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辰山旱溪花境 類型:旱溪花境 地點:上海辰山植物園 時間:2016.1.23-2020.11.1 拍攝設備:尼康相機及手機 位于辰山三號門的附近旱溪花境,可以說每次去辰山必逛的地方,欣賞這一處美景的同時,也是做一份觀察和記錄,在四季變遷中感受季節(jié)帶來的景觀變化,也為類似的項目積累設計經(jīng)驗。 2016.1.23 第一次去辰山植物園,多云的寒冬時節(jié),比起光禿禿的其他處景觀,旱溪還有些景可看。
2018.2.4 與一月底的季相變化不大,旱溪的宿根花卉大都修剪完畢,還有芒草、矮蒲葦?shù)扔^賞草和一些常綠喬灌木可看。 簡單來說,旱溪就是不放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配合植物的營造在意境上表達出溪水的景觀。雨季里,旱溪也可以起到蓄水的功能,而在沒有水的時候,石頭裸露出來的依然是一種具有自然美的景觀。
2018.3.3 三月初,芒草類和狼尾草類觀賞草從根部位置被修前掉,矮蒲葦類觀賞草被修前至0.5-1.0米左右。
2018.3.24 三月底,鋪地柏的顏色由銹色轉為綠色,弗吉利亞櫟開始換葉。 辰山的旱溪約260米,位于兩片草坡間的低洼處,兩側的地形最大落差達5米,雨天常常積水,形成一條水流帶,無法正常種植植物。設計師因地制宜,利用其地形特點,將其設計成了一條可減緩雨水沖刷、匯集雨水的旱溪。
2018.4.2 四月初,修剪過的觀賞草開始萌發(fā)微微的綠意,常綠鳶尾、蓍草、大濱菊等綠意較為明顯。
2018.4.23 四月底,草坪開始復綠,各類宿根花卉、觀賞草也迅速萌芽生長。 溪底用卵石鋪設而成,可減少雨水對河床土壤的沖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時植物通過龐大的根系群落涵養(yǎng)水源,為旱溪內(nèi)的所有生命體提供源源不斷的水分。
2018.5.16 五月中旬,旱溪花境進入春花期,大濱菊、山桃草、柳葉馬鞭草、千屈菜、萱草類正在開花。 旱溪的道路用花崗巖碎石鑲嵌草坪鋪設,既滿足了場地內(nèi)觀賞的路徑需求,也與整體自然生態(tài)的環(huán)境氛圍比較相適宜。
2016.6.2 六月初,春花類宿根花卉仍在綻放中,觀賞草茁壯生長、場地類植物豎向變化已經(jīng)十分明顯。 在植物配置方面,利用多年生宿根花卉、觀賞草、水生植物等營造景觀效果,在觀賞性上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將具有耐水濕特點的植物品種種植在地勢低洼的溪底卵石縫隙間,能適應半水濕、半干旱的生長環(huán)境;將旱生的植物種植在路邊。將環(huán)境與花境融合在一起,運用點植、片植、叢植相結合的栽植方式,營造高低起伏的地勢,使景觀效果富于多變。
2016.7.16 進入夏季,狼尾草類植物開始抽穗,美人蕉、大花秋葵和金光菊等植物開的正好。 旱溪花境由北向南形成粉色、黃色、白色、紫色、綠色五種主色調(diào),在栽培植物的選擇上通常以觀賞期長、適應性強、價格低廉 、可粗放管理等為原則,既保證景觀效果,也便于后期養(yǎng)護管理。
2018.9.1 夏季尾聲的雨天,芒草類和矮蒲葦類植物也已抽穗,美人蕉、柳葉馬鞭草、山桃草等仍在開花。 其中紅色系的有火炬花、天人菊、石蒜、火星花 、美麗月見草、大花萱草、紅王子錦帶、大花秋葵等 ,藍紫色系的有穗花婆婆納、千屈菜、紫嬌花、柳葉馬鞭草、林蔭鼠尾草、花菖蒲、路易斯安那鳶尾、常夏石竹、穗花牡荊等,黃色系的有黃菖蒲、大花金雞菊 、金光菊、黃花美人蕉、地涌金蓮等 ,白色系的有山桃草、 毛地黃釣鐘柳、大濱菊等。
2018.10.7 國慶假期,開花類植物逐漸減少,旱溪花境成為各類觀賞草的舞臺。 觀賞草品種有:細莖針茅、小兔子狼尾草、狼尾草、大布尼狼尾草、紫葉狼尾草、粉黛亂子草、藍冰麥、須芒草、柳枝稷、細葉芒 、斑葉芒、花葉蒲葦、矮蒲葦?shù)?,豐富的觀賞草品種為旱溪花境的秋冬兩季營造出十分自然野趣的景色。
2018.11.15 進入深秋,芒草和狼尾草類的觀賞草葉片變黃,與矮蒲葦和花葉蒲葦?shù)纳蕦Ρ让黠@。 還有彩葉杞柳、迷迭香、金森女貞、鋪地柏、銀姬小蠟、紅葉石楠、香根菊等各類灌木的點綴,弗吉利亞櫟、北美紅杉等常綠喬木作為骨架樹種,使得旱溪花境在冬季修剪之后也有綠量可以觀賞。 另附:辰山植物園新旱溪建造過程觀察照片
整理場地,規(guī)劃觀賞路徑和種植區(qū)域,擺放旱溪內(nèi)石頭。
植物種植,灌木點植,草本植物小苗點植及片植,留出足夠的種植間距,露土部分鋪設覆蓋物。
初夏時節(jié)、植物生長兩個月后的效果。
當年九月份的效果,觀賞草類植物生長迅速。
2020.11.1 旱溪建成兩年后的效果。 旱溪花境的植物配置手法十分自然生態(tài),且造價相對較低,具有提升綠化生態(tài)效益、增加植物景觀變化、滿足人們追求自然、和諧的人居理念,另外旱溪花境一經(jīng)建成、后期低成本維護也符合低碳園林的理念。 隨著雨水花園等生態(tài)城市的理念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旱溪花境會在公共綠地及住宅社區(qū)得到大量推廣與應用,打造出更加優(yōu)美和宜居的生態(tài)園林景觀。 更多內(nèi)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