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停不下來的“成癮”行為而自責——它消耗了我們的時間、占用了我們的精力,在片刻的滿足之后,感覺到的,是無盡的恐懼。成癮,本質(zhì)上是一個“糟糕的感覺——麻痹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所以,它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卻一定會降低生命的質(zhì)量。 成癮現(xiàn)象的背后有什么心理機制,如何有效應(yīng)對成癮行為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和大家談?wù)劤砂a這件事。 01 成癮背后:幼年時的情感剝奪觀察嬰兒,常常可以幫助我們認知自己。嬰兒很小就有吮吸拇指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他們自發(fā)形成的用替代的方式撫慰自己的“創(chuàng)傷”。 這就是成癮最初的來源。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經(jīng)歷過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情感剝奪,ta就會學著用幻想來彌補失去的東西,以減輕痛苦。 幻想系統(tǒng)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我們既是家長,也是孩子。一方面我們感覺到自己能夠給到自己安慰和滋養(yǎng),另一方面,它又會對孩子進行懲罰和貶低——這個建立在無意識層面的“系統(tǒng)家長”,就是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的內(nèi)在父母和內(nèi)在小孩,前者嚴厲,后者縱容。 一般來說,幼年時經(jīng)歷的情感剝奪越多,長大后就越傾向于以成癮性行為作為防御手段。 可以說,很多時候,“癮君子”是由ta的父母一手訓練出來的,雖然這不是他們的故意,但卻是事實。比如以下這個例子: 一個嬰兒從小就被父母貼上了“情緒易激動”的標簽,他的父母認為他從小就很敏感愛哭,這讓他的父母非常煩惱,因為這破壞了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父母嘗試給他嘴里放上一個安撫奶嘴,他們發(fā)現(xiàn)這很有效。 嬰兒的母親雖然當了媽媽,但在潛意識里卻對孩子很抗拒——因為她的“內(nèi)在小孩”還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她只是一個“假媽媽”,雖然她也照顧孩子,但是從內(nèi)心最深處,她并不愿意孩子侵占她的時間,所以她習慣于給他一些能馬上讓他停止哭鬧的東西,比如動畫片等,獲得資金的安靜。 嬰兒的父親一樣,也是一個外表成年,但內(nèi)心還不愿負擔成人責任的男人,他用“工作忙”和“賺錢養(yǎng)家”隔離了照顧孩子的責任,寧愿在辦公室里假裝加班,也不愿意回到家面對嘮叨的妻子和哭鬧不止的孩子。 也許說到這,很多人已經(jīng)看出來了——這正是當今千萬家庭的縮影。當然,這些為人父母的大孩子,他們自己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相反,他們會用“我已經(jīng)很辛苦”來自欺欺人。 說到底,養(yǎng)育孩子真正花費的不是時間和精力,而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有真正的愛心。“假媽媽”或者“假爸爸”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他們給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也按照好父母的形式,每周帶孩子逛公園,參加輔導班,但是他們內(nèi)心缺少真正的愛。這是因為他們自己還沒真正成熟。 也許正因為如此,現(xiàn)在社會上成癮的年輕人和孩子,越來越多。 02 成癮行為背后的情緒:壓抑成癮行為有兩個共性:
經(jīng)常使用“壓抑”這種防御機制的人,會越來越脫離“現(xiàn)實/真實”層面,很難發(fā)展出真正的自我認知。當被壓抑的情緒太多,威脅到認知和意識的時候,人就會出現(xiàn)焦慮,這時候,“做點什么能盡快擺脫焦慮”的想法就會油然而生,而一般來說,人的本能會驅(qū)使我們尋找一種熟悉的方法——比如一個人小時候就使用啃指甲這種方式,那么長大后他也會使用這種方式來對抗焦慮。 問題在于,這種方法雖然熟悉,但卻只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它必然會帶來一種新的“自我挫敗感”。這就是成癮的惡性循環(huán)。 一個人越多壓抑,其在生活中的感覺就越多被切斷,這會導致過分“依賴于自我撫慰的習慣、儀式和慣例”——它建立在一種自給自足的幻覺基礎(chǔ)上。 03 應(yīng)對策略這部分可能是每個人最關(guān)心的。簡單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關(guān)注糾結(jié)時的想法和感受 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部分。大部分時候,我們很難仔細覺察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可以說我們的行為大部分來自無意識的支配。也可以換一種說法,一個人的意識水平越高,自我掌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越高。 所以,將潛意識的內(nèi)容意識化,就成為改變的關(guān)鍵。就成癮這件事來說,抓住“自己的意識在什么時候最容易崩潰”是關(guān)鍵所在。當這樣的時刻來臨時,將注意力聚焦在此刻涌現(xiàn)出來的種種情緒上——一般來說,會有焦慮、憤怒、緊張、悲傷等感受。 比如一個要戒煙的人,在煙癮發(fā)作,想要再來一根的時候,記錄一下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和感受,此時,內(nèi)心批評的聲音說了什么?感覺如何?將自己在快要淪陷的一瞬間的所思所感進行記錄,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戒煙的決心。 