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里,我給兒子講解《留侯論》,文章里提到了大勇; 今天。,我讀了《孟子.公孫丑》,里面也提到了大勇。 先摘錄于下,請大家自己體會和領悟,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大勇。 第一部分留侯論作者:蘇軾 (宋) 原文譯文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jié)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斗,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氣概的人,遇到突發(fā)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第二部分 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曰:"不動心有道乎?" 曰:"有。 北宮黝之養(yǎng)勇也,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養(yǎng)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后進,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譯文公孫丑問道:"如果讓您擔任齊國的卿相,能夠?qū)嵭心闹鲝埩?,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業(yè)或王業(yè),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這樣,您動心不動心呢?" 孟子說:"不,我四十歲起就不動心了。" 公孫丑說:"如果這樣,老師就遠遠超過孟賁了。 孟子說:"做到這點不難,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動心了。" 公孫丑問:"做到不動心有什么方法嗎?" 孟子說:"有。 北宮黝這樣培養(yǎng)勇氣:肌膚被刺不退縮,雙目被刺不轉(zhuǎn)睛;但他覺得,受了他人一點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廣眾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國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國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樣;毫不畏懼諸侯,聽了惡言,一定回擊。 孟施舍這樣培養(yǎng)勇氣,他說:'把不能取勝看作能夠取勝;估量了勢力相當才前進,考慮到能夠取勝再交戰(zhàn),這是畏懼強大的敵人。我哪能做到必勝呢?能無所畏懼罷了。'(培養(yǎng)勇氣的方法,) 孟施舍像曾子,北宮黝像子夏。 這兩人的勇氣,不知道誰強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領。 從前,曾子對子襄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經(jīng)在孔子那里聽到過關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覺得理虧,那么即使對普通百姓,我難道就不害怕嗎?反省自己覺得理直,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 孟施舍的保持勇氣,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領。" 新譯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521479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 這句話極有名,很多人用。但是我一直覺得這句話用反了。 這句話的原文是:“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span> 一般解釋是這樣的:“自我反省,如果沒有道理,哪怕是黎民百姓,我能不怕嗎?相反,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夠理直氣壯,無愧于良心道理,即使是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決不退縮!” 但是我總覺得這里解釋得很詭異。這種解讀根本解釋不了“雖褐寬博,吾不惴焉”的意思。因為“吾不惴焉”根本不能解釋為“我能不怕嗎”。這句話正常就該是“我也不怕”。 這里面“縮”字的解釋很獨特。非要解釋為“理直”。這個解釋是獨一份的?!翱s”字所有的解釋都跟收束有關,唯獨這個是反向使用的。更可氣的是這個句子還明明白白地寫著“不縮”。有否定詞的情況下為什么還非要反用呢?所以我覺得,一開始就是解讀的人把句子意思理解反了。 我覺得,即便是承認其他的解讀都是對的,那么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也應該是:“自我衡量而理直氣壯(不慫),就是穿一身破衣服我也不怕事兒;自我衡量而理屈詞窮(慫),就是千萬人支持我也得溜?!?/span> “雖褐寬博,吾不惴焉”,這才是正經(jīng)說話方式。 那種“就是一群叫花子我也不怕,就是千萬人我也敢上”的解讀完全不能成立。 古人經(jīng)常給一些解釋不了的字強行加戲,給他們獨一份的解釋。前段時間就有人提到漢武帝“踞廁而視之”的“廁”是床側(cè)。問我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個解釋就是從這句話開始的。同時期沒見過這樣的解釋,同時期都解釋為廁所。那么為什么一定要否定當時通行的使用方式,強行增添意思呢?所以我認為還是堅持用縮的本義。 而且,這樣解讀,更加貼近原文“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的語境。 如果自己不理虧,那么就算自己只是個泥腿子,我也不怕貴族們的屠刀。 如果自己理虧,那么就算自己有千萬人支持,我也掉頭就跑。 通常所說的勇都是自己處于優(yōu)勢時恃強凌弱,這里所說的勇是放棄自己的優(yōu)勢,承認自己不對。 而且其實我覺得這里將“褐寬博”解讀為黎民百姓之類也不對。因為“寬博”不是黎民百姓之衣。 我覺得這里真正的解釋應該是“官袍加身也不怕”的意思,這才符合當時孟子大談若在齊國當政會怎么辦的場景?!昂帧痹谶@里應該是做動詞講,指穿什么衣服??梢岳斫鉃椤?#39;釋’褐'衣’寬博”(當然不用改原文)。 所以解釋應該是: “我要是不屈(有理),就是穿一身官服也沒什么好怕的(安居高位);我要是理屈,就是帶著千軍萬馬也要避位讓賢?!保ɑ蛘摺扒f人支持也要避位讓賢”。這些地方很好解釋,怎么說都行) 我覺得這才符合孟子當時的場景。雖褐寬博,吾不惴焉。這句話才符合常理。 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解釋得像革命烈士一樣,不太對勁。即便是革命烈士,也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才會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的激烈情緒,不會在平時舒適環(huán)境下安安穩(wěn)穩(wěn)聊個天都要緊鎖眉頭、握緊拳頭、咬牙切齒。那就真的是“臉譜化”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