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董氏奇穴之肝膽疾病常用穴//常見疾病董氏奇穴治療處方

 建康是福hdoza5 2020-11-12
(一)治療肝臟疾病常用穴道 
1、上三黃穴 
2、肝門穴 
3、肝靈穴 
4、土靈穴 
5、木炎穴、木穴、指三黃穴(手指區(qū)) 
6、木肝穴(肘窩處) 
7、四花下附近青筋點刺放血 
8、肝俞穴(第9、10胸椎間旁開1.5寸,屬十四經(jīng)) 
9、肝點(耳針) 
10、解溪穴上七寸脛骨旁放血,可治各種肝病。 

(二)治療膽疾病常用穴道 
1、足肝經(jīng)穴道、上三黃穴 
2、木枝穴 
3、膽穴 
4、木黃穴、其黃穴 

(三)肝炎 
1、針肝門穴、木耳穴、明黃穴,有效。 
2、針上三黃穴,配木黃穴、通關穴,效果卓著。 
3、針心門穴、肝門穴、腸門穴,效果卓著。 
4、針三星穴、指三黃穴,有效。 
5、針心門穴、肝門穴、腸門穴三針倒馬,特效 
6、B型肝炎:上三黃、肝靈穴、木炎穴,配耳針肝點、肝炎點。 
7、一般肝炎:(1)針肝靈穴、上三黃穴。 (2)小腿陽明區(qū)四花中、四花下穴及其一帶放血,配合針上三黃穴,配木黃穴、通關穴。 
8、急性肝炎:火包穴出血,針上三黃穴,配肝門穴。 
9、急性慢性肝炎特效處方:針肝門穴、明黃穴,不論急性慢性肝炎,均有特效,加針腸門穴更佳。 
10、治各種肝?。航庀ㄉ掀叽缑劰桥苑叛?,可治各種肝病。 
11、肝?。夯鸢c刺放血。 

(四)肝硬化 
1、肝靈穴,配上三黃穴、三重穴。 
2、先在三重穴、外三關穴放血,再配合針三重穴、外三關穴、上三黃穴,及耳穴之木耳穴、木硬穴、土耳穴、內(nèi)分泌點、腫瘤穴手部相關穴位留針 
3、先在后背肝木區(qū)上點刺放血,再針上三黃穴。 
4、針木炎穴、木靈穴,有效。 
5、針肝靈穴、火包穴、三重穴,特效。 
6、針上三黃穴,配肝門穴,效佳。 
7、肝俞穴點刺出血,再針上三黃穴。 
8、上曲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再針肝門穴,明黃穴。 
9、四花外穴、肝俞穴點刺放血。 
10、治各種肝病:解溪穴上七寸脛骨旁放血,可治各種肝病。 

(五)肝癌 
1、肝靈穴、木炎穴、上三黃穴、肝門穴、靈骨穴、大白穴、通關穴、通山穴、通天穴。 
2、肝靈穴,配上三黃穴、三重穴。 

(六)肝昏迷急救 
1、針地宗穴。 

(七)黃疸病 
1、針上三黃穴,配木枝穴,有效。 
2、針膽穴,配木黃穴,有效。 
3、針上三黃穴,配木枝穴。 
4、針膽穴,配木黃穴。 
5、針太陽一、太陽二穴、膽穴,配木關穴。 
6、針木枝穴、木全穴、明黃穴,配肝門穴、火菊穴。 
7、針上三黃穴。 
8、隱白穴、脾俞穴、胃俞穴點刺放血。 

(八)肝火旺 
1、火連穴放血,配合針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上三黃穴。 
2、淺針木穴(因為木穴在大腸經(jīng)上,根據(jù)臟腑別通原理,故治肝火旺極具特效) 

(九)膽囊炎 
1、針木黃穴、木枝穴、木全穴、木脊穴,特效。 
2、針上三黃穴,配木枝穴,奇效。 
3、針太陽一穴、太陽二穴,配膽穴,效佳。 
4、針天黃穴、明黃穴、其黃穴三穴,左右腳同時針刺。 