比如,我現(xiàn)在在寫文章,但是我又想看一眼手機。此刻我內(nèi)心的想法是:“休息一下吧,寫了半天了,好累?。 ?,我的感受是焦慮和煩躁——怎么還沒寫完,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所以,這就是我此刻情緒崩潰的關(guān)鍵點所在。 如果識別出這個關(guān)鍵點,并且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接下來我就可以告訴自己:“我知道你又出來了,想讓我玩手機,然后再批評我,說我是個沒有定力的笨蛋,我不會上你的當?!边@時候,似乎自己被蠱惑的感覺減輕了一些。 接下來,我繼續(xù)給自己正向鼓勵:“快寫完了,堅持一下,這樣,我將獲得很高的自我獎勵”——這個聲音,是激勵自己延遲滿足的鼓勵。 此刻,我內(nèi)心想要伸手去夠手機的念頭削弱了一大半。我又可以驅(qū)動“原始人”繼續(xù)寫作了。 2、記錄內(nèi)心批評的聲音和真實的自己。 可以專門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以下內(nèi)容:引誘的聲音/批評的聲音 、批評聲帶來的感覺、 現(xiàn)實的想法。 比如,還以我剛才的例子舉例,引誘的聲音是:玩一會手機吧。如果我真的玩了,那批評的聲音是:你真沒毅力,一點自控力都沒有,笨蛋 那么感受呢?分別是:面對引誘時,蠢蠢欲動,很高興。面對批評時,非常沮喪。 最后,要回到現(xiàn)實中了。 面對誘惑,我的想法是:雖然讓我玩手機很有誘惑力,但是我知道如果我玩了之后的結(jié)果,肯定是讓自己不高興的,所以,我選擇現(xiàn)在不玩。 面對批評,我的想法是:之前發(fā)生的已經(jīng)無法改變,那么就從現(xiàn)在開始工作吧。 回到現(xiàn)實,意味著我們從想象和感受的幻象中走出來,重新歸于理智。這很重要。 3、識別誘因事件 通過對一些藥物濫用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找到他們成癮的原因至關(guān)重要,換言之,有些特定的環(huán)境會撩撥他們?yōu)E用藥物的欲望。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種誘因也存在。比如戒煙的人,和一群抽煙同事在一起,別人抽煙遞給他一根,就很容易復吸。玩游戲的人,組隊戰(zhàn)友的召喚,可能讓他們放下眼下干的事。而一邊看書學習,一邊忍不住掏出手機的人,可能是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太嘈雜,讓他無法專注,或者是學習讓他覺得乏味,這時,就很想掏出手機緩解一下此刻的壓力。 打破關(guān)鍵節(jié)點的慣性,是改變成癮的有效方法。 4、體驗被壓抑的需要和愿望。 這一步,就是從根本上解決成癮性人格的層面了——而不是單純的改變行為。 內(nèi)心的批評聲掩藏了真實的自我,成癮,也掩蓋了真正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戒掉成癮性行為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重新找到真實自我——也就是人格的核心的過程。 真實的自我,由需要、欲望和特定的目標組成,當放棄幻象(成癮帶來的撫慰)時,這些被壓抑的情感才重新浮出水面。 前文曾經(jīng)提到過,幼年時情感體驗剝奪的越多的人,長大后越容易成癮。那么什么叫情感體驗剝奪呢?簡單說,就是向往和需要總是求而不得。 當一個人還很幼小的時候,ta對外界的需要和依賴是最多的,所以越小的嬰兒越需要母親沉浸式的愛,可以說,嬰兒對母親,在很大程度上是剝削關(guān)系。嬰兒通過剝削母親,母親通過心甘情愿的被嬰兒剝削,獲得內(nèi)在深層的安全感和依戀關(guān)系。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很多母親并沒有做好這個準備,她們的情緒搖擺不定,有時母愛四溢,有時心煩意亂。 那些想要戒掉成癮的人,在戒除成癮的過程中,他們常常再次體驗到自己在幼年時期的脆弱——眼巴巴的渴望父母滿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活下去。這會令他們非常阻抗。他們不愿意面對這種令人感受到無力、脆弱的感受,寧愿退回到“上癮”的幻象當中。 所以,我們需要深入的、潛意識層面的療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有一句話叫做,相信相信的力量——有成癮行為的人,需要從情感層面學習,相信自己不會再受到小時候那樣的傷害。 另外,也可以梳理自己的成長歷史,在這份梳理中,你可以描述童年的哪些事可能影響到了自己,讓自己開始了自我撫慰的事件,同時,確認自己喜歡的活動、愛好、需求和愿望。 我曾讓一個朋友做這項作業(yè),他剛開始說自己寫不出來,不知道寫什么,我只鼓勵他去做這件事。后來聽說他寫了三萬字,可能是童年的傷太痛,后面他沒有再寫。他本身也有成癮性行為,不過不是游戲、手機,而是女人。很遺憾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咨詢,否則也許會更好的幫助他。 深入潛意識,也許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人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很多時候,都會感到痛苦,而痛苦常常使人退縮。必要的時候,可以找一個專業(yè)的咨詢師,讓他利用專業(yè)的咨詢技術(shù),幫助你更加無痛的走入潛意識的馬里亞納海溝,真正的療愈自我。 【寫在最后】 成癮性行為包括很多,不僅僅是玩手機、玩游戲這種,還有很多我們意識不到的強迫性行為,其實都與成癮有關(guān),可以說它涉及的范圍不僅包括生活和學習效率,還包括人際關(guān)系等各個方面,尤其是深度的親密關(guān)系。 我提到的那位朋友,如果不懂心理的人,可能會評判他是個花花公子,或者集郵愛好者,但這其實也是他內(nèi)心問題的外顯表現(xiàn)。 一般來說,童年期受到的“創(chuàng)傷”越深的人,后天改變也就越困難,ta會表現(xiàn)的非常執(zhí)拗,容易退縮,但我想說,真正的成長需要努力,也必將屬于真正勇敢的人。 給自己一點勇氣,勇敢的邁過人生的鴻溝,創(chuàng)造一個自我掌控的、自由的生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