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是指從地中海東部南部到波斯灣沿岸的部分地區(qū),它溝通了亞洲、歐洲和非洲,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樞紐。 中東西亞地圖 中東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搖籃,誕生過古埃及、古巴比倫等古文明,是三大宗教的發(fā)源地,也出現過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全盛輝煌王朝。 但是,進入現代化以來,中東陷入分崩離析,成了世界最動蕩、戰(zhàn)爭最頻繁、恐怖主義活動最多的地方。為什么古今的中東,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呢?以后的中東,又會何去何從? 為了探尋這些答案,三聯中讀上線了由加州101主講的《中東往事》。全節(jié)目預計70余集,近4000分鐘,主講人結合了數百部多種語言的資料,從奧斯曼帝國末期到后薩達姆時代,嘗試為您揭開中東以及人類文明的前世今生。 全網最低價,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 01 中東史是人類文明史的開端 中東的歷史不只是關于中東,中東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處女地。 人類在這里撒下了第一粒種子,憑借著大自然的饋贈,在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河谷地,人類在這里第一次學會了耕種,第一次將野獸飼養(yǎng)成了家畜,第一次使用了耕犁,第一次制造了車輪,第一次發(fā)明了文字,第一次建造了城市,第一次定制了法律,第一次發(fā)現了斗轉星移,最終開創(chuàng)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國。所以說中東的歷史不只是中東的歷史,它是一部完整的人類發(fā)展史。 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圖源網絡 02 中東的歷史是西方歷史的一件最好的參照物 歐洲是西方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源地,在新大陸發(fā)現之前,中東是與之來往最密切的地區(qū)。中東歷史與西方歷史是在緊密聯系與相互作用下發(fā)展的。比如說,也正是當初中東的局勢促成了新大陸的發(fā)現。 所以,通過中東的歷史,可以讓我們從一個最好且最直接的側面去了解西方的歷史與發(fā)展。而從這一視角看到的東西,是直接學習西方歷史時很難看到的。 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 圖源網絡 從希臘到羅馬再到中世紀,從文藝復興到思想啟蒙到工業(yè)革命,再到一戰(zhàn)二戰(zhàn)乃至今天,我們會從中東歷史這一側面,帶大家看一看西方世界的另一個簡歷,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新的發(fā)現、新的驚喜。 通過中東這一參照物,可以讓我們將西方歷史看得更清更明。因為,如果說歷史是一面可以反映現實的鏡子,那么扭曲的歷史就是哈哈鏡,西洋鏡是看不到現實的。 古希臘建筑群 圖源Pixabay 最后,中東歷史不只是客觀事實,它也包括了大量的主觀意識與認知,也就是宗教。 03 宗教發(fā)展的起源 中東歷史怎么可能略過宗教的發(fā)展呢?畢竟三大一神教皆出于此: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中東往事》會把三大一神教的來歷與發(fā)展一一講述,尤其是對猶太教與猶太圣經《塔納赫》的解讀,畢竟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皆是由它發(fā)展而來。 《塔納赫》 圖源Pixabay 《中東往事》通過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宗教到底是什么,解讀它的發(fā)展,再去分析它反過來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影響,這是第三點。通過中東歷史,我們不只認識了三個重要宗教,還會去理解這些宗教信仰者的思維世界,畢竟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都接受了這三個宗教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持續(xù)至今。 