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的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無可撼動的,這當然不僅是因為歷代帝王和書法家的推崇,更多的是因為其書法的藝術價值之高。 王羲之的書法就好比是汪洋大海,后世的書法家就好比是從這汪洋大海當中流淌出來的涓涓細流,無不以其為宗。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藝術大師南唐后主李煜在自己的《書評》當中寫道:
像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張旭等影響后世極其深遠的大師級書法家無一不是從王羲之的書法當中汲取營養(yǎng)而卓然成家的。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所以對于任何一個書法人來講,王羲之的書法是每一個人都繞不過去的經(jīng)典,所以王羲之的法帖在歷代書壇都備受矚目。 在中國盛唐時期,文化極其開明與昌盛,以至于有萬國來朝的轟動,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商人或者布道者匯集于長安城中,其中就有許多日本人。 從梁武帝開始一直到唐代,皇家便不遺余力的廣泛搜集王羲之的法帖真跡,到了太宗時期,皇家內(nèi)府所藏,已經(jīng)有3000多紙王羲之的法帖了。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而在這其中有一件著名的王羲之法帖,此作的藝術價值全面超越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此作于日本奈良時期被賞賜給了日本的遣唐使,自此之后流入日本,這本著名的法帖,在日本流傳1300多年之后,在1934年才在機緣巧合之下,影印本流入中國。 這件作品原帖為一件長卷,乃是王羲之的3件手札作品,此帖在14年前還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過。 這就是著名的'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牘合裝,有人稱之為《喪亂得示二謝帖》,也有人將其總稱為《喪亂帖》。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喪亂帖》的內(nèi)容乃是王羲之聽到“先墓遭到荼毒”,他“椎心泣血”,此作也堪稱字字血淚,在極度的悲憤之情中寫下了這件心與神合的曠世神品。 這件《喪亂帖》我們曾經(jīng)逐字逐行進行過細致分析,這是一件極其偉大的藝術品,其成就遠遠超越了存疑的《蘭亭序》,此作將每一個字的節(jié)奏,每一行字的節(jié)奏都與內(nèi)容完全契合在了一起,構成了一件筆隨心轉(zhuǎn),字與情合的神明之境,書法史上能夠有這種境界的藝術品也僅僅只有《祭侄文稿》和《寒食帖》這樣的作品才具備。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這件《喪亂帖》在日本流傳了1300多年,一直被視為國寶所珍視,而國內(nèi)所藏的王羲之墨跡,在歷代的王朝更迭當中已經(jīng)所剩無幾,而日本所藏的這件《喪亂帖》又極為珍貴,所以成為了近百年中國書法史上的無數(shù)人手追心摹的經(jīng)典之作。 如果說《蘭亭序》有人懷疑不是右軍真跡的話,那么這件《喪亂帖》則是無人不信服,書法史上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qū)懗鲞@樣的風骨和面目,既有雄強之美又不失蘊藉之態(tài),此作可以說是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末年之作,其藝術成就遠勝于《蘭亭序》。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如今,我們將這件藏于日本的《喪亂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1:1掃描復制,還原出跟原作毫無差別的作品,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 欲購此《喪亂得示二謝帖》全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