(十)膽結石 
1、針馬快水穴,特效。 
2、針木枝穴,配上三黃穴,特效。 
3、針膽穴,效果佳。 

(十一)膽結石痛止痛 
1、針木枝穴,特效。
 
 
常見疾病董氏奇穴治療處方

一、頭部疾病

(一)頭痛:

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配腎關,留針45分鐘,輕癥二三次,重癥四五次即可不發(fā)。

2、針靈骨,立可緩和頭痛。

3、太陽兩穴配靈骨立止

(二)偏頭痛:

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效甚佳。

2、針中九里(風市)、效果亦佳。

3、點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陽部位疼痛針金門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無名指第二節(jié)外側四分法取穴三穴)

6、側三里(足三里后1寸)、側下三里(側三里2寸)

(三)前頭痛:

1、針火菊立止頭痛

2、眉棱骨痛:針火菊立效。

3、點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頭痛:

1、沖霄放血立止頭痛。

2、針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頭痛、頭脹、久年頭痛:

腳背六溪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六)眉棱骨痛:

火連(第一跖骨內(nèi)側,距趾跖關節(jié)2寸處)火菊(第一跖骨內(nèi)側,距趾跖關節(jié)3寸處)

(七)感冒頭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之中央點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節(jié)中央線上三分法取兩穴、向下斜刺)

3、頭暈:感冒頭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配靈骨 大白

1、高血壓頭暈,先在背部五嶺點刺放血,再針火硬可立降血壓,并止眩暈。

2、腦貧血頭暈,針通關、通山、通天。

(八)正腦三穴:主治:腦鳴、腦神經(jīng)痛,咳嗽不止(立即見效)

二、眼部疾病

(一)視力模糊:

1、高血壓引起的眼花,先點刺五嶺,再針下三皇。

2、針明黃,留針,捻轉(zhuǎn)即愈。配復溜效更佳。

(二)麥粒腫:

1、針靈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點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點刺出血少許效果亦佳。加針上白,效果更佳。

(四)目干澀:

針明黃有效。配復溜效更佳。

(五)兩眼睜不開:

1、針叉三、火菊即可睜開。

2、針光明、人皇。

(六)沙眼:

1、瞼骨皮上的紅點用針點刺出血效果很好。

(七)白內(nèi)障:

1、針下三皇,長期治療有效。

2、針腎關、光明。

(八)迎風流淚:

1、針木穴特效。

2、針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老病可點刺三重穴。

4、花骨一穴之四穴

5、眼發(fā)干、流淚:木穴 

(九)角膜炎,眼痛、眉棱骨酸痛:三叉一穴

(十)偷針眼:靈骨(交刺) 

(十一)眼跳:

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腎關。

2、針風市、復溜。

(十二)青光眼:

針下三皇、光明有卓效。

(十三)眼睛諸疾:分白、上白(食指、中指掌骨間上5分、1寸5分各一穴)

(十四)飛蚊癥:

腎關(天皇下1.5寸) 光明(內(nèi)踝尖后1寸,直上2寸)(書指即復溜穴)

三、鼻部疾病

(一)鼻膜炎:

1、騾馬、通天、通關

2、駟馬三穴(膝臏骨外上緣直上分別7.5、9.5、11.5寸)同時取6穴

3、指駟馬  火腑海(前臂背側肘下三寸,火山后二寸)迎香(鼻翼旁)

(二)酒糟鼻:

1、三棱針或七星針點刺正本穴,三四次即愈。

2、靈骨穴:(穴位見上)深刺一寸五分。

3背部脾俞、胃俞點刺出血有卓效。

(三)鼻出血:

針肩中立止。

(四)感冒多涕:木穴,配重子

四、耳部疾病

(一)中耳炎:

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二)耳痛:

三重、四花外同時點刺出血。

(三)耳鳴:

