上了,女子閉經(jīng),月經(jīng)量少的,咳嗽時間長,老人小孩反復咳嗽不愈的,這些都可以合上資生湯。在這里附上自己的一個醫(yī)案,僅供一起學習如何使用資生湯的,這個方藥物少,每個藥簡單,但使用緊湊功效強大,所以值得學習。 陳某,女,56歲。2018年10月5日初診。 “肺癌”術后2年,咳嗽,聲音嘶啞,疲倦乏力,動則喘息,納一般,食后腹脹,大便2-3天一行,體瘦,雙足背腫脹,雙踝水珠樣濕疹。舌質淡暗,舌苔薄滑有齒印,脈沉細。 處方:生白術30g,雞內(nèi)金15g,山藥15g,茯苓10g,豬苓10g,澤瀉10g,肉桂(后下)3g。7劑水煎服。 囑每日1劑,分4次服用。 2018年10月12日二診:藥后納食稍增,脘腹痞滿好轉,雙足浮腫減輕。上方加黨參10g。7劑水煎服。 以上方為基本方,隨癥加減,連續(xù)治療3月余,諸癥已無,精神明顯好轉。 按:本案辨證較易,虛證無疑。但選方有難度,大病后的大虛,如何補?氣血陰陽皆可以補,五臟六腑皆可補,難道都補了嗎?嘗試從后天之本入手,當屬正道。但起手不補先運,先不用四君子湯補氣健脾,而是用資生湯運脾開胃,是取效關鍵。 張錫純:資生湯及臨床各家驗案“資生湯”出自張錫純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原方為生山藥、玄參、生地、白術、生雞內(nèi)金、牛蒡子組成,用治勞瘵贏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現(xiàn)代可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老年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 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加紫蘇子、半夏、茯苓;老年肺心病,加丹參、黃芪; 治療冠心病,加瓜蔞、枳殼、川芎、木香; 若治療糖尿病,加黃芪、生地黃、黃精等。(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孟巍) 資生湯醫(yī)案之一詳解資生湯方:生山藥(一兩) 玄參(五錢) 于術(三錢) 生雞內(nèi)金(二錢,搗碎) 牛蒡子(三錢,炒,搗);熱甚者,加生地黃五六錢。 醫(yī)案:津埠宋氏婦,年將四旬,身體羸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為事未嘗調治。今春證浸加劇,屢次服藥無效。診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微弱,數(shù)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氣腥臭,喘促自汗,午后發(fā)熱,夜間尤甚,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大便秘結,知其已成癆瘵而兼肺病也。 從前所服藥十余紙,但以止嗽藥治其肺病,而不知子虛補母之義,所以無效。為疏方用資生湯加減,生山藥八錢,玄參、大生地、凈萸肉各六錢,生牡蠣、生杭芍、生赭石各四錢,于術、生雞內(nèi)金、甘草各二錢。煎服二劑,汗止喘輕,發(fā)熱咳嗽稍愈。遂將前方去牡蠣,加蔞仁、地骨皮各三錢,山藥改用一兩,赭石改用六錢。連服十劑,諸病皆愈,為善后計,用生山藥細末八錢煮粥,調白糖服之,早晚各一次。后月余。與介紹人晤面,言此時宋氏婦飲食甚多,身體較前健壯多矣。 津埠宋氏的媳婦,近四十歲,兩年前出現(xiàn)了咳嗽帶痰的癥狀,當時以為并非什么大問題,就沒有及時調治。今年春天病情擴展,癥狀加劇,屢次服用藥物,都沒有什么效果。 這時診斷的脈象:左部脈象弦細,右部脈象微弱。脈跳動的速度,一息六至(常脈為四到五至,三至為遲,六七急)。陰陽者,不以數(shù)推,以象之謂也。陰陽平衡,則出現(xiàn)平脈。此時的脈象為弦細、微弱,這一點就說明陰陽已經(jīng)不平衡,且有衰敗之象,從另一方面說明氣血不足。同時,脈象跳動的速度較快,是以通過脈象可以看出,此人氣血虛衰,兼有內(nèi)熱。 