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孟子曰:“自暴(自己糟蹋自己。暴,損害,糟蹋)者,不可與有言(不能和他談論什么道理)也;自棄(自己舍棄自己)者,不可與有為(不能和他有什么作為)也。言非(非,詆毀之意)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居仁由義:即存仁行義。由,從,行),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安宅:可以安居的住宅。喻指仁)也;義,人之正路(正路:正確的道路。喻指義)也。曠(空曠。指安宅閑置不用)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自己糟蹋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論什么道理;自己舍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什么作為。出言便詆毀禮義,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認為不能存仁行義,叫做自己舍棄自己。仁,是人類最安適的精神住宅;義,是人類最正確的光明大道。空著最安適的住宅不去住,舍棄最正確的大道不去走.這可真是悲哀??!” 【評析】 這是一段勸人不可自暴自棄,而要存仁行義的優(yōu)美文字。 孟子所說自暴的人,是那種出言便詆毀禮義的人,他們自以為是,不知其非,是自己賤害自己。孟子所說自棄的人,是那種自認為不能存仁行義的人,他們不去努力,怠而不為,就認為自己不能,是自己舍棄自己。本章出典了成語“自暴自棄”,意為自甘落后,不求上進。我們今天使用這個成語,多指那些遭受挫折后不能重新振作的人。 孟子為什么把那些自暴自棄的人稱之為可悲之人呢?因為他們沒有精神追求,沒有上進心,放著“仁”這個人類最安適的精神住宅不去居住,舍棄“義”這個人類最正確的光明大道不去行走。一個人,如果稟賦不足,經(jīng)過努力可以彌補;如果氣質(zhì)不佳,經(jīng)過修煉可以變化。唯有自暴自棄的人,既“不可與有言”,又“不可與有為”,任憑誰都對他無可奈何。正如朱熹所說:“此章言道本固有,而人自絕之,是可哀也。此圣賢之深戒,學者所當猛醒也?!保ā睹献蛹ⅰ罚?/span>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眱汕Ф嗄陙恚献舆@句擲地有聲的話一直昭示著人們?nèi)プ非笳x,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今天的我們要尋找“精神家園”,尋找正確的道路,依然不能離開“仁義”二字。這是人間固有之大道,切不可“自絕之”。 |
|
|
來自: 陸英圖書屋 > 《經(jīng)典賞析~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