1、瀉駟馬補腎關即可停止。

2、瀉曲陵補明黃,亦可停止。

3、正宗(足底后跟正中,距足底5.5寸是穴)

(四)耳鳴、耳聾、重聽:

腕順二穴  配火串穴(手背兩筋間,距腕橫紋2.5寸)

五、口舌齒疾病

(一)下頜骨痛:

1、針火硬,配解溪穴效更佳。

2、點刺耳背。

(二)口眼歪斜:

1、四花外點刺,再針側三里、側下三里。

2、三重點刺,再針駟馬、通腎。

3、三重穴(外踝尖3寸、5寸、7寸)

(三)中風失語:

1、針肩中,配商丘更佳。

(四)牙痛:

1、針靈骨,交刺側三里、側下三里。

2、靈骨(在拇指與食指的掌骨間)左病針右,右痛針左,下針立止。)大白

    若痛不止加心靈一穴,(前臂腕橫紋上1.5寸。)

(五)撥牙麻醉:重魁(大白穴下2.5分)

(六)口唇痛、口腔炎:上唇 下唇(膝蓋下緣臏骨韌帶上)

六、顏面疾病

(一)顏面神經(jīng)痙攣:

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中九里有效。

2、針腕順一、二穴。

(二)面麻:

1、三重放血,針側三里、側下三里。

2、針風市、側三里。

(三)三叉神經(jīng)痛:

針側三里、側下三里、外膝眼。

(四)面神經(jīng)麻痺:(口眼歪邪)

1、足三重穴 

2、腕順二穴

七、咽喉疾病

(一)魚骨刺喉:

1、針足千金有特效。

2、喉痛、魚骨刺喉:足千金(側下三里穴直下2寸,往后5分)足五金(足千金穴直下2寸)

(二)喉痛:

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放血。

3、足千金放血。

八、頸項疾病

(一)項強(頸痛)

針正筋、正宗立效。

(二)痄腮:

耳背放血。

(三)肩頸痛:

針腎關上、髀關。

(四)落枕:

1、針重子、重仙。

2、針正筋、正宗。

3、針重子、承漿。

4、針后溪、束骨。

5、失枕穴:(掌面小指第二節(jié)中央偏內(nèi)側二分上二分處{尺側})

6、重子穴配承漿穴(手掌面,重子與合谷相對,重仙與靈骨相對)

落枕時頸項強硬涌左右轉(zhuǎn)動者取后溪,不能前后俯仰則取束骨,或刺正筋、正宗亦有殊效。

(五)頸椎?。?/font>

1、正筋(腳后跟筋上,距腳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配人中或承漿

2、水源三穴(小指掌面第一節(jié)尺側D線,四分法取三穴)中白(手背無名指、小指的指掌關節(jié)下5分)手麻加肺靈(外關下0.5寸)

九、上肢疾病

(一)手指麻:

針腎關、復溜特效。

(二)食指痛:

1、針四花中穴特效。

2、針五虎一特效。

(三)手酸:

針側三里、側下三里。

(四)指關節(jié)痛:

針五虎一特效。

(五)腕關節(jié)痛:

1、針側三里、側下三里特效。

2、手腕扭傷:側三里 側下三里

(六)腱鞘炎:

1、針五虎一特效。

2、手指痛、腱鞘炎:五虎一

(七)肩關節(jié)扭傷、手臂不舉:

1、針腎關特效。(對側)

2、針四花中亦特效(同側)。

3、針足千金、足五金。

(八)手痛不能握物:

1、針對側側三里、側下三里。

2、針重子、重仙。

3、針腎關。

手抽筋:火串穴(前臂掌側腕橫紋上3寸)配火陵(火串上2寸)火山(火串上4寸)

(九)上臂痛、手臂麻痺:

1、針對側側三里、六完有效。

2、神肩穴(肩峰與云白連線的中點)

(十)肩凝癥、肩臂不舉、肩痛:

1、針肩中有效。

2、補腎關、瀉尺澤。

3、火膝穴(小指甲外側角后二分即小澤下一分)指駟馬(食指背側第二節(jié)外側,

四分法三穴)

