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是非常風雅的一回。這一回里,大家吃螃蟹,賞菊,寫詩。這一回的回目里有“林瀟湘魁奪菊花詩”。在這一回里,林黛玉的三首詩被李紈評為前三。這三首詩分別詩《詠菊》、《問菊》、《菊夢》。
我們先來看看《詠菊》。
“無奈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p>
這首詩寫得相當雅潔。題目是《詠菊》,但是林黛玉并不一開始就從菊花寫起,而是寫自己的一顆詩心?!盁o奈詩魔昏曉侵”的意思就是自己著魔了,入迷了,一心想要寫詩。接下來是詩人的舉動,“繞籬欹石自沉音”,這是構思的過程。頷聯(lián)將詠菊寫得十分風雅,是“毫端蘊秀”,“口齒噙香”。那么詩人的心事究竟是什么呢?詩人是有怨言,有愁緒的。詩人又覺得很孤獨,覺得世人難以理解自己的心緒。尾聯(lián)升華意境,以干脆的口吻贊美陶淵明的高風亮節(jié)。詠菊寫到陶淵明,并不稀奇。林黛玉的詩妙就妙在把陶淵明的隱逸情懷和自己的少女心緒結合得自然巧妙。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和“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有異曲同工之妙。曹雪芹將最具備個人風格的作品賦予了林黛玉。
再來看看《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這首詩顯得很有智慧。詩中塑造了一個清高的,孤寂的,雅致的,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天真地詢問菊花,為什么你就要那么晚才開花呢?你為何如此寂寞,你是否寄托了相思的情懷?這些問題菊花自然是無言以對,但是詩人覺得無妨,依舊把菊花看作自己的知音。這首詩贊美了菊花磊落的風骨,臨霜而開的傲氣,也表達出一種民胞物與的情懷。這首詩的語言自然流暢,意境清雅不俗,是一首耐人尋味的好詩。
再來看看《菊夢》。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這首詩在情景交融方面做得很不錯。詩中有“云”,“月”,“蝶”,“雁”,“蛩”,“衰草”,“寒煙”這些意象。這些意象都給人一種朦朧的,幽美的,凄迷的審美感覺,非常能夠表現(xiàn)夢境的迷離恍惚以及詩人的幽怨情愫。夢里有羽化登仙的美好,詩人也可以在夢里尋覓陶淵明的蹤跡。在清秋時節(jié),詩人在籬畔睡去,醒來后只看到衰草寒煙,心中有無限情懷,但是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這首詩的抒情色彩明顯,將詩人癡迷的心緒刻畫得如夢如幻,如泣如訴。
林黛玉的這三首詩得到了李紈很高的評價?!邦}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這也是林黛玉做詩的追求,林黛玉說過“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作‘不以詞害意’”。當然,真正的好詩一定是既有不俗的立意,也有精致的語言。林黛玉這三首菊花詩語言清新別致,意境脫俗,自然能夠脫穎而出。
有意思的是,林黛玉自己倒是不怎么喜歡這三首詩,覺得自己的詩“傷于纖巧”了。如果和“此花開盡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樣氣勢不俗的詩相比,這三首詩的確不夠雄渾高遠。不過,李紈卻覺得,“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的確,林黛玉的這三首詩措辭清新,沒有堆砌華麗辭藻。
林黛玉是一個滿腹才情的女子,對于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才華,她也頗為自信。她是《紅樓夢》里最愛寫詩的了。寫詩對于林黛玉來說,不僅是社交手段,更是表達心聲,抒發(fā)情懷的方式。林黛玉的詩寄托出她傲世的情懷,刻畫了她凄迷感傷的心緒,表現(xiàn)出她堅貞不屈的性格。除了這三首寫菊花的詩外,林黛玉的佳作還有很多。《葬花吟》里的“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秋窗風雨夕》里的“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桃花行》里的“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唐多令》里的“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等都是感人肺腑的佳句。
林黛玉的詩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為林黛玉是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她的詩發(fā)自肺腑,真切動人,打動了許多癡男怨女。閱讀這些詩,我們可以體會林黛玉的內心波瀾,感受那一顆敏感的,脆弱的,纖細的,優(yōu)雅的心。
期待您關注一下我們這個公眾號“珍愛紅樓夢”,喜歡就分享一下,或點個贊,點個在看。熱愛寫作,也要記得給我們供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