此時患者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咳嗽,吐痰白色,氣腥臭,喘促自汗,午后發(fā)熱,夜間尤甚,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大便秘結。 咳嗽一癥,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咳的根本原因是氣的問題。因為氣逆行,所以就會出現(xiàn)本應下行的氣反而上行,氣上逆而行的表現(xiàn)就是咳。嗽的癥狀是有痰,所以咳嗽帶痰,多因痰濕阻氣,是以氣逆咳痰而出。 痰為白色,氣味腥臭,說明肺出了問題,肺主一身之氣,所以氣逆嚴重時,自然會導致喘的癥狀出現(xiàn),且因喘息,而至汗自出。通過午后發(fā)熱,夜間尤為嚴重這一情況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此病在夜間加重,說明陽不如入陰的情況已經(jīng)非常嚴重了,是以夜間熱更盛,出汗更多。 胸膈滿悶則是當前癥狀,也是飲食減少的主要原因,但如果追根溯源,根本原因還是氣虛,所以推動力弱,導致胸膈脹滿憋悶。 陰不足,且氣不下行,所以導致大便秘結。 而且之前開的方子都是以止咳潤肺為主,但終究沒有效果,所以張錫純提到:子虛補母,通過補脾,增加肺的功能,抓住了病癥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以見效非???。 資生湯的運用與體會張錫純原解:資生湯出自張錫純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治陰虛勞熱方中,主治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等癥。其方藥由生山藥一兩、玄參五錢、于術三錢、生雞內(nèi)金二錢、炒牛蒡子三錢組成。如熱甚,加生地黃五、六錢。 張錫純:“開掛”了的資生湯(附醫(yī)案兩則)有很多同行在臨床中使用效果很好,應用也相對廣泛。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個簡單又好用的方劑。 【功用】補脾健胃,潤肺止咳。 【主治】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亦治女子血枯經(jīng)閉。 【藥方】生山藥50g(一兩) 玄參15g(五錢) 白術9g(三錢) 生雞內(nèi)金6g(二錢,搗碎) 牛蒡子9g(三錢,炒,搗)這幾味藥組成。熱甚者 加生地黃五六錢。 學習這個藥方,要抓住幾個要點:陰虛,體弱,食少,有熱。 張錫純對這個后天之本的重要性的論述,是用了很大篇幅的,由此足可見張錫純對脾胃這個后天之本的重視。
案例一: “肺癌”術后2年,咳嗽,聲音嘶啞,疲倦乏力,動則喘息,納一般,食后腹脹,大便2-3天一行,體瘦,雙足背腫脹,雙踝水珠樣濕疹。舌質淡暗,舌苔薄滑有齒印,脈沉細。 囑每日1劑,分4次服用。 2018年10月12日二診:藥后納食稍增,脘腹痞滿好轉,雙足浮腫減輕。上方加黨參10g。7劑水煎服。 以上方為基本方,隨癥加減,連續(xù)治療3月余,諸癥已無,精神明顯好轉。 醫(yī)案二: 族嫂年三十五,初患風寒咳嗽,因懶于服藥,不以為事。后漸至病重,始延醫(yī)診治。所服之藥,皆溫散燥烈之品,不知風寒久而化熱,故越治越劇,幾至不起。后生于臘底回里,族兄邀為診視。脈象虛而無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飲食減少,大便泄瀉,或兼白帶,午后身熱,顴紅,確系癆瘵已成。 授以'資生湯’,加炒薏仁、茯苓片、生龍骨、生牡蠣各三錢,茵陳、炙甘草各錢半。服二劑,身熱、顴紅皆退,咳嗽泄瀉亦見愈。后仍按此方加減,又服六劑,諸病皆痊。 囑其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調以白糖服之,以善其后。 好書推薦: 經(jīng)論醫(yī)案丨陳寶貴:資生湯的運用與體會筆者有幸跟隨湖北省中醫(yī)院針灸科向賢德主任臨床學習,在期間對他針藥并用的治療方法感受頗深,臨床治療痿癥、痹癥效果較佳?,F(xiàn)舉一案,供大家學習。 張錫純原解: 張錫純從《易經(jīng)》理解此方,后又分析每味藥在方中之作用,非常精辟獨到。張錫純說:“《易》有之'至哉坤元,萬物滋生’,言土德能生萬物。