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加載圖片 ![]() 點擊加載圖片 2017年11月20日。 日本神奈川發(fā)生一起轟動的連環(huán)S人案。 點擊加載圖片 犯案人白石隆浩在神奈川租了一套公寓。 而后,在社交平臺上,搜尋離家出走,想找免費住宿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有3個共同特征: 1、與原生家庭關(guān)系惡劣。 2、社交圈子非常狹小。 3、有自殺傾向。 白石隆浩利用受害者的厭世情緒,假裝好心給他們提供免費住宿。 點擊加載圖片 短短2個月。 白石隆浩已經(jīng)背上9條人命。 年紀最小的僅有15歲。 他在公寓里,殘忍殺害并分S了這些年輕人。 點擊加載圖片 案件曝出后,日本全社會愕然。 人們驚訝于白石隆浩的冷血。 同時,也將日本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再次推到臺面。 那就是:年輕人離家出走現(xiàn)象。 ![]() 點擊加載圖片 在日本,越來越多年輕人離家出走。 NHK紀錄片《失蹤,日本下落不明的30000年輕人》,給出一組可怕數(shù)據(jù)。 2016年,日本警察廳統(tǒng)計,全年約有33156宗年輕人失蹤案。 年齡介于10歲~30歲。 這些失蹤案有68.2%能在一周內(nèi)找回。 但超過22.1%的人,即便過了一個月也搜尋不到。 而這僅僅是記錄在案的。 更多年輕人,在悄然失蹤。 ![]() 點擊加載圖片 找不回的年輕人,流入了社會。 他們無家可歸。 手里也沒有錢。 因為年齡太小,也很難找到工作。 留給他們的路,只有兩條。 ![]() 點擊加載圖片 要么,在網(wǎng)絡(luò)上尋找免費住宿。 以性代租,成為房東的性伴侶,甚至丟掉性命。 要么,在社會上坑蒙拐騙。 2014年,日本警察廳調(diào)查顯示,全國因違法被逮捕的青少年高達4.8萬人。 其中,有1.69人為前科犯。 再犯率高達34.9%,為日本歷史最高。 青少年犯罪,已成為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 無數(shù)媒體都在關(guān)注,該如何減少此類犯罪,讓孩子們回歸家庭,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加重刑罰? 加強管制? 在廣島,一位年過80的奶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 點擊加載圖片 奶奶叫中本忠子。 40歲退休后,因為一次意外,參與了保護司的志愿者活動。 那次活動,改變了她的想法。 后來, 她加入保護司, 以志愿者的身份, 幫助少年犯改過自新,開始新生活。 越來越多少年犯進入她的生活,讓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孩子們?yōu)楹螘缸铮?/strong> 最終,她得出一個結(jié)論:因為太餓了。 點擊加載圖片 聽來荒唐。 卻是現(xiàn)實。 會離家出走的孩子,原生家庭多數(shù)很糟糕。 他們自認無家可歸。 但離開家后, 他們又因年紀太小,壓根找不到工作。 最難的是, 法律規(guī)定未成年人必須有監(jiān)護人的保證, 才能住酒店、租房子。 所以, 流入社會后, 他們依舊面臨無家可歸的難題。 ![]() 點擊加載圖片 找不到住處。 他們只能流落街頭。 找不到工作。 他們只能鋌而走險。 很多青少年初次犯罪,為的不過是一口飯而已。 救助少年犯后, 中本奶奶深刻意識到, 一碗飯可能成為救命藥。 能把將要淪陷, 甚至已經(jīng)淪陷犯罪的孩子,拉出深淵。 于是她做出一個決定:給離家出走的孩子們做飯。 ![]() 點擊加載圖片 每天清晨。 中本奶奶的小公寓里,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 ![]() 點擊加載圖片 門鈴聲一響。 中本奶奶一邊開門,一邊笑著說:“回來啦,歡迎。” 孩子們陸續(xù)進門。 進門就問:“今天吃什么呀?” 像極了,孫子到親奶奶家那樣自然。 ![]() 點擊加載圖片 中本奶奶走出門外。 細心地把每雙鞋子,擺放整齊。 ![]() 點擊加載圖片 孩子們在客廳嬉戲打鬧。 她在廚房準備今天的料理。 ![]() 點擊加載圖片 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澆上兩大勺的雞肉洋蔥燉雞蛋。 就是孩子們最愛的親子丼。 ![]() 點擊加載圖片 一上飯,饑腸轆轆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 他們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吃。 空虛的肚子被填滿。 孤獨的心也隨之涌入暖流。 這碗親子丼,是他們心中最美味的菜肴。 ![]() 點擊加載圖片 飯里藏著中本奶奶的用心良苦。 給孩子們做飯, 除了解決他們的溫飽, 還為了幫助他們,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 ![]() 點擊加載圖片 一張小小的飯桌,來往過無數(shù)問題少年。 原本不會聚集的他們, 在這張桌上, 有了飯吃,交上了朋友, 還被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中本奶奶,關(guān)懷備至。 ![]() 點擊加載圖片 她總是在飯桌上,溫柔地勸導孩子們,不要偷竊、不要犯罪。 “餓了就來奶奶家吃飯?!?/strong> 漸漸地,這也成了問題少年圈子里的口頭禪。 ![]() 點擊加載圖片 離家出走的孩子們,原本已對生活絕望。 中本奶奶是他們唯一的光。 不管曾經(jīng)遭受過多少痛苦,只要來到奶奶家里,都能吃上一口熱飯。 ![]() 點擊加載圖片 大部分孩子不是天生惡人。 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緣由,都是有跡可循的。 ![]() 點擊加載圖片 父母離異的撕裂。 孩子被迫接受,并且只能迅速融入新家庭。 但何其艱難? 那個更不受歡迎的孩子,很可能就在重組過程中,被新家庭排擠。 他們淪為棄兒。 有家等于沒家。 ![]() 點擊加載圖片 即便父母雙全,也不等于更幸運。 一對父母的不及格,最終承受的是孩子。 大人們可以隨意離去。 孩子能去哪? 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父母。 ![]() 點擊加載圖片 有一次。 中本奶奶接到一個女孩的求助。 女孩因為對父母使用了暴力,被趕出了家門。 周圍人都指責女孩不孝。 然而,誰也不知道,女孩從小承受著父母生而不養(yǎng)的痛苦。 使用暴力,是為了引起注意。 但最終得到的結(jié)局,只有更加冰冷的拋棄。 ![]() 點擊加載圖片 女孩不是特例。 來往中本奶奶家的孩子們,多數(shù)都有著痛苦的過去。 他們遭受著惡劣的歧視—— 父母眼中,他們是廢人。 學校眼中,他們是問題。 社會眼中,他們是渣滓。 唯有中本奶奶,把他們當做普通的孩子。 ![]() 點擊加載圖片 給他們飯吃。 給他們地方暫住。 ![]() 點擊加載圖片 關(guān)心他們的未來。 聆聽他們的痛苦。 ![]() 點擊加載圖片 接納他們的錯誤。 并且,再給他們一次重生的機會。 ![]() 點擊加載圖片 40多年走來。 中本奶奶救助的孩子,已經(jīng)超過300名。 他們坦言,如果沒有奶奶,可能很早就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是奶奶給了他們生的希望。 于他們而言,世間最重要的人不是父母,而是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中本奶奶。 ![]() 點擊加載圖片 救助時間長了,中本奶奶開始思考一個新問題: 真的有那么多父母不愛孩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 更多父母壓根不懂得,如何去愛。 ![]() 點擊加載圖片 有一次。 中本奶奶和一個中年女人見面。 女人的3個兒子, 都曾在中本奶奶家吃過飯。 但后來又犯了事,進了少管所。 此次會面, 是為了給女人送一封信。 ![]() 點擊加載圖片 信是孩子寫的。 自從孩子們進了少管所后,中本奶奶一直奔前走后。 經(jīng)常探視。 和孩子們交流。 積極化解,他們心中對母親的不滿。 孩子們?nèi)诨恕?/p> 中本奶奶又帶著信,來到母親面前。 ![]() 點擊加載圖片 在外界看來,女人無疑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滿身紋身。 吊兒郎當。 忽視孩子。 還任由孩子犯罪。 但中本奶奶不這么認為。 她覺得,女人雖然長了年齡,但心理一直沒有成長。 女人從小活在沒有溫暖的家庭中。 她不曾有過愛,所以也不知如何對孩子付出愛。 愛從不是天性。 而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 所以,中本奶奶希望從根源解決問題。 只有讓父母感受愛、學會愛,才能減少孩子離家出走的悲劇。 ![]() 點擊加載圖片 2018年。 NHK節(jié)目組把中本奶奶的故事,拍攝了出來。 紀錄片里,有一幕令我特別感慨。 有人問奶奶:“你還想繼續(xù)救助失足少年嗎?” 誰知,中本奶奶斬釘截鐵:“我才不,累都累死了。” ![]() 點擊加載圖片 接著,中本奶奶忽然走進廚房。 一邊抱怨:“今天不做飯了,我要休息?!?/p> 一邊卻做起了紫菜包飯團。 ![]() 點擊加載圖片 做好飯團后。 中本奶奶走回客廳,接起電話。 又是一個求助的孩子。 仔細詢問好情況后,中本奶奶和孩子約好下午3點,來家里吃飯。 掛電話前,她還反復叮囑。 ![]() 點擊加載圖片 很多人不理解中本奶奶。 已經(jīng)82歲高齡,卻還堅持每天3點起來忙活。 為的只是一幫不相干的孩子。 對此,中本奶奶只是笑笑:“如果不曾有孩子向你求救,那么你是不會明白的?!?/strong> ![]() 點擊加載圖片 當年,中本奶奶第一次接觸不良少年。 她感受到的只有心疼。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 但不該因為原生家庭的痛苦,而失去擁有幸福的權(quán)利。 如果非要有一個指路人。 中本奶奶在那時,已經(jīng)暗下決心,要成為痛苦與重生的中轉(zhuǎn)站。 ![]() 點擊加載圖片 被中本奶奶愛過的孩子,幾乎都擁有了新的人生。 卸下冷漠的外衣, 敢于袒露內(nèi)心柔軟的部分。 他們懂得了何為愛,如何與他人產(chǎn)生共情。 ![]() 點擊加載圖片 以前,他們只會坑蒙拐騙。 如今,居然也腳踏實地,開始努力工作。 還有了想要奮斗的目標和夢想。 ![]() 點擊加載圖片 他們甚至學會了感恩。 知道中本奶奶的幫助,不是理所當然。 而是罕見的善舉。 ![]() 點擊加載圖片 于是他們回饋。 他們將人生每一個最好的果實,都與中本奶奶分享。 ![]() 點擊加載圖片 我想,這就是中本奶奶一直堅持的原因。 她見證過太多孩子的轉(zhuǎn)變。 知道自己的一碗飯,一句關(guān)心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這份責任感,讓她不敢懈怠。 而她也被孩子們感染著,享受著他們的回報。 ![]() 點擊加載圖片 寫這篇文章時,我花了一周時間反復看這部紀錄片。 中本奶奶的故事,令我很震撼。 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少年犯罪令人膽顫、心寒。 無數(shù)人支持,嚴懲犯法的青少年。 似乎只要加重刑罰,就能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悲劇出現(xiàn)。 但根源真的是刑罰太輕嗎? 不是的。 我們真正該思考的是: 孩子為何犯罪? 人類誕生于世上,原是一張白紙。 這張紙得到了愛,就會畫上彩虹;遭受了痛,就會染上絕望的黑。 能決定這一切的,是家長、學校、社會。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惡的方式爆發(fā)出來。” 青少年之所以犯罪。 其實是在表達,壓抑已久的不滿與憤怒。 而這不能靠嚴厲懲罰解決。 唯一辦法,是足夠的關(guān)注與正確的愛。 這個道理,中本奶奶明白。 也希望,每個人都能聽進心里,認真思考。 |
|
|