04 《中東往事》將怎樣展開 那么,說過了中東歷史的重要性,我們這部《中東往事》將怎樣展開呢? 我們這個系列的故事,第一個切入點是中東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那時候的中東還不叫中東,奧斯曼帝國在當初仍是中東地區(qū)的代名詞,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土崩瓦解,奠定了今天中東的格局。了解一戰(zhàn)之后中東世界的變化,是理解今天中東問題的關鍵鑰匙之一,它會為我們解釋今天的西方世界與中東錯綜復雜之關系的由來。 我們的故事從奧斯曼帝國的衰落開始講起,回顧它長達三個世紀的滑坡,那正是歐洲列強崛起的時刻。看英國、法國、意大利、沙俄與奧匈帝國是怎樣將它慢慢蠶食;困獸猶斗,看它怎樣在一戰(zhàn)之后最終倒下,土崩瓦解、分崩離析。 我們會去巴爾干半島問一問這個歐洲火藥桶的前世今生,再去安納托利亞以東,見證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前因后果與整個過程。接著向南,在圣城麥加,我們會再次見到TE勞倫斯,與他一同參加貝都因人的阿拉伯起義,透過哈希姆家族的阿拉伯之夢,看到沙特王朝的崛起。 我們也會站在凱末爾的身旁,看他如何以少勝多、所向披靡。希臘人收復君士坦丁堡的夢想卻在士麥那的大火中鑄成了新的土耳其。 (相關鏈接:20部與中東有關的電影【直接觀看 建議收藏】) 在第二章,我們會一下跳到《塔納赫》中的創(chuàng)世紀??椽q太的神話怎樣成為經典,傳說中的“應許之地”流著什么樣的奶與蜜。 從《出埃及記》到《但以理書》,從亞歷山大到大希律,從馬加比到提圖斯,猶太人怎樣失去自己的土地?十字軍、黑死病、中世紀,猶太人兩千年的大流散卻有著不散的記憶。 從哈斯卡拉的思想啟蒙到猶太復國主義,就在一切盡在掌握時,一戰(zhàn)過后我們看到的卻是“人魔”希特勒的崛起,他所帶來的是納粹妄想的荒誕無際,二戰(zhàn)中猶太人一幕幕的悲劇,二戰(zhàn)后歐洲的滿目瘡痍。我們將看到“日不落”帝國的日落與猶太國以色列的建立。 這樣我們會來到第三章,1948年中東戰(zhàn)爭戰(zhàn)火再起。從以色列的獨立到納賽爾的埃及,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巴解組織的法塔赫與穆兄會的哈馬斯,舊恨新仇將巴勒斯坦推向一條不歸路。一場場投入,一次次暗殺,留下的最終還是一個難破的殘局,讓我們去認識一種和平——它比戰(zhàn)爭更需要勇氣。 大衛(wèi)·本古里安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圖源網絡 看過這些,我們再回過頭來進入第四章的兩“伊”。我們會去伊拉克與伊朗,從巴格達到波斯,兩個古老的中東文明發(fā)源地為什么會變成今天的樣子?八年的戰(zhàn)火,多少少年死士手中緊握著天堂的鑰匙。薩達姆與霍梅尼,兩“伊”與兩“1”,從海灣戰(zhàn)爭再到911。讓我們穿越回去,看一看獨裁者的成長之路,極端與強權,孰高孰低。 這就是《中東往事》,全節(jié)目預計一共70余集,近4000分鐘,這是結合了數百部多種語言資料后的一些心得。量,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參數,但是光有量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我們帶著什么樣的問題與迷惑去閱讀、去解讀。當問題可以在閱讀之中得到解釋,那么你就會變成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讓這部《中東往事》成為一個認知的旅途,在這次旅途之中,讓我們一起對人類的發(fā)展有所思考,讓我們脫開民族、宗教與國家的界限,去想一想我們人類這個所謂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如何與自己的同類相處、相融合地發(fā)展下去。 這個系列的篇幅雖然很長,但是咱們在這里要聊的沒有奇聞怪論,沒有飛碟與外星人,有的是一條漫漫又血腥的長路,叫做人類文明。這個文明的故事如紗布一樣,一層一層地揭開,為大家展示一個真實的世界。如果大家要問這次旅途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我們要去征服的盲目與懦弱。這就是中東,這就是咱們要聊的中東往事。歡迎大家收聽與訂閱《中東往事》。 | 
|  | 
來自: 韓不一 > 《煙酒糖茶天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