4、重子 重仙(手掌面,重子與合谷相對,重仙與靈骨相對)

5、足千金 足五金配腎關

6、三肩穴(手背大拇指掌骨正中央下三穴)

7、腎關(對側)(即天皇副穴,陰陵泉下1.5寸)指三重(健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jié)外側四分法取穴三個)外關 陽溪 后溪(健側)

8、八關穴(四指指掌關節(jié)下2.5分處,共8穴)

(十一)肩腫痛:

1、腎關、九里、側下三里,

2、 通腎、通胃、通背。

3、針肩中(上臂肱骨之外側,肩骨縫下二寸五分。

(十二)肘關節(jié)痛:

1、靈骨特效。

2、針四花中亦特效。

(十三)手抽筋:

針對側火山。

手腳扭傷:外陵(承山外側1.5寸)內(nèi)陵(承山內(nèi)側1.5寸)

(十四)兩手拘攣:

針腎關、瀉曲陵。

十、下肢疾病

(一)坐骨神經(jīng)痛:

1、針靈骨、大白特效。

2、委中青筋點刺放血特效。

3、骨關\木關配靈骨\下白(中白下1寸處)

4、火府 火梁 火昌 木府 木梁 木昌 金府 金梁 金昌?。ǜ?、梁、昌在大腿后側分三行成三排,火居中,木居內(nèi)側;金居外側,兩側距中線各2寸。從上至下距承扶3、7、10寸)。

5、三叉三穴(握拳取穴,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三個叉骨間)

6、正筋(足后跟正中央、距足底3.5寸)正宗(正筋上2寸)正士(正宗上2寸)

(二)大腿痛:

1、針叉三特效。

2、金林點刺亦特效。

3、腿痛無力:八關穴(四指指掌關節(jié)下2.5分處,共8穴)

4、大腿內(nèi)側痛:針神肩

5、小腿脹痛:木華二穴(中指掌面第二節(jié)中央兩側五分各一穴)任選一穴立解。

6、脹痛抽筋:木華二穴倒馬,左右交叉取穴

(三)腳抽筋:

針正筋、次白。

(四)足跟痛:

1、委中青筋點刺特效。

2、針五虎五。

3、足踝、足背酸痛:五虎四(拇指手掌第一節(jié)外側赤白肉際,兩指紋間六分法取五穴)

4、足跟酸痛:五虎五(用上四穴治療均以五虎二作倒馬針)

(五)腿軟無力:

1、針肩中、通天特效。

2、針木枝亦佳。

(六)腳麻:

針外駟馬、對側肩中。

(七)趾麻:

1、針下三皇。

2、足趾酸痛:五虎三

(八)腿冷痛:

1、雙鳳點刺出血,再針通天通胃。

2、腿彎痛:腕順二穴

(九)膝蓋冷痛:

1、針單側通天、通山。

2、針肩中。

3、三金點刺對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4、膽穴(中指第一節(jié)兩側正中)

5、肩中(上臂肱骨之外側,肩骨縫下二寸五分。

6、火膝(小指甲外側角下2分)膝靈(中指甲內(nèi)外角下2分)

7、心膝(中指背面第二節(jié)兩側處各1穴)配膻中

8、膝關節(jié)炎:肩中(兩臂自然下垂,在肩骨正中肩峰穴直下2寸) 建中(兩臂自然下垂,在肩骨正中肩中穴直下2寸)火府 火梁 火昌

9、風濕性關節(jié)炎:膝靈(中指甲內(nèi)、外角下各二分是穴)火膝(小指甲下2分)

10、痛風:骨關木關

(十)足踝扭傷:

1、委中點刺出血特效。

2、針五虎四。

1、 針小節(jié)穴尤其特效。

3、小節(jié)(大拇指指掌關節(jié)黑白肉際上)云白(肩中穴內(nèi)2寸)

(十一)腳痛不履地:

