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旭化成」Asahi Kasei Microdevices(AKM)公司于2016年夏季量產(chǎn)的AK 4497EQ 32bit極品級兩聲道 D/A譯碼芯片,是業(yè)界首款可支持22.4MHz DSD數(shù)碼流及高至768KHz PCM輸入之DAC。Esoteric于2016年9月5日發(fā)布的新旗艦單體式SACD機“Grandioso K1",率先采用了AK 4497EQ這款業(yè)界最高性能(訊噪比128dB/總諧波失真+噪音:-116dB)的AKM第三代旗艦級DAC。 DAC芯片是SACD/CD機的「大腦」,解像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噪音與失真當然是越低越少就越妙,這樣才能夠把輸入的數(shù)碼流重整還原出最接近原來的仿真式訊號波形。Métronome Technologie AQWO采用兩枚AKM頂級AK 4497EQ DAC譯碼芯片,加埋Denon制SACD/CD拾訊機械,配合頂置式入碟及Delrin唱片鎮(zhèn),基本上已使我對它有一定的信心,知道它還內(nèi)置兩支Philips JAN 6922以class A放大的輸出級,對一個已聽了九年多膽CD機(Einstein The Source)的發(fā)燒友,未開聲已充滿無限的憧憬。 21:9的大型觸控式數(shù)據(jù)顯示屏像個智能手機,實在漂亮到極,而且還有多種光暗和顏色可選,真服了法國工程師們的美學設(shè)計。手動式活動天窗,輕力推已可開關(guān),好處是永遠不壞。 在配線的過程中,曾用過一條兩萬元級名牌電源線,中至高頻段高清到極,高至有點夸、不太自然,還是用回不偏不倚的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電源線,全頻聲音最正路最自然。訊號線方面先用對萬多元的RCA線聽Dire Straits《Brothers in Arms》SACD,發(fā)覺低頻欠缺勁度與沖擊力感,即使選2.5V輸出也沒有改善,改用Audio Note Sogon平衡式訊號線,低頻明顯更強勁有力,我覺得AQWO的用家使用其平衡式輸出才能盡情發(fā)揮出最理想的動態(tài)勁力。盡管如此,AQWO也不屬于那些勁到爆炸的專業(yè)型SACD機。 有膽輸出的SACD/CD機回放人聲與acoustic樂器的音色不可能差,絕不應(yīng)出現(xiàn)干硬薄聲,問題是聲音會否過于濕潤圓滑欠高清細節(jié)、過于溫柔欠剛勁、過于斯文淡定欠活潑生動、過于溫文爾雅欠缺豪邁奔放…… 先用聽過無數(shù)次的《audio compass/HKAVE 2016》CD打頭陣,按面板上的真空管標志,AB比較AQWO的晶體管/真空管輸出,由Track 1聽至Track 9,每個track都A/B/A/B比較,結(jié)論是真空管輸出明顯更好聲,每個track都覺得人聲與各種樂器聲的質(zhì)感更真更自然更神采飛揚。AB比較最殘酷,我聽過其膽輸出的聲音后根本不想再聽其晶體管輸出級!往后的試聽時間,我全程都選聽其膽輸出級。AQWO回放此CD的音質(zhì)表現(xiàn)基本上已「拍得住」大房的AA分體式CD組合,分別是后者的音場稍大一圈。如聆聽空間明顯小于18呎 x 25呎,AQWO的音場已經(jīng)有令人滿意的深度與闊度。聽Track 3 “Drums Improvisation",整套drum set如在眼前般高度像真,要高有高,要低有低,敲打hi-hat的高音十分高清,空氣感強,鼓聲有厚實的質(zhì)感,每個鼓都能準確重現(xiàn)其位置與大小體積,把上述的「膽聲」疑慮全部掃清,AQWO真的不簡單。聽Track 4的鋼琴獨奏就更佩服其膽聲之真!「無膽」的鋼琴聲明顯少了一浸木頭琴身共鳴聲,「有膽」才像真鋼琴聲!du Pré拉奏的大提琴、Mutter拉奏的小提琴,「有膽」的琴聲感情更豐富,音像有種更飽滿的親近感。
繼續(xù)考驗AQWO的動態(tài)效果。選聽STS唱片公司的《Dynamic Experience Volume I》CD,由Track 1的電子音樂聽到Track 10「搖鐵閘」+drum solo,真的要寫個服字。玩「相位效果」的電子合成器炮制出左、右兩側(cè)完全甩箱的闊大3D音場感,微細的高、中音電子樂器聲清晰細致,變化多端,低頻下潛力亦強,奇幻的音響效果甚具迫力感。Track 6輯錄自《The Sheffield Drum Record》,Jim Keltner的即興式抽鼓,不知已聽過多少遍,AQWO絕對夠勁抽,結(jié)實有力的鼓聲連續(xù)不斷高速抽擊那種急勁十分過癮,完全收貨。Track 4的電結(jié)他彈力十足,亦夠勁夠辣。Track 10「搖鐵閘」以大音量回放,那種震撼動感真的過癮,膽機有如此效果,夫復何求?
