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短添惆悵,更深轉寂寥。 注釋①惆悵:失意、傷感。 賞析做為一個江西詩社宗派的詩人,呂本中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原因是他做了一個”江西詩社宗派圖”,將黃庭堅以降詩法相近的二十五位詩人列為派中詩人,而皆源出黃庭堅。這樣的一種作為,影響非常重大,以致于近人每論及宋詩甚至于整個中國詩,必談江西詩派。而一談江西詩派,則必談呂本中之宗派圖。 至于呂本中的詩,根據(jù)他自己的表白,是出于黃庭堅;敖陶孫的〈詩評〉稱他的詩如”散圣安禪,自能奇逸”。 詩題”夜”指出時間,整首詩就緊扣這個時間去呈顯情境:”夢短”、”更深”、”夜雨”都統(tǒng)攝在”夜”這個大的時間意象中。所謂”夢短”,暗指此夜中難安枕席,不能一覺到天明,同時伏下”添惆悵”之因,惆悵是情緒,既言”添”,就表示原就惆悵,如今因夢而加深,可見這”夢”絕非美夢,而是惡夢,導因當然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所困頓或其他的不如意。 這首句是一己內心之境,次句則是指外在空間:更已深,夜變得更加死寂。同時相對于上句,更表示其惆悵的情緒已持續(xù)良久,而空間的”寂寥”正映襯詩人內心的寂寞,與上句的惆悵互相完成詩意的表現(xiàn)。 后面兩句是聲音感覺,人在室內,夜中不能寐,寂寞、惆悵,偏偏這夜又是有雨,一滴一滴地滴在芭蕉之上,那聲音傳來,便彷彿是一滴一滴擊打在寂寞、惆悵的心中,”如何……只是”,詩人不得不問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全詩四句,由一己內心外射周圍環(huán)境的死寂,而轉至屋外情境,言已盡而意無窮,這”滴”字又回到一己內心。一夜無語,四句短詩卻表現(xiàn)出千言萬語,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詩人捕捉剎那之間的感覺寫出的,其實詩中的時間持續(xù)很長,我想這樣的詩表現(xiàn),非高手不能為。 此詩與另一首七絕《聽雨》,實是把一種情緒分兩首寫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