1、 針對側九里,下針即愈。

(十二)小腿酸脹痛:

1、  針次白特效。

2、  針肩中亦佳。

3、  精枝放血尤佳。

(十三)兩腿酸:

1、水通、水金。

2、  針對側七里、九里。

(十四)腳掌(背)痛:

1、  針五虎三、四。

(十五)足趾痛:

1、 針五虎三。

 

 

 

 

 

 

 

 

 

十六、脾胃疾病

(一)  胃?。?/font>四花中、外點刺出血,再針通關、通山特效。

(二)   嘔吐:1、總樞穴點刺特效。2、四花中點刺亦有效。3、 針水金、水通有效。

(三)胃酸過多:1、針天皇、腎關。2、針通天、通胃。

 (四)急性胃痛:1、四花中點刺特效。2、針土水穴。

(五)翻胃:1、針天皇、腎關。2、總樞穴點刺出血。

(六)胃炎:針門金。

(七)食欲不振:針靈骨。

(八)十二指腸潰瘍:四花中、外點刺特效。

十七、腎、膀胱疾病

(一)  腎炎:1、針通腎、通背、通胃甚效。2、水俞三棱針刺出黃水。

(二)腎結石:針馬金水穴。

(三)水腫:1、針通天(治腿腫)2、針通腎、通胃、通背。(治瞼腫全身腫)

(四)膀胱結石:1、針馬快水。2、腎、膀胱結石:馬金水 馬快水 六快 七快

十八、大小腸疾病

(一)  急性腸炎:1、四花中、外點刺特效。2、針門金亦特效。

(二)   小腹脹:腕順一、二穴。

(三)   痔瘡:1、委中刺血特效。2、其門、其正、其角。

(四)   疝氣:1、內(nèi)踝至三陰交一帶點刺出血。2、針五間穴。(任選三至四穴)

(五)  盲腸炎:四花中、外穴點刺有奇效。

十九、前后陰疾病

(一)睪丸炎:內(nèi)踝至三陰交一帶點刺出血。

(二)尿意頻數(shù):1、針海豹、木婦特效。2、針馬快水亦效。3、針腎關尤具特效。

(三)淋濁:1、針通腎、通胃、通背。2、針馬快水。

(三)遺精、小便出血:針下三皇。

(四)陽萎早泄:針下三皇。(配水金、水通更佳)

二十、婦科疾病

(一)子宮痛:針婦科配還巢特效。

(二)輸卵管閉塞:針婦科穴配還巢、木婦特效。

(三)子宮瘤:1、針婦科、還巢、姐妹三穴。2、重子至重仙直線上點刺,再針還巢。

3、外三關(外踝尖與膝蓋后高骨連線上四分法取三穴)

(四)赤白帶:針婦科、還巢、姐妹三、木婦。

(五)陰道炎:針婦科穴、云白、海豹。

(六)痛經(jīng)婦科、門金。內(nèi)庭、門金、還巢穴。

(七)回乳:指駟馬(食指第二節(jié)外側指節(jié)間距離四分法取三穴)

(八)乳腺炎:肩峰穴(肩骨接縫凹陷下5分)

(九)婦科百?。?/font>1、婦靈二穴配婦科穴   2、婦科穴配還巢穴    3、婦科穴配鳳巢穴4、婦科穴配下三黃\木婦\門金(陷谷下4分)

二十一、小兒科疾病

(一)小兒麻痺癥:上曲穴(上臂外側,肩中穴向外2寸)肩中 云白 下曲(建中穴向外旁開2寸)神肩(肩峰與云白邊線中點)

(二)小兒夜啼:膽穴(中指第一節(jié)兩側正中)重仙(掌面重子下1寸與靈骨相對)

(三)小兒流涎:止涎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jié)中央偏內(nèi)側5分,六分法取5穴)

(四)小兒發(fā)熱、咳嗽、氣喘:大白(即大腸經(jīng)的三間穴)重子

(五)小兒感冒咳嗽氣喘:重子(掌面大拇指與食指的掌骨間,虎口下約一寸)