轉(zhuǎn)聽古典音樂CD,RR《Mephisto & Co》的「荒山之夜」及「骷髏之舞」皆順利過關(guān)。銅管樂、弦樂、敲擊樂,各聲部的音色、質(zhì)感皆能重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剛與柔和動態(tài)對比,音場雖然不及AA分體式CD組合那么深和闊,但已相當不俗,收貨有余。以價論聲,我找不到可挑剔的不足之處。AQWO不追求瞬態(tài)極速上落的機動式音響效果,它追求的是音樂變幻無定的色彩與一切來得自然不夸張的強弱音對比動感。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朋友會喜歡AQWO用膽炮制出來的管弦樂音色。聽Blue Moon唱片公司近期再版的《Rhapsodies》,Track 1李斯特寫的「匈牙利狂想曲No. 2」,弦樂群奏的音色美極,高至低平衡度良好,全頻各聲部發(fā)音清楚自然,三角鈴敲出清亮通透的高音,闊大的音場感,音樂的推進充滿張力,漸進式加速引發(fā)的音樂迫力充滿戲劇性,全曲的節(jié)奏動感令我聽得舒適中帶點興奮。此刻我聽到的CD聲肯定更勝不少我聽過質(zhì)素欠佳的LP聲。若然世上只有兩種個性的CD機:聽音響效果/享受音樂內(nèi)容,AQWO肯定是一臺用來聽音樂,探索音樂內(nèi)容的CD機!
AQWO最令我心動,是作為一臺有膽的SACD機?;胤怕犃耸嗄甑摹禔ccuphase Special Sound Selection(Vol. 1)》SACD(13段古典音樂全為DSD錄音),我聽到一種以往用AA分體式CD組合聽其CD層沒有的新鮮感,簡而言之,就是每一種acoustic樂器都少了一些非常輕微的硬質(zhì)感。我覺得AQWO播其DSD層,弦樂器更具柔韌性情感。其他如男高音和小號,我都覺得AQWO少了一種硬質(zhì)感,即使以較大音量回放也不覺「響」,聽來也悅耳好聽。我換用了analysis plus Silver Apex平衡線聽此SACD,取其更細致的樂器線條感及更Sharp的口形及大小樂器聚焦力,瞬變速度亦更快更像真聲。AQWO播此SACD一高一低的兩極頻應(yīng)去得盡,聽Track 16《Side by Side》,敲打hi-hat的高音高清幼細,鼓聲收結(jié)快而結(jié)實有力。鋼琴聲與彈撥double bass分析力高,動感從容自然,令我聽到周身郁,此曲真的好聽。
最后的甜品,是《The Brothers Four sing Lennon / McCartney》SACD,2015年Sony Music HK推出。超靚聲!四把男聲分置左、右兩側(cè),二人一組一唱一和,歌聲和諧悅耳,優(yōu)美細致,每粒音皆清清楚楚。伴奏的木結(jié)他、口琴、簡單的弦樂組,聲音的真與自然真的稍勝AA分體CD組合回放此碟的CD層。這是張百聽不厭的SACD/CD,用AQWO聽其DSD層,感覺像聽攪得最好的LP聲。 總括而言,AQWO不適合那些追求抽鼓彈結(jié)他極度緊張刺激、低頻爆炸力強勁、多聽插電勁歌搖滾樂、鐘意「數(shù)田雞」、常聽Hi Fi發(fā)燒碟的發(fā)燒友;最適合喜歡聽歌、各類acoustic樂器及討厭硬聲干聲薄聲的樂迷,揀碟著重音樂內(nèi)容、演奏者而非錄音質(zhì)素是否夠燒,但又想聽到靚聲的朋友,可能會對這臺有膽的SACD機一聽鐘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