人之脾胃屬土,即一身之坤,亦能資生一身。脾胃健壯,多能消化飲食,則全身自然健壯?!?/span> 又分析《內(nèi)經(jīng)·陰陽別論》中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漸而有不得隱曲,在女子為不月,其傳為風消、息賁,漸而成勞瘵之理。 張錫純認為:“勞瘵治療之法應遵二陽之病發(fā)心脾之旨,當告誡病者淡泊寡欲,以養(yǎng)其心,又當補其脾胃,使飲食漸漸加多,身體自漸漸復原。 所以方中用于術以健脾之陽,脾土健壯,自能助胃。山藥以滋胃之陰,胃汁充足,自能納食。雞內(nèi)金助健脾胃。方中此三味為不可挪移之品。玄參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熱,尤以治勞瘵之陰虛者尤宜。牛蒡子體滑氣香,能潤肺又能利肺,與山藥、玄參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以成安肺之功,加之以為佐使。另外,如陰虛熱甚,加生地黃,用其涼血退熱之功。” 張錫純遵《內(nèi)經(jīng)》之旨,結合臨證,創(chuàng)制了資生湯一方,治療勞瘵,療效卓著。 陳寶貴新解: 張錫純從《易經(jīng)》之理和《內(nèi)經(jīng)》經(jīng)旨出發(fā),創(chuàng)制和命名了很多方藥。資生湯一方即用《易經(jīng)》土德萬物之理,進而解釋到人之脾胃健壯,自能資生一身。用此方治療陰虛內(nèi)熱型勞瘵證。 分析張錫純制方之意,乃為虛勞而設,病機乃陰虛為本,虛熱為標。故方中用大量山藥以固本,臣以白術、內(nèi)金健運脾胃,佐以牛蒡、玄參清虛熱而止嗽。此方組方精煉,制方嚴謹,用之療效卓著,為不可多得之方。 此外,張錫純對山藥、白術、內(nèi)金等藥性進行了詳細解析,認為山藥必須生用,炒用則分毫無效;白術應當使用浙江于潛者佳;內(nèi)金為雞之脾胃,能助消化,兼有以脾胃補脾胃之妙,三者皆生用,這些也是張錫純用藥之特色,值得我們研究學習。 還有,此方對于久病勞瘵重病,非幾劑所能建功,要長服一段時間或配成丸藥服用。如肺結核、糖尿病、肺心病、慢性虛弱病及婦女月經(jīng)量少等疾病,臨床辨證為陰虛內(nèi)熱證者皆可用本方加減治療。如肺陰虧虛甚者,可加沙參、麥冬、紫苑等;脾胃陰傷甚者,可加玉竹、石斛等;津虧便秘者,可加火麻仁、白芍、生地等;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者,可加當歸、生地、丹參等。 臨證驗案: 張某,男,60歲,2012年11月15日初診。主因咳喘3月余來診?,F(xiàn)癥:咳喘明顯,活動后尤甚,飲食減少,心悸氣短。觀其身體瘦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shù)。患者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病史10余年,冠心病史10年,胃炎病史5年。 ·辨證:氣陰兩虛。 ·治則:益氣養(yǎng)陰。 ·處方:山藥30克,玄參15克,生白術15克,雞內(nèi)金10克,杏仁10克,黨參15克,麥冬30克,五味子5克,丹參15克。14劑,水煎6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溫服,日1劑。 ·二診(2012年11月22日):癥狀明顯減輕,只是胃脘部偶有脹滿。上方加砂仁5克。又取14劑。 ·藥后癥狀皆失,又取14劑鞏固療效。隨訪2年,癥狀控制較好。 ·按:患者久有心肺不足病史,又加秋季天氣干燥,進而心肺氣陰傷矣。故而見以上諸癥,治療之法自當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上方中即取張錫純之資生湯合生脈飲加減而成,全方益心肺之氣,養(yǎng)心肺之陰,又加之杏仁降肺氣,丹參和血脈。心肺氣陰充足,功能正常,咳喘、心悸自止矣。二診中加砂仁,因方中補藥養(yǎng)陰藥居多,取其理氣除脹之意。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網(wǎ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