二十二、中風各癥

(一) 半身不遂

1、針靈骨、大白特效。

2、九里倒馬亦特效。

3、對側腎關、重子、重仙效亦佳。

4、木火四穴(食、中、無名、小指第二至三節(jié)橫紋正中,由上往下斜刺1至2分,留針不超過5分鐘)

5、 八關配正會\神肩\腕順二穴

6、正會 前會 后會 州圓 州昆 州侖 配 靈骨 大白

(二)昏迷不語:針正會、前會、后會、靈骨。

(三)舌強不語:商丘、正會。

(四)四肢發(fā)抖:(帕金森癥)

1、 腎關、復溜、明黃。2、 明黃、其黃、腎關。3、  正會、前會、木枝。

(五)手拘攣 針對側重子、重仙有效。

二十三、皮膚疾病

(一)手足皺裂:木穴\委中\(zhòng)尺澤

(二)皮膚過敏:木穴

(三)性蕁麻疹:1、神闕撥火罐,每天一次,三次為一療程。急性者一療程,慢性者三療程. 2、針刺內(nèi)關,平補平瀉,留針20分鐘.

(五)牛皮癬、皮膚病:駟馬三穴(膝臏骨外上緣直上分別7.5、9.5、11.5寸)

(同時取6穴)

二十四、其他疾病

(一)高血壓:

1、五嶺穴之(第四至七椎旁開1.5寸,即膀胱經(jīng))火云至土泄點刺放血。

2、委中青筋點刺放血。

3、四花中、外點刺放血。

4、中白(無名指、小指掌骨間后5分)三圣一穴(涌泉穴后1寸)三圣二穴(涌泉后2寸)三星三穴(涌泉穴后3寸)

5、降壓穴:耳朵屏間切跡內(nèi)緣

(二)糖尿病:

針涌泉、下三皇(針向內(nèi)斜刺)口渴加通腎。

(三)風疹:

1、天皇至人皇線上及門金點刺放血,再針駟馬、九里。

2、耳背點刺放血特效,再針駟馬、九里。

(四)失眠:

下三皇配鎮(zhèn)靜效果極佳。

(五)發(fā)高熱:

1、針大白退熱效果極佳。

2、背部五嶺點刺放血效果亦佳。

(六)酒醉:

刺耳環(huán)出血。配針素髎效更佳。

(七)解暈針:

手解穴透下白,一針即解。

(八)感冒:

1、五嶺穴點刺放血熱度即退

2、鼻塞取側三里一針即通。

(九)睡中磨牙:

針四花下有特效。

(十)精神疲勞:

1、針叉三可消除疲勞。

2、提神醒腦:七華穴(手背食、中、無名、小四指的第一、二節(jié)橫紋的兩盡頭{其中小指內(nèi)側橫紋頭的名少白穴})

(十一)青春痘:

針四馬、耳背放血特效。

(十二)凍 瘡: 制污穴:(大拇指背側第一節(jié)中線上四分法取穴)

(十三)痔 瘡:1、其門、其角、其正 2、火靈?。ㄎ兄毕?寸)火府穴:(承扶下3寸)火梁(承扶下7寸)火昌(承扶下10寸,委中上4寸)3、腰靈三穴:(掌面。腕橫紋直上4.5寸并排三穴)

(十四)骨刺:腕順二穴

(十五)重失眠:心靈三穴配正會穴(即百會穴)鎮(zhèn)靜穴(即印堂穴)五花穴 神肩

(十六)頭暈、失眠、神經(jīng)衰弱:正會 前會 后會 鎮(zhèn)靜

(十七)骨 刺:1、正筋(足后跟正中距足底3.5寸是穴)正宗(足后跟正中距正筋上2寸是穴)正士(足后跟正中筋距正筋上4寸是穴)2、腕順三穴

(十八)青春痘、粉刺:

1、外三關\駟馬三穴同時取6穴

(十九)失音一:(膝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