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上學以后,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遇到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孩子只要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想逃避,而且還常常會說:“媽媽,我不會!我不敢!我害怕”的話。其實,有時候明明自己會的問題,孩子也會這樣,給人一種非常不自信的感覺。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 很多時候孩子說“我不會”,并不是真正的能力不足,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xiàn)。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讓很多媽媽非常煩惱。今天,妖精媽媽給大家介紹5個好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養(yǎng)自我認同感。 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的5個簡單方法: 1、克服自卑心理 當你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常常會說“好難”、“我不會”、“我不敢”以及“我害怕”的話。孩子經(jīng)常說一些自我否定的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讓他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 當孩子開始否定自己,出現(xiàn)不自信的時候,父母不妨試試下面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 不要害怕,媽媽陪著你 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再試一次。 沒有人第一次就能做好,媽媽也一樣。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替代他對失敗的恐懼。減少負面語言的影響有利于幫助孩子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走出自卑,變得開始肯定自己,這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2、掌握正確鼓勵的技巧 當孩子失敗以后,很多父母常常會說:“失敗了沒什么大不了的,沒什么好哭的。”如果孩子缺乏自信,聽到這句話只會覺得父母不了解我,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個錯誤的認知:我已經(jīng)很努力,還是失敗了,看來我是真的很差。 “換做是媽媽,我也很難過”。父母不妨先認同孩子的感受。 “其實你某個面已經(jīng)做得很好,很努力了”,然后對孩子的某個進步進行肯定。 “你沒有發(fā)現(xiàn),這次比上次好很多了,再試一次就會成功哦”,孩子不喜歡和別人比較,但是很喜歡和自己比較,可以幫助孩子重拾自信。 “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做的更好”,幫助孩子梳理失敗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擔困難。 父母掌握正確鼓勵孩子的方法,才能讓孩子走出自卑,重新找回面對困難的勇氣。 3、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不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自然就會有優(yōu)點和缺點。有些孩子數(shù)學好、有些孩子語文好,有些孩子藝術(shù)好,有些孩子體育好,父母要善于引導(dǎo)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價值,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關(guān)鍵。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樣子,而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更好的自己。 4、不和別人作比較 “別人能做到,為什么你不行” 當孩子失敗后,有些父母常常會把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夸大失敗的后果,如果父母這么做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孩子自卑、沒有自信心,是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本該鼓勵孩子的父母,卻告訴孩子別人會討厭他。父母無心的比較初衷是想激勵孩子,結(jié)果會導(dǎo)致孩子更自卑。 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比較,父母才能給孩子傳遞力量,孩子才有跨出自卑的第一步。父母想要孩子走出自卑,就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可以”的那一步、幫助孩子重新找回一種“原來我也很厲害”的感覺。一旦孩子找回這種感覺,就不會再懼怕困難了。 父母永遠記住一句話“自卑的孩子更怕和別人比較,更在意別人的目光?!?/p> 5、允許孩子試錯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就不要怕孩子犯錯。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信心是從失敗中的經(jīng)驗累積而來的。 在孩子4歲之前,父母給與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越早建立“我可以”的概念,將來也會更有自信。 4到6歲的孩子,孩子有了錯誤不要急著去罵孩子、讓他去改正。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間,讓他自己想想如何改正。孩子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 7到11歲的孩子,大人也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要要求孩子一次就能成功,這樣的孩子會更喜歡學習,更會自我制定目標。當孩子處于這個年齡段時,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修訂目標,而不是整天關(guān)注結(jié)果,這樣孩子長大后才能更有自信。 自信是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比取得好成績更重要。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好是壞,都是孩子成長的經(jīng)驗和養(yǎng)分。
|
|
|
來自: 妖精媽媽育兒經(jī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