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家里有兩個小孩,長期呆在家里沖突不斷,成天打鬧,家長該怎么辦?是不是應該逼一逼孩子,不然孩子長大該怪我們?有沒有一些長期與孩子相處的行動指南,供大家參考? 「此念」在此次特殊的時期下,特地邀請到了親子教育專家、心理學家賀嶺峰教授,來為我們一一解答家長們近期遇到的高頻焦慮問題,幫助大家一起撫平焦慮、愉快相處,享受與孩子們一起共度的長長假期。 賀嶺峰 國家級家庭親子教育專家 心理學家/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心理學教指委委員/復旦大學、 上海交大、上海財大特聘教授 連續(xù)多年受邀為復旦附中、 珠海一中等重點中學做考前心理輔導 因美滿的家庭和優(yōu)質(zhì)的親子關系, 2016年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 01 家有倆娃,沖突不斷該怎么辦? 毛思翩:疫情期間家里有兩個娃的,可能更焦慮,兩個娃沖突不斷,有的媽媽還要上班,或有的媽媽在家就不勝其擾,兩個孩子一直鬧一直打,一直沖突。 賀嶺峰:挺好的。 毛思翩:就讓他們打去是吧?還多一個人去磨煉? 賀嶺峰:我見過兩個孩子在一起天天打的這種情況。反正我建議父母就是眼不見心不煩,如果沒有發(fā)生人身傷害,最好父母不要介入。不管是大的打小的,還是小的打大的,其實都是在練習。 我們家狗也是這樣的,一個狗生了很多小狗出來,小狗之間每天都在互掐,但是他互掐的目的是為了練習成長,是為了練習長大之后怎么面對各種沖突、各種欺負。 所以,獨生子女跟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理沖突的能力不行,人只能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互掐的過程中就生發(fā)出很多互掐的智慧了。你以為他將來長大了跟同學就不掐,同事就沒人欺負他,老板就不壓榨他嗎?小時候這種練習很有用。 我哥哥比我大好幾歲,我根本打不過,他還天天來欺負我怎么辦?我一定會找出很多策略來,我要么去告狀、要么偷偷壞他一下、要不就奮力反擊,一定會生出很多策略,這個策略又對孩子沒什么傷害,這不挺好的事。多好的人生練習,你平時上哪找這樣的對手跟你練這個東西。 父母千萬不要做法官,不要評說。你當姐姐的哥哥的,你要讓著弟弟點。憑什么對吧?一吵就說你大的,不應該這樣,憑什么大的就要讓小的。 然后小的要聽哥哥姐姐的,為啥我要聽哥哥姐姐的?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參與這些事情,你也評不了,你根本不知道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事情可能有對有錯,但是你知道,他們倆沖突又不是一天兩天了。父母最好不要去評判,因為任何評判在孩子心中都覺得可能是偏頗的,就覺得你偏心。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因為你根本不了解情況,也不可能去了解情況。所以他們的問題就讓他們處理。你們吵架了,就你們自己想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毛思翩:就是無論如何我都不評判。那有些孩子年齡差距特別大,這種時候父母也很難不去保護小的。 賀嶺峰:那就偏心,憑什么要保護小的? 毛思翩:明白了。 賀嶺峰:你放心,他們只要沒有致命性的傷害,他們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生發(fā)出他們的應對問題的能力來。 那你碰到老大,你將來到公司里,公司老板就是你老大,比你大多,比你厲害多了,比你資源多多了,你們倆之間要發(fā)生沖突怎么辦?你怎么保護自己?他憑什么讓著你,他有資源、厲害,他就讓著你,為啥對吧? 所以你看基辛格,基辛格長得瘦瘦小小的,小的時候體弱多病,又是一個多子女家庭,表哥表弟、堂兄特別多,小時候就愛欺負,身體不行。小時候就憑身體,身體不行,打不過人家,經(jīng)常挨欺負。所以,他就生出一套策略,協(xié)調(diào)各種關系、拉關系、談判、妥協(xié)、拉對抗,所以他才成為美國最優(yōu)秀的國務卿。 毛思翩:家里如果規(guī)則不一樣,會不會陽奉陰違? 賀嶺峰:會這樣的,這種多規(guī)則、多撫養(yǎng)人的家庭或者兄弟姐妹多的時候,陽奉陰違的比例就是會升高。 毛思翩:所以您剛才也說這個規(guī)則不一樣,父母可能跟爺爺奶奶規(guī)則不一樣,他可能也是會生成策略。其實都是有好有壞的是嗎? 賀嶺峰:對,凡是在復雜家庭長大的孩子,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都很強,就是陽奉陰違的能力特別強。 毛思翩:這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嗎? 賀嶺峰:不好就沒有特別獨立的人格,像變色龍一樣,在人前說人話,鬼前說鬼話。但它的好處就是可以左右逢源,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會變得更強。 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和不好,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但是這不重要。孩子會因此生發(fā)出應對世界的策略,沒有哪一種策略是萬用的、對的、有效的。而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就長成了這樣一個人。 毛思翩:比如一個小朋友生長的環(huán)境特別溫和,老師也都很和善,家里也都很和善,但其實社會并不是這樣的,那他一到了社會上,一下就懵了。 賀嶺峰:我們要接受社會的再教育,還要受很多傷才能領悟。 毛思翩:所以這種情況,也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讓孩子多去跟其他孩子接觸,甚至去一些相對復雜的環(huán)境去磨練嗎? 賀嶺峰:凡是刻意的都不是自然的,也沒必要刻意去傷害孩子。