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銘松 博士 懷眾心理創(chuàng)始人 2020年3月20日晚上九點多,廈門某校初二學生YJH在離家500米的某大廈七樓跳樓自殺身亡。五天后,其父寫了一封公開信發(fā)在網上。根據這封信,我們可以大略還原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當天晚上學校召開網上家長會,針對部分學生不配合上網課的情況,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寫保證書確保不缺課,并認真聽講、完成作業(yè)和參加考試。若有違反,愿接受年段處罰。保證書需學生和家長共同簽字。 YJH屬于上網課不認真的同學,之前已被老師多次批評,并且按老師要求跟老師通了電話。YJH不愿意寫保證書,家長催促三次,“言語稍有加重”,他“極不情愿”地寫了保證書,并于一小時后“偷偷”跑出去,再也沒有回來…… 從信中看來,家長認為孩子如此決絕,是因為老師在群里對孩子“言語苛刻”,孩子承受了較大壓力,而被迫寫保證書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家長更在網上查到,兩年前廈門曾經同樣因為一份保證書引發(fā)學生跳樓死亡。 我不知道要求學生寫保證書的教育方式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記憶中,家長或老師要求孩子寫保證書(或檢討書)的時候確實不少。然而,保證書的效果如何呢? 第一,沒有參與,就沒有承諾。(Covey,1989)承諾對人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前提是承諾人參與了目標的制定,也就是他同意目標、自愿承諾。因此,被迫寫的保證書我認為對孩子的行為是沒有約束力的。 第二,為什么孩子被迫寫了保證書,然后就跑去跳樓呢?我認為保證書更多的是一種權力的宣示,有點懲罰的意思。保證書不能夠保證什么,更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羞辱感,學生可能因此遭受重大的心理傷害。 由此可見,強迫學生寫保證書其實是一種“隱性傷害”,應該引起重視。 對中小學生的“隱性傷害”指的是因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者學生交往方式失當對其造成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非顯性傷害。(李向輝,2010)由于其隱蔽性強,不易被發(fā)覺,往往被人們忽視,因此它對學生心靈上的傷害則更嚴重。(劉冬梅,2003)因此,中小學生的“隱性傷害”問題已經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隱性傷害”因其來源不同分為師源性、生源性和學源性(李向輝,2010),三者中師源性“隱性傷害”的影響最大。例如教師的冷暴力、軟懲罰、不尊重、不公平、情緒失控等做法和表現(xiàn),對學生傷害巨大。 “隱性傷害”高發(fā)的原因,包括: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教師心理不健康、教育方式不當、學校管理不夠人性化等。關于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有研究指出,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疾患檢出率為48%;北京市60%的教師感到煩惱多于快樂,70%的教師有時會忍不住而生氣發(fā)火。(王萍、王惠來、曹莉,2007) 中小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處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對別人的評價和對待特別敏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因此,針對初中學生的“隱性傷害”應該引起特別關注。 類似寫保證書這樣沒有多少實際效果,卻容易造成學生心理傷害的教育手段,是不是可以慎用或不用? “言語苛刻”的殺傷性其實也很強。前些年借讀到廈門某中學的一個高一女生(新生),就因為被段長譏諷“你不就是家里有幾個錢嗎”而回家跳樓自殺身亡。 為減少此類悲劇事件的發(fā)生,我覺得我們可以加強以下工作: 01 加強對“隱性傷害”的研究和防范 中小學生大腦發(fā)育尚未完成,對自我的評價可能不夠全面,有時行為可能比較沖動,“隱性傷害”對其殺傷力是比較大的,應該引起更多重視。建議加強相關研究,建立防范措施。同時,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緒管理等方面的教育。 02 加強中小學教師的心理關愛工作 中小學教師工作繁忙,壓力較大,多項調查和研究表明很多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堪憂,比較容易造成“隱性傷害”。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教師的心理關愛工作,可以考慮引進“教師EAP”項目,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03 加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知識培訓 同樣的,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行為負有重大責任,很多家長同樣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家庭教育知識缺乏,應加強相關心理咨詢和培訓工作。 黃銘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