但是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很美好的,一切東西都是好的,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 我是很善良的,我也就相信這個世界都是很善良的、很有安全感的,這只有小孩子才會這么想。一定是沒有經(jīng)歷事情、沒有經(jīng)歷歷練。就像你認為這個世界都是黑暗的,所有人都是壞人一樣,這也是不對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既不是白的,也不是黑的,就是灰的。你看到再好的人也有陰影,最壞的人可能是個孝子,沒準是個忠誠的丈夫,但他可能殺人如麻。希特勒把那么多猶太人放到毒氣室,但是他動物園的孔雀死了,他也會哭。我們不能單獨的說什么是好人、壞人、好事,壞事,而是你到不同的社會情境當中,你應該用不同的策略來應對。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毛思翩:明白,其實就是,沒有一個單一的解釋世界的方式。 賀嶺峰:如果單一的解釋世界的方式一定是有問題的。 02 要不要逼孩子, 不然孩子長大怪我該怎么辦? 毛思翩:很多父母擔心現(xiàn)在孩子如果你不逼逼他或者是你不要求他,將來他長大了,可能會怪你說你小時候怎么都不管我,怎么去平衡這個? 賀嶺峰:第一個,父母能早做盡量早做,父母意識到問題了,就說明你已經(jīng)做得不夠好了。所以父母還是需要學習、需要成長的,父母不是說等著出了事情再做。因為父母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我們很多事情都應該提前做。比如你孩子初中的時候的數(shù)學能力跟什么有關系?跟4歲的時候手指的靈活性有關。所以你不要等孩子到了初中數(shù)學不好的時候,你才盯他,你這數(shù)學怎么這么笨? 第二個,孩子4歲的時候,他有充分的運動和玩嗎?你就發(fā)現(xiàn)4歲的時候我們把它關在那,讓他一動不動,然后你說他初中數(shù)學成績不好,其實他4歲的時候,你要天天讓他玩,讓他的肢體的發(fā)育更充分,它就能夠刺激大腦額葉的感覺區(qū)和運動區(qū)的神經(jīng)細胞更新連接更緊密。 而頂葉的神經(jīng)細胞的連接緊密的區(qū)域?qū)硎翘幚頂?shù)學能力的區(qū)域。所以你知道嗎?爸爸媽媽不是說你不應該做什么,還有我們說的定規(guī)則(點擊回顧)不是青春期要定的定規(guī)則,應該是三歲之前定的,兩歲到三歲是定規(guī)則的關鍵時期,家長那時候都不定規(guī)則,然后到了青春期想定規(guī)矩那就變成硬杠了。 你已經(jīng)十幾年都沒規(guī)則了,突然要定規(guī)則,那不就是沒事找事嗎?不是說不能做,但是爸爸媽媽要做應該做在前邊,不要等著出了事情以后再跟孩子搞。 因為你有資格定規(guī)矩的那個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孩子兩歲的時候你可以定規(guī)矩,那時候你定什么規(guī)矩孩子都聽的。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這么大了你還定什么規(guī)矩,你就應該問他,我們倆一起怎么定規(guī)矩?你來給我定個規(guī)矩,我們倆共同遵守的規(guī)矩,我們一起協(xié)商定規(guī)矩。你說我在想定規(guī)矩你來遵守,不是那個時代了。 03 疫情期間的行動指南, 爭取做一個好的陪伴者 毛思翩:在疫情期間,給長期一起相處的家庭一些總結(jié)性的行動指南? 賀嶺峰:其實在疫情期間,它就像一個放大鏡,把我們自己我們身邊的人的情緒全部都放大出來了。就放大出來了,可能我們就應該對自己和對他人有一個更深的看見。 第一個建議就是:希望我們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有一個更深的覺察,尤其是覺察一下自己的情緒喚醒模式。發(fā)現(xiàn)一下我們?yōu)槭裁慈菀妆贿@個東西所激惹?為什么這件事情我就覺得受不了?在這段時間可以對自己有一個更深的探究。因為心理學我們叫做覺察即控制,我們之所以控制不了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當我們覺察了,其實這就是控制的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個:我們建議進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跟他一起生活一下。比如他看動漫、玩短視頻、混社群、打游戲。在這個時候我覺得你不要就是老想限制他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你可以在旁邊,他做的時候你可以去看一看他是在做什么,然后等他做完了,你可以跟他聊一聊,你為什么這么喜歡這個東西?你覺得它給你帶來的快樂在什么地方?你覺得它好處在什么地方? 就跟孩子去聊一聊,進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不要認為孩子的世界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大人的世界是有意義的。其實孩子世界真得很豐富多彩,大人去關注一下、學習一下。你只有了解他的世界,你才能跟他有更好地互動、溝通和交流。現(xiàn)在我們是不了解孩子世界,我們就認為他那個東西是不對的,就覺得孩子就應該學習、做作業(yè)。說實話,學習作業(yè)這事真的沒啥意思,人家孩子的世界挺有意思的,但是你不知道他那個世界有意思地方到底在哪?然后你就排斥他,這就是一個沖突的根源。 第三個:在家里也是有界線,也是有權(quán)利空間的,孩子越大,父母越應該讓渡出一部分權(quán)利給自己的孩子。我現(xiàn)在認為你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保證是認為老爸老媽是最厲害的,上了幼兒園就發(fā)現(xiàn)老爸老媽和幼兒園老師都很厲害,等上了小學就發(fā)現(xiàn)老師是比家長更厲害,等到了小學高年級就覺得家長是不厲害的。等到了初中就認為最厲害的是同